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GB()
整理人: KGB(2000-08-18 02:50:46), 站内信件
|
因此,在摇滚所受的道德攻击中,许多攻击也可被从艺术的立场判为“不道德“ 。
且不说他们在立场和欲望(政治、经济、名声等)上的可疑性和其标准的可疑性 (
如对待摇滚和其他艺术形式、社会现象的双重标准等),仅就对道德与艺术关系 的
理解而言,以既定道德规范扼杀艺术探索自
由便是”不道德“的。固然,摇滚乐手们无视道德的立场并非全无可以商榷之处 ,
任何一种道德解放也必定会走到自己的边界。摇滚成长的历程留下的并不全是健 康
的身影,过火的抗争行为时有所现,这在本书的叙述中即多处可见。我们珍视摇 滚
的艺术探索精神,但也对某些摇滚表演的不
良社会效应引之为憾。艺术与道德各有各的轨迹,但一个优秀的摇滚歌手如果对 自
己的道德形象和社会责任也十分在意,人们必将对其表演报以更真切的赞许。但 我
们要此必须强调的是,打破道德僵局的突破口肯定不应从批判摇滚起步,更不应 当
用已被摇滚冲决的道德僵尸还魂唬人。必须
指出,正是摇滚的无视道德在为建设新道德披荆斩棘。正如我们将在《结束语》 中
所看到的那样,在人类需要良知的时候,用道德为武器猛击摇滚的正人君子们只 会
无能地唉声叹气,而伸出援手解救困境的恰恰是摇滚歌手们,是他们唱着非道德 或
”不道德“的小曲让人类看见了真正的道德
之光。
同时,也正这是这种对道德的超越,才真正使艺术家无比珍视的个性和创造力得 以
保存,使艺术家不致于在艺术个性和道德完人(或道德战士)之间疲于奔命。从 这
种意义上说,摇滚乐手又一次从无中生有,使辩证法生机再现;如人们可从中悟 得
真禅三昧,当更使艺术有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37.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