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qt800()
整理人: doltying(2001-12-02 14:26:02), 站内信件
|
过把瘾不死的“极限运动” (1)
2001-03-19 10:02:44
极限运动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它可能是挑战身体极限的运动,比如命悬一线的徒手攀岩、无装备深潜;也可能是挑战机械的极限,比如时速超过300公里的直线竞速赛车;还可能指把一项疯狂的运动的技术发展到极限,比如让人眼花缭乱的花样自行车。总的说来,所有堪称极限的运动都应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疯狂。
对于普通人来说,真正的极限运动都是不容易参与的,因为它需要异常的执着、专门的技术和似乎不可理喻的胆量。然而,现在的人们虽然过着安逸的日子,却又不太甘于平静乏味的生活,总希望找点“过把瘾就死”的冲动,给太过一般化的曰子添上点冒险色彩。
极限运动的感觉正好迎合了人们这种心态,但真正的极限运动不是太过复杂、就是过于危险,人们不会放着好好的曰子不过,真的过完瘾就死。于是,又出现了一类“极限”运动,这种极限运动能带给人无比的刺激感受,但其实不但安全得和坐在家里看电视差不多,而且连一点汗都不用流。蹦级是典型的这类运动的先驱,非常刺激,也非常安全。
从一方面来说,这种刺激而无害的东西既不是真正的极限,也不是真正的运动,充其量算一种刺激好玩的娱乐项目罢了,冠以“极限”似乎有名无实。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人最大的敌人其实是自己,鼓足勇气挑战一下自己心理承受能力的极限,倒也是一种挑战极限的方式。所以,把这种娱乐项目称作极限运动,也有一定道理。
姑且不去管它极限不极限,反正图个高兴刺激、增加一些肾上腺激素分泌,对于生活在劣质空气之下、因为常感到绝望而失去乐趣的现代城市人来说,总比边吃垃圾食品边靠肥皂剧消磨时光强得多了。
空中滑索
空中滑索又称为速降,基本的原理就是依靠两个地点的高度差,从高的地方用滑索滑到低的地方去。这种动作常能在惊险电影中看到,比如某位特工一手拿伞勾住工厂中的铁索,飞快地从一个地方滑到另一个地方。另一只手拿枪极其准确地对着站在地面上愚蠢的敌人扫射。它在电影中的变种是象人猿泰山那样利用一个藤条在空中飞来飞去,并发出原始的喊叫。空中滑索的灵感也许正是出自电影的启发。
电影的场景虽然夸张,但必须源于生活中真实的场景,这正是重要美学原理的体现。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空中滑索就没必要机械地遵循这个原理,这就可以搞出更多的花样。空中滑索仔细分来,又有好几种不同的形式:单道单向式就是一条简单的钢索,一头高一头底,玩的时候从这边滑到那边;单道往复式是用动力把人从低的一端牵引到高的地方,再从高的地方自然滑下;如此类推还有双道单向式,以及双道往复式。
以上几种形式都是把人吊在空中飞来飞去。当然保护措施会很好,你绝对不会掉下去。但如果这还让你感到恐怖的话,还有坐吊式的和俯卧式的,可以坐在一个篮子里或者趴着滑完全程。如果在趴着滑的那种架子上安一个滑翔翼,你还能有一些在飞的感觉,这样你就可以和别人吹牛你玩过滑翔翼,并栩栩如生地讲一些体会了。
滑索的倾斜角越大,滑行的速度就越快,也就越刺激,倾角通常在6度到12度之间。滑索通常超过100米的滑程。会滑不短的一段时间。这样,在玩的时候有充裕的时间可以闭眼把自己想象成电影中的主角了。
太空球
太空球是一个体积约为3立方米的塑料大球,玩的时候人钻到里面,坐在椅子上,绑上安全带,密封仓盖后,从一个坡地上由慢而快地滚下来。但这和你自己钻到一个废汽油桶里从山坡上 往下滚感觉有什么不同呢?关键在于”太空”二字。
顾名思义,在太空应该是一种失重般的飘渺感觉,而不会象滚地雷似的九死一生。这就是太空球能造成的效果。由于球体用特殊塑料制作,并在球体的外侧有两圈充气橡胶垫,这样当球体撞到高低不平的地面时不会造成强烈的冲撞感,象坐在一个减震系统良好的轿车中。此外,球体分内外两层,人是坐在里面一层球里,里层球和外层球之间是一个如同轴承般的结构,当外层球急速滚动时,里层的球由于惯性和重心的原因不会跟着滚动,只是前后摇摆罢了。这样,人会觉得有些晕晕乎乎,好象上了太空一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