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GB()
整理人: KGB(2000-08-18 02:50:46), 站内信件
|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反叛一直不曾掊离过自觉的艺术革命的轨道。如前所述,同
先锋派艺术家们一样,摇滚乐手从来不满于作为唱片工业的工具,他们都想用艺
术作为震撼社会的工具,因此,标新立异和自我炫耀似乎无可避免,冲击既定的
一致性(尤其是被视为艺术探索禁忌和一致性代表
的道德规范)便成了定局。所以,每当摇滚作重大的艺术革新和尝试时,它便招
来最多的“不道德”的指责。有时候,这种反抗故意用自嘲或毫不妥协的方式表
现出来,比如一位重金属乐队就这样描绘他所献身的音乐形式:“满脸疙瘩、无
产阶级的、低级的、丑陋的、不老练的、反智的、
阴郁的、凄凄惨惨的、糟糕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蠢笨不堪的音乐,毫不掩饰的
露骨音乐。死亡的音乐,死者的音乐,由有气无力的嘴巴唱出来的音乐,由梳驼
羊似发型、穿低能儿似的褴褛衣装、踩着长统靴、留着长胡子的制作出来的音乐 ? ”(试用“达达主义”的“生活像是一躁音、色
彩和精神节奏一起胡乱堆彻的,所有这些和一切充满情绪的呐喊、疯狂心理以及
全部残酷的现实,都为‘达达主义’所包容”相对照)在这种表面上自暴自弃的
背后,正是那种典型的艺术家似的对个人的自由意志和创造的自负。
在这种观念之中,最被看重的便是打破艺术僵局的创造性,正是这种创造性使艺
术与个性、个人与生活方式紧密相联。先锋艺术与浪漫主义究竟是继承还是反叛
的关系众说纷纭,但蓝波所坚持的浪漫主义与新艺术有密切关系的观念并非全错 。
许多摇滚乐手都曾谈到过,他们视摇滚为表现个
人内心世界并实现自己个人理想的手段,他们的所作所为也无一不为此作证。而 这
与浪漫主义的排除束搏个人的障碍以艺术达到自我实现和自由和理想何其相似。 正
是在这种自我实现中,艺术作为一种催化剂,促进了沟通的实现,个人的能力变 成
了沟通的手段。由此,摇滚乐手们无不将个
性,尤其是作品中的实在性(或为诚实性)与“可感性”视为第一生命。如同他 们
在现场演出中所感受的那样,只有当他们全身心投入地演唱时,观众才会由衷地 欢
呼;同样,也只有他们的作品和行为真正打破种种虚假道德和艺术规范的束搏, 才
能真正实现与那些有着同样想法的青年们的
心灵相通。
所以,摇滚乐手虽然必须考虑自己的饭碗问题,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有时候, 正
是这种考虑使得他们与听众们一致,但唱片工业却有自己的顾虑。在“家长音乐 资
料中心”与摇滚和唱片工业的大战中,我们看到的正是这种怪圈。“中心”认为 摇
滚和唱片工业是为了赚钱而不顾违背道德,
唱片工业又恰恰是担心经济上的损失而与“中心”妥协。但人们往往忽视的是, 摇
滚并不是为钱而“违背道德”。因为禀持“表现型个人主义”的摇滚乐手们真正 关
注的是诚实而直接地表达音乐人的个性。西蒙.弗雷斯曾经指出:“真正的摇滚 形
象是吉它英雄──扬着头、绷着脸,全部感
觉却从指尖往外激荡”。所以,一个钻在钱眼中的摇滚乐手往往被同行和听众开 除
“摇籍”。因为商业化常常被摇滚乐手视为创造性和真正沟通的敌人,认为它不 仅
会妨碍歌手自由表达个性和情感,也会妨碍乐手将内在的心灵力量释放出来。在 他
们看来,正是这种心灵力量的自由释放才不
仅使得歌手个人得到了解放,而且使得与之沟通的听众从生活的重负中解放出来 。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吉米.亨德里克斯才说:“我们制造的是宇宙音乐,或者说 是
自我自由的音乐。”崔健才说:“摇滚乐就是自在、自由。”虽然这一观念并不 是
从摇滚一产生就具有的(也不能说摇滚时时
处处都在践行了这一传统),但从60年代之后,它已经深深植根于摇滚之中。这 种
认为越具创造性的摇滚就越能快速地产生沟通,从而就越超越商业化的观念,有 时
候显得太过朴素,但它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论所难以反驳的。
如果要用一个词在表达摇滚与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工业”的抗争中居于中心地 位
的个人创造性的话,那就是“快感”。这个问题既表达了我们上述的、被摇滚乐 手
珍视并用以沟通的“诚实性”和“可感性”,也说明了摇滚被指责为“不道德” 的
艺术根源;它更清楚地表明了使摇滚招来这
种指责的与其说是“反道德”,不如说是“非道德”。
“快感”或“愉悦”,一般被视为所谓“后现代”的特征。苏珊.桑塔格曾经提 出
过“反对解释”,主张用各种感官而不是用释义去感受艺术品,并主张用对“艺 术
的性爱”取代对艺术的解释。这无疑是快感具有积极意义这一理论的早斯铺垫。 在
此之前,如同莱昂内尔.屈瑞林所说,快感
历来存在,认为各有不同。“高雅”的艺术家们视快感为低级趣味,现代主义者 则
视快感为资产阶级体制的组成部分。法兰克福学派也认为,在“文化工业”的一 统
天下里,大众也沉溺于呆板而低层次的快感之中,于资本主义的重压之下毫不自 觉
。应该说,弗里德里克.杰姆逊有关快感的
论述是更为合理的,他既反对毫无束缚的快感说,也反对对快感的全盘否定。与 古
典艺术过于强调的“升华”相比,我们必须承认,快感的确更具有某种当下的解 放
作用,它使得人的审美自由得以从解释、地位、政治、经济和其他因素之中挣脱 (
比如,无论在中国还是外国,古典音乐就常
常被人视为地位、身份、修养的标志,从而远离了音乐和艺术的本性,而摇滚所 要
克服的正是这种异化),以“过隐”的形式体验艺术的真谛。由此,快感实际成 了
一种艺术革命的手段,这就是许多后现代大师看重文丘里诸人“向拉斯给加斯学 习
”这一口号的原因所在。
摇滚具有这种快感作用当是无疑的,最为推崇快感作用的苏珊.桑塔格曾说:“ 观
察世界并将其转变为一种电子的、多媒体的、多轨迹的麦克卢汉式世界与亨受摇 滚
是完全一致的。摇滚确实改变了我的生活……我的确有一种意外惊喜……于我而 言
,摇滚仍是前所未有的最为伟大的大众音乐
运动。”事实的确如此,摇滚似乎无穷无尽的花样和不可限量的可能性让他的听 众
时时处于快感之中,而且由于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这种快感可以被一次次分解 、
强化、重复、延续。所以常常只有在摇滚乐迷之中,才更多使用“过隐”这一说 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137.9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