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haozhi4(宏歌翼然)
整理人: kaiyun.lin(2001-12-02 14:59:16), 站内信件
|
主持人:各位觀眾、諸位大德,平安!我是郎祖筠,今天我們同樣很榮幸要進行一段訪談,也就是我們請到佛門高僧淨空法師,在今天這一段時間裡面為我們大家來做開示,希望能夠一解您心中之迷。我們再次的歡迎淨空法師,您好!
淨空法師:謝謝!
主持人:我們在上一次的訪談當中,比較是針對一些觀念上的,而且是打破大家的一些想法,我們也比較了解,其實很多事情都必須從「教育」著手。可是我們知道這些理論以後,我們要怎麼做?身體力行是我們今天的重點。首先我先請教淨空法師,就台灣的觀點來看的話,我發現我身邊很多人都開始在懷念,大概二十年前、三十年前的舊時代,那種大家雖然不有錢但是貧而好禮,互相關心。可是大家其實很關心的一件事情,很擔心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們現在慢慢把這個環境給破壞了,很多人提出一個「台灣是貪婪之島」,大家賺了就跑這樣的想法。您可不可以不只是開示,同時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您提過「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可是我們該怎麼著手去做,改變這個人心,或者是說實質上的方式?
淨空法師:這個問題,我記得早年政府在提倡文化復興運動的時候,我有一天去看方東美先生,在他家裡面遇到教育部的三位官員也在座。我聽他們向方先生請教,復興文化工作要怎樣才能夠做得圓滿?方先生聽了以後,大概沉默了五分鐘,很嚴肅的說:「有!第一個、所有電視台關閉。第二個、所有報紙雜誌停刊,廣播電台一律都停止。」教育部官員聽到就說:「做不到!這個沒有法子做到。」方先生說:「這些東西天天在破壞中國文化,你要想文化復興,不把破壞文化的障礙去掉,文化復興只是一個空洞的口號,決定不能落實。」由此可知,方先生多麼重視傳播的教學。他說傳播是最好的一個工具,這工具本身沒有罪,利用這個工具的人,如果他是正面的,他無量功德;他是負面的,他毀滅這個社會。說的真是語重心長!
怎麼樣能落實?一定從教學做起。教學從哪裡做起?從本身做起。本身要不學好,叫別人學好,這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們要想叫兒女學好,本身現在跟兒女同時來學習。譬如說,你已經看過《弟子規》,我們用《弟子規》教小朋友,我們自己也要遵照《弟子規》裡的教條,統統在家裡做到。大人跟小孩同時做,全國都能這樣做,這問題才能解決。如果不能這樣作法,太難了!這個實在講,在今天我們說這個問題,說來說去是一種理想,要落實很難,不是容易的事情。李炳南老居士往生的前一天,跟學生們說:「這個世間亂了,佛菩薩、神仙到這個世間來都救不了!我們唯一的一條生路,老實念佛,求生淨土。」交代這最後一句話,他走了。
主持人:我們聽到就是說,這些大德、這些先賢提出的理論,大家還是都帶著一點點的無奈感,就是我很願意去做、也很願意去推動,可是總是有一些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的地方。這樣子整個聽下來,會不會對我們現代人來講,其實是有一點點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會有一點灰心。因為這麼多人在努力推動,可是這個世界亂了,我們到底該如何自處?
淨空法師:這個問題,世界亂了,只要我不亂就行了。所以今天最重要的是從本身做起。一切人貪財、貪色、貪名、貪利,我把這些東西統統放下,我財色名食睡統統放下,我比他活得自在,我比他過得幸福。雖然我沒有財富,我也沒有地位,我活得很快樂,我覺得我的人生超過他們很多倍,我在旁邊仔細的冷靜觀察,他不如我。我們做一個好樣子,喚醒別人覺悟,這真正得到幸福自在快樂。爭名逐利,活得很辛苦!到死的時候,不知道自己這一生活在這個世間是為什麼,那個很可憐!覺悟就從這裡開始。
主持人:可是其實法師您講的這個部分,還是很難做到的原因是,比方說,我們可以盡量去想「眾人皆亂,我不亂」,就好像「眾人皆醉我獨醒」的這個想法,我們都可以去想像得到。可是真正的實踐起來,旁邊有這麼多的誘惑,然後你的朋友都鼓勵你賺錢,你的朋友都帶著你去喝酒,不去就是不夠朋友,會有很多同儕的壓力就累積在身上,我想這是世界上都有的。包括說,雖然人性本善,可是尤其是很純淨的小孩子、青少年們,在這個時候又特別容易受到誘惑,而且這個誘惑一旦踏出去之後,他又很難回頭,該怎麼辦?
淨空法師:對!這在佛法裡面講,每個人善根福德不相同,而實際上是你個人的智慧,你個人堅定的毅力。我也生活在這個環境,我從小就不被誘惑。昨天我跟我五十年前同班同學,還有十幾個人在這邊聚會,中午吃飯,他們就談到我在學校念書的時候,同學們好玩,我在圖書館讀書。到台灣之後,我也是個公務員。我的同事朋友,有時間就到外面玩樂去了,我只要有時間,我就會親近在台北市的這些名教授,我去訪問他們,聽聽他們談話,增長我們的知識,增長我們的智慧。我跟他們不一起,他們認為我是怪人,認為我是書呆子。五十年之後,他們對我都非常羨慕。不說別的,頭一個,我身體比他好,我身體一點毛病都沒有,現在我的體力還是跟三、四十歲的人一樣,這一點就足夠他們羨慕了。生活有規律,遠離名聞利養,遠離貪瞋痴慢,我活得很舒服,活得很自在,活得非常快樂!
走到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地區,他們對我都很尊重,我也尊重別人,我們相處非常和睦。我能做得到,為什麼你們做不到?不是你們做不到,是你們不肯做,你們禁不起誘惑,關鍵在此地。一定要知道那些誘惑是什麼?妖魔鬼怪。我們親近聖賢人,讀聖賢書,天天親近聖賢人,這才是正確的。遠離妖魔鬼怪,親近聖賢善知識,各個人都做到。他就是不肯做,不肯回頭,責任不要往外頭推,回來要反省自己,推給別人是錯誤的。別人誘惑,你甘心情願被他誘惑,誘惑的人沒有罪,罪在自己。他再強力的誘惑,我如如不動,我還是能夠超越。所以任何過失不要怪罪別人,不怨天,不尤人,回過頭來,反省檢點,改過自新,這個前途一片光明。
主持人:我們把這個想法,再回到法師一直強調的,我們要落實教育。比方說,法師提到的《弟子規》、《三字經》,從這個最根本的做起。我這邊一定要岔個題,我回家又好好的看了一下《三字經》,我真的覺得值得大力的提倡。因為裡面不只是教你怎麼做人,連歷史都背好了,告訴你三皇五帝是怎麼來的,所以在這邊我也衷心的推薦。回到教育這個問題,我們都知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跟父母都承繼了這個非常重要的責任。可是真正的落實來講,我的意思就是:我們是不是更有力量去推動?比方說,法師您說的《弟子規》,它變成課文,或者是說這些聖賢書它變成是我們重要的生活舉止的引導。就好比說,它會不會就是像基督教、天主教《聖經》裡面的十誡,他的生活歸依。
淨空法師:對!這個問題實在講並不難,難在什麼?國家教育政策方向錯誤。過去方東美先生在世的時候,提到教育,他就拍桌子罵教育部長。其實他的確是非常非常的氣憤,可是罵了也沒用處,我們在旁邊看到是不起作用。而實際上,真正政府如果覺悟了,能夠推動倫理文化的教育,利用高科技,利用傳播媒體。你能夠找十個、八個這些老先生,對於中國古籍國學有研究的,搞成一個小組,請他們來教學、來錄像。然後每天把這些教育,在廣播電台播上一個小時、兩個小時,我相信半年社會風氣完全就變了,一年一定災難都會消除了。就是沒有人去做,這個普通一般人做不到,一定要政府,普通一般人沒有這個財力。我們真正有財力,把電視台的時間整個買下來來做,那是無比大功德。
可是一般真正有錢想修福的,他迷惑顛倒,他不知道真正福報是從哪裡修。真正福報是喚醒人民的迷惑,那才是真正福報。蓋廟沒有用,蓋廟那是提倡迷信,那是把錢往土裡頭埋,非常可惜!錢要好好的善於運用,埋在土地上有什麼福?一點福報都沒有。真正福報是怎麼樣把人心迷惑顛倒喚醒,讓他覺悟過來,讓他醒過來,讓他恢復到親近善知識、親近聖賢的教誨,這才是真正有福。所以福,必須要有智慧。沒有智慧的人修不到福報,福報在他面前,他也看不出來。所以中國人常講「福至心靈」,心最重要是自己覺悟。今天我們講教育,首先自己教自己,先把自己教好,自己不教好,要想影響別人,沒這個道理。
主持人:我相信今天,尤其這一段的開示,真的很重要。對於很多朋友來講,總覺得說,我盡量的蓋廟,在廟裡面捐很多的柱子,然後放很多的香油錢,總覺得這樣可以得到福報;其實,今天法師也開示我們,這樣是沒有福報。反而應該是,如果不是傳播者,應該身體力行去影響身邊的人,對於傳播者來講的話,他影響的人更多了。
我自己是傳播工作者,我有時候也很迷惑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傳播工作者大部分的人都很希望能夠把良善的、對於社會風氣有幫助的、有教育意義的這個面呈現給大家,這就是所謂我們的道德在這裡。但是現在再看整個的傳播環境,要不是趁選舉的時候把時段賣出去,讓別人講政見;要不就是我必須要維持經濟上的生計,於是嘩眾取寵,怎麼樣的搞笑,胡言亂語,然後讓真正有心、有傳播道德的人,反而在這個主流市場裡面被消滅了。該怎麼辦?
淨空法師:對!傳播界要曉得,這種理念行為,現在你是得一點利益,將來你的前途,我說不客氣的話,說真實話,全部墮阿鼻地獄!我的話是真實的,你們聽了之後,將來墮阿鼻地獄那一天,就曉得淨空法師講的話是對的,證明了。你們如果能把人民的良心喚醒,你們是無量功德,你們各個上天堂,所以天堂、地獄就在你一念之間。你們是要眼前這點小利,實際上眼前這點小利,是不是你們這種手段能得來的?不能。如果能得來,這個因果報應的道理推翻了。無論你用什麼方式,你所得來的利,是你命中所有的。
這個道理,你細細的去讀《了凡四訓》就曉得,「一飲一啄,莫非前定」。你規規矩矩的做好事,你還是得這麼多利益;用盡手段做壞事,得的利益還是這麼多。所以古人講:「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絕對不是說,用一套什麼樣的手段,可以能多賺一點錢,那「因果」這個真理就被你推翻,實在講,諸佛眾神都要拜你作老師。他們都沒辦法改變因果定律,你能改變因果定律,那還得了!不可能。所以我們看到世間許許多多人,觀念錯誤、思想錯誤,做了許許多多不善的事情,他所得到的好處、得到的利益,實在講打折扣了。為什麼?損福。本來一年可以得一億萬的,現在一年只能得五百萬,他的福報折損了,將來的果報在地獄。
主持人:法師一向都是非常非常和善的,可是剛剛第一句話說出來,這是下阿鼻地獄。所以在這邊也提醒,尤其是做傳播業的同仁們,我覺得剛剛結論一句話就是說:您用了不正當的手段,白忙了半天,還要落得一身的罵名,而且還要折損自己的福報。
淨空法師:折福報,對!
主持人:我們傳播界的朋友,應該要多多的努力,堅持在工作崗位上的人就必須要堅持下去,因為福報業果有一天就會在身上開花結果。
淨空法師:對!
主持人:再講到,除了傳播界以外,我想到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剛剛提到像基督教或天主教,因為《聖經》的一個依歸,上面特別很清楚的講到「十誡」。把人的行為舉止,一不可以怎麼樣,二不可以怎麼樣,很清楚的標示出來。同時有每一個禮拜固定的聚會,有牧師或是神父在講這些道理。所以就會有人來質疑,佛教徒是不是在這個部分的規範裡面,就變得比較沒有章法?因為沒有固定大家一定要什麼時候來聚會,什麼時候來聽道理,什麼時候來跟上帝告解,或者是說,我們就是一條一條的很清楚在那裡。這個地方我想,法師您可以多做一些開示,給我們一些領悟。
淨空法師:我跟大家講解這個問題,今年是四十三年,四十三年都沒有中斷。留下來的這些錄像帶、錄音帶,我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天天在講,天天在說,說得很多,聽的人也不少,聽懂的人不多,做到的人更少。我們只希求能有一個、兩個做到,我們的心血就沒有白費了。決定不能夠期望所有的人都能回頭,難!難在哪裡?誘惑的力量太強大,他沒有辦法不受誘惑。所以你看看所有宗教裡頭,創教、創始的這些教主,各個都是示現的「安貧樂道」,你要不能過貧苦的生活,你必定會墮落,必定會受誘惑;你能夠甘願過清苦的生活,什麼樣的誘惑都沒有辦法動搖你。所以,首先我們要歡喜過貧苦的生活,貧苦的生活是最健康的生活。
今天我的朋友、同學、同事看到我,我今年七十五歲了,一身一點毛病都沒有。他們又是這個病、那個病。今天早晨我跟聖嚴法師打個電話,這是我老朋友,他小我三歲,一身毛病。他說:「我不如你!」我說:「你的心沒有我心清淨,你還有很多事務,我統統放得乾乾淨淨。」我一生不管人、不管事、不管錢,我什麼都不要,我要的是心地清淨自在。我把我學得的,把我做到的,把我所體驗到的,毫無保留的、歡歡喜喜講解給別人聽。我一生就幹這一樁事情,這是我的本分事業。我選的這個行業,這個行業是社會教育,我天天忠於自己的事業,這是真正做到圓滿的淨業。我把我這樁事情做好,我這一生到世間沒有白來,生活非常充實,非常有意義、有價值。這要覺悟,要做一個有意義的人,有價值的人生,這一生活得快快樂樂、幸福自在。
主持人:把這個問題再延伸一點點,是不是因為針對人的某些惰性,所以在基督教裡面規定,大家一定要去上教堂,一定要去教會,養成大家這樣的習慣以後,你每一個禮拜固定的去親近這些道理。好像在我們看一般基督教的家庭,就是說他們真的會比較去遵守十誡裡面說的,是不是因為有這樣一個規範?
淨空法師:對!如果基督教徒都能遵守十誡,確實不犯,這個人我相信他一定上天堂。在佛家,佛教基本的修行「十善」,十善跟十誡很相同。但是佛教徒把十善丟掉了,基督教徒把十誡丟掉了,問題就嚴重了。還是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他沒有原則可循,所以社會會動亂,世間會有災難。你尋求根本的原因,我們上一次講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老人,釋迦牟尼佛是老人,孔子是老人,耶穌是老人,穆罕默德是老人,你不聽這些聖人的話,你要自作主張,那你就自作自受。這個不能怪別人,不可以怨天尤人,什麼樣的災難都是自己行為感得的,所以一定要遵守。
基督教每個星期上教堂,在佛法裡面,雖然沒有說是一個星期,但是佛法裡每天叫你做早晚功課。早課你讀的經文就是提醒你,今天一天我要遵照佛教導我的這些方法,去生活、去工作、去處事待人接物。晚課是反省,我今天一天做得夠不夠好,還有哪些過錯我犯了,知道有過錯就要改過自新,知道自己做得好,明天做得更好,這個早晚課才真正有利益。如果早晚課流於形式,我做的時候好像對佛菩薩敷衍,那完全錯誤了,那罪過很重。為什麼?泥塑木雕的佛菩薩,早晨騙他一次,晚上又騙他一次,你就想這個罪過多重!活人你騙他還情有可原,泥塑木雕的,你怎麼忍心去騙他,你心太殘忍了。
中國古時候佛教的教學,多半是利用什麼?利用假期。那個時候講農業時代,都利用農閒時期,而時期很長。在大多數,我們中國過年,中國過年從前農曆年從臘月初八開始,到二月二龍抬頭,這才上工。這麼長的時期當中,所有寺廟在這個時候都是講經,都是上課,願意去聽經接受教育,統統都可以住在寺廟。寺廟它有內外之分,裡面是出家人,外院都是在家居士。只要到那裡去,我想聽一部經,你在那邊登記一個名字,寺廟也分一點工作給你做,叫你掃掃地、抹桌子,分一點工作給你做,你就安心在那個地方把這部經聽圓滿,你才可以離開。佛教是利用這種機會,並不是每一個月、每一個星期,它完全是利用農閒的時期舉辦這些講座,這個在從前常有的。
寺廟實際上就是佛教的學校,所以從前念書人,我們看古籍,許多念書人都是在寺院,寺院的「藏經樓」就是現在的圖書館。寺院的出家人各個都是老師,不但對佛法懂得,對於世間許多學問他都有研究。為什麼?他要教這些念書人。這些念書人在寺院念書,將來他去考取功名,他的老師多半都是出家人,所以他擔負著社會教育跟學校教育兩重使命。現在完全沒有了,在這一個世紀,特別是最近六十年,全部都消失了,完全流於迷信,這是叫我們感到很痛心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