发信人: vicent()
整理人: KGB(1999-03-13 00:45:40), 站内信件
|
【 在 eno (小蝶) 的大作中提到: 】 : 谁认识阿生,阿曦?请签到 转贴人家阿生的一片文章。糟糕尚没有征求人家同意,贴了再说,不过,咳,那张 come to daddy实在算不了张大碟,EP还差不多。始终,现在我还是喜欢根源些的 drum'n'bass了,给人的本性刺激更强烈些。 ~~~~
APHEX兄弟面面观 Edging 实在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词汇形容Richard D James这位音乐人。什么,谁是Richard D James?这实在是个比较难答的问题。因为他曾用过Polygon Window、AFX、The Diceman等多个化名;自己还拥有一间叫做REPHLEX唱片公司。还不知道?那么 Aphex Twin总该认识了吧。Aphex Twin就是Richard最为人熟悉的化名,而Richard 在这个化名下出版的一系列唱片也是最具实验性的。Richard音乐中的实验性并不 象早年的Krautrock/实验电子的长篇大论,也不象现代实验音乐大师David Shea等 的深奥晦涩;短小精干、妙趣横生是他音乐的最大特点。 作为一位音乐人,Richard的行径在常人看来是稀奇古怪的。他曾花整整一年的时 间制作一台采样机(Sampler),但由于这台采样机在他手中长期处于非正常工作 状态,所以八个星期就结束了生命。他每天工作二十个小时,只睡四个小时(所以 即便他不吸毒,他的音乐依然让人恍如梦中)。他还扬言自己99%的的作品还未发 表;一周之内就可制作好一张专辑。为了避开邻居对他造出的古怪声响的烦人投 诉,而搬到一家银行的废置地下室居住……总之,一切都是出人意表,干净利索, 更没有宣言启事、大肆宣扬自己有什么与别不同。这同样表现在他的音乐上。当中 国乐迷还没来得及消化他的“I Care Because You Do”,还没来得及认识他的 “Richard D James’Album”,新作 “Come To Daddy” 在没有任何预告的情况 下就已出版。 中国流行给各种音乐/音乐人套(自定的)音乐类型,套各种“主义”。于是对着 这样一位多元化的乐手,我们就显得有点束手无策;先是实验电子乐手,再有DIY 乐手,Jungle乐手,最后甚至是后现代乐手!!然而其实说到底Richard的音乐无论 是在“I Care Because You Do”还是在新作“Come To Daddy”中,始终脱离不了 的是那股简约的机械味——源自Kraftwerk的血统。(相信这也是Warp把他签到旗 下的原因)这在“I Care……”中悉着极其Lo-Fi的手法已让人看的一清二楚。但 “Richard D James’Album”由于用上了当时得令的Jungle节奏和点点的古典音乐 掩人耳目,让人不易发现他的举措;然而背地里还是利用着这些新玩艺搞他自己最 喜爱的那一套。“Richard D James’Album”的确是精彩的。把Jungle和古典结合 得不着痕迹已是高手所为,再加上各式古怪声响违法加建于已濒临崩塌的音乐建筑 之上,自是险到了极处;但这还不算,最厉害的还是他在自己的音乐中加入了如此 之多的新东西后还能保持着自己的风格——依然简约机械。以致乐迷们都开始为 Richard担心:下次还能突破吗? 真正出色的乐手是不会让人猜到他的取向的。尽管前作十分精彩,但这次不但古典 只取其神韵,连Jungle也是点到则止。而在他早年的“Selected Ambient Works Vol.(85-92)”中的精彩氛围音乐(Ambient)却不时闪现。当然不可少的是他招 牌式的简约机械风格。音乐上的相对回潮,倒使唱片内的人性因素显现出来:原来 Richard并不是一个冷漠的人,新作从唱片名到内里的作品都让人发现:这次他要 和我们讨论儿童问题!!点题作“Come To Daddy,Pappy Mix”一开始就带来一片 吉他(!)噪音,Richard那经处理过的声音如厉鬼追魂似的重复着“I will eat your soul”,这不正是现代工业社会对儿童灵魂侵蛀毒害的最佳写照吗?纷乱的 Jungle节奏代表无序的工业社会,强烈的噪音和高压处理的人声尖叫是人性泯灭的 反映。别说是小孩,连笔者听了也心寒。一番反面教育后,如清风抚脸的“Flim” 和“Come To Daddy,Little Lord Faulteroy Mix”在轻灵的Breakbeat下带着点 点古典音乐的神韵,是回归洁净大自然的呼唤。论最能取悦听觉得当属 “Bucephalus Bouncing Ball”,5分多钟内听到的都仿佛是几个虚拟的金属球在 弹动,一会儿是Jungle,一会儿是Breakbeat,一会儿又变成了Drum 'n' Bass,甚 是过瘾!当然Richard的幽默感是出名的。玩笑开过之后回到正题。“To Cure A Weakling Child”是真正表现Richard的社会责任心的时候,借取自古典音乐的结 构神韵加上些许的古典元素,时隐时现的Breakbeat掺和着各式声效,美丽时仿如 萧邦的钢琴小品,清灵时仿如Kraftwerk的现代版。乐迷绝对有理由相信作品当中 的意境就是Richard心目中的理想童年,就是他对未来生活的瞳境。 “Come To Daddy”在音乐上并不是Richard最丰富的一次,但他对各种音乐的把 握、对各种声效的拼贴技巧却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顺手拈来,不着痕迹,恰如 其分的表达了内心的意念,相信这是每一位音乐人都追求的。这次Richard的 “Come To Daddy”做到了;这也是Richard最令我信服的一次。
Edging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202.38.240.23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