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haozhi4(宏歌翼然)
整理人: kaiyun.lin(2001-12-02 14:59:16), 站内信件
|
我再把這個話題延伸,很多人在接近宗教的時候,好比說我們最常聽到的一些語彙,「輪迴」,所謂「業障」、「因果報應」這一類,「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常常聽到這些話。但是會有很多的人去接近宗教,他心中的意念是:「好,我把這一世的因種好了,我來世就可以過得更好。我這輩子苦我就算了,我就拼命的幫助別人。」可是幫助別人的背後,他是有目的,他是在想:「我的來世會更好,我的子孫會更好,我將來會更有錢。」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這中間是不是就已經缺乏原來去相信宗教的這個最簡單的目的?
淨空法師:這也未嘗不是一樁好事。但是他對於宗教教學懂得太少了,他所得的回報也不多,很有限。隨著他的心量,如果他是無所希求的去做這些善事,他得的果報超過百倍、千倍、萬倍都不止。一有希求心,就劃了一個界限;沒有希求心,你這個心跟虛空一樣大,你所得到的是整個虛空。你有「一家」,好了,你這個圈子在家,你得的果報就限於你一家。如果你是想到「我這個社會」、「我這個國家」,你得的福報就是你這個界限。如果更大,想到我這個善事能夠叫整個世界眾生都得好處,你這個福報就限於地球,你不能夠遍及太空。所以,一個念頭都沒有,那個善的果報是遍虛空法界。
主持人:我們追求宗教上的心靈純淨,其實不應該帶有一個目的心,不應該帶有一個界限心。
淨空法師:就是不能有自私自利的念頭。
主持人:對、對。
淨空法師:有一點自私自利的念頭摻雜在裡面,就把你那個果限制了,果報就變小。
主持人:真的是言簡意賅。我相信平常很多吃齋念佛一心要做好事,卻劃定很多界限的人,現在心裡面應該要開始有一些反省的聲音,是不是更往深入的去追求那個大智慧,而不是劃地自限。我們可以追求宗教的大智慧,去認識自己的本心,讓我們得到像法師您剛剛說的,您是最自在、最快樂的人。即使在面臨這麼多的大災難,當然您有您的慈悲,可是您會讓您的心靈非常的快樂。
講到心靈這個事情,我再回到剛剛我還沒有被解答的一個疑問。很多人還是非常的想不開,即便在聽到這些語言的時候,可能我當下聽到,覺得說對!對!我要想開一點,我要為宇宙大眾想多一點,要帶著一個感恩的心去活下來。可是這種心情常常在離開這個環境之後,可能它又進來了,它可能是一種病,可能是心情上、心理上慢慢影響。就像我說的現在的憂鬱症是很嚴重的,每天晚上的那一種好像跟惡魔在爭鬥,然後撕扯自己的靈魂,然後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重要的人,常常就是一走了之。我們怎麼樣去幫助這些朋友?我們不可能每天都把法師請到旁邊來,「來來來,你開示他,讓他不要走」。我們平常自己怎樣來做生活中的活菩薩去幫助這些人,讓他們也能夠開開心心的,就是說脫離這種魔難,可以這樣說。
淨空法師:這在佛法裡面講緣分,佛教導人最重視的是「緣」。講到緣,緣的前面有因,後面有果。因變成果,關鍵在緣,如果沒有緣,因就不會變成果。所以佛家非常重視這個緣,稱為「緣生論」。緣要是善,你所做的種種善因,有善緣,善的果報就現前。如果現在你所造作的、所遇到的都是惡緣,你的善因被障礙,你的惡因就會被這個惡緣引發,惡的果報就現前。這個道理是真理。
佛家常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為什麼因果不空?因果也是萬法之一,也沒有離開萬法,萬法包括因果。因變成果,因就空了;果變成因,果也空了。像我們種植物,種桃,那個桃核是因,它長成桃樹,桃核沒有了,因就空了;桃樹在結成桃的時候,結成果了,果又變成因。說因果不空,它有三個性質不空:「因果轉變不空」,因變成果,果變成因;「因果相續不空」,它總是接著,它當中不會脫節。它轉變,因果相續不空。善因決定得善果,惡因決定得惡果,這是真理,這是天然的法則,這不是人為的。所以,世間法是因果報應,佛講的出世間法也是因果報應。出世間,用我們現在的話就是不同維次空間,它也是因果報應。總而言之,一切都離不開因果報應。因此,佛教給我們「種善因得善果」,人不能造惡業,人不能跟任何人結冤仇,這是佛教我們第一個科目。你跟人結冤仇,得來的是冤冤相報沒完沒了。
我們遇到這些冤親債主的時候怎麼辦?忍讓。忍讓當中,我們決定沒有一個瞋恚的念頭。別人欺負我,我歡喜接受。別人打我,我讓他打。別人罵我,我不回應。我總是以感恩的心對待別人,總是以愛心對人,以真誠心對人,對方早晚他會感動,他會覺得你是個好人,你可以跟我做個好朋友。為什麼?他一生當中沒有遇到這樣的朋友,到最後他認為我們是他最可靠的人。人要用誠心去感化人,不能用怨恨心對付人,那個麻煩大了,那不是解決問題,那是製造問題。
主持人:我再把這個話題放在另外一個事件上面,這要怎麼解決。您剛剛說我們對人要忍讓,尤其是「罵不還口,打不還手」這樣的狀況。可是現在在台灣,或者是在世界所謂一些文明國家裡面,同時還在流行一件事情,就是所謂的家庭暴力。這些施暴者,通常就是希望他的對象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然後盡量的忍讓、維持。有很多人被施暴者也都是抱著這樣的心態,我讓他,我原諒他,總有一天他會醒,可是總有一天他還沒醒的時候,可能這個被打的人已經失去他寶貴的生命。碰到像這樣的人,我們要怎麼辦?因為當初也可能是相愛,一定是愛才會結合在一起。施予暴力,甚至他自己生出來的小孩他也沒有愛心,當他可能酒癮犯了,或者他在社會上碰到一些挫折的時候,他真的就是完全的一個凌虐,被面對的人如果按照剛剛那個方式,忍讓、感恩、完全不予反抗的話,可能這個悲劇會繼續延續下去。
淨空法師:不會!你的想法是錯誤的。這個問題歸根結柢是教育,教育要從小教。你真正愛護你的子女,從你懷孕的時候就要教他。你懷孕的時候,如果還有不善的念頭,你要曉得這個念頭會影響胎兒,所以中國儒家最重視胎教。現在我們這邊有個楊老師他告訴我:小朋友非常善良,教他《弟子規》,他完全能接受,做人非常規矩,看到父母有過失,他還糾正「你做的不對!」他都能完全落實。由此可以證明《三字經》上講的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
他為什麼會不善?他被外面污染了,現在是家庭受污染,這糟糕了。家庭是污染、學校是污染、社會是污染,他什麼時候能回頭?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從自己本身,作父母,父母要做子女的好榜樣。譬如說,你作父母,你能孝順你的父母,你的小孩在旁邊看到,他將來會孝順你。你對你父母不尊敬,他看得眼熟了,將來長大他一樣這個態度對你。非常明顯,他天天在那裡學。作老師的要做學生的好榜樣。現在是自己不能做好的榜樣,要求對方要做得怎麼好,這是作夢,怎麼都做不到。所以整個大問題,轉來轉去轉到中心點,教育!
現在我們想恢復家庭教育,不可能!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統統都不可能。唯一的,現在我就求宗教教育,所以我在全世界遇到這些宗教家、傳教師,我都勸導他們,只有宗教教學,我們教信徒,信徒還比較虔誠,教信徒來做全世界一切眾生的好樣子。宗教與宗教之間,我們要多交流、多往來、多溝通,消除誤會,消除歧視,我們要團結在一起,為全世界安定、和平、幸福、繁榮做出真正的貢獻。
主持人:就像您剛剛講的,我們現在有些事情,真的只能像法師一樣,我們要回歸到宗教給予我們基本的教育這個部分。家庭教育,很多人都會說社會生病了,它的緣由是來自於家庭變得不美滿、不和諧。像剛剛法師有提到,小孩子的教育是有樣學樣,父母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學。那就提到,回到剛剛那個家庭暴力,這是父母的行為不對,所以會影響到這個孩子。您剛剛講的因果報應,這個孩子到時候學了,他的下一代,他也家庭暴力,所以這種循環是非常可怕的。我們要怎麼樣去,您剛剛說,當然我們還是可以亡羊補牢,我們怎麼樣去讓這些施暴著的心靈可以平靜,至少我們要讓他認識到,沒有一個人有權力用暴力去攻擊別人,用這樣的行為去傷害別人。我們怎麼樣去告訴這些人不可以這樣做?要常常來跟法師見面。
淨空法師:現在真正能拯救世界,挽回劫運的,只有兩種人:一種人是國家領導人,他能夠制定好的教育政策,真正能夠落實這個政策,可以救世間人;另外一個就是有權力主控傳播媒體的這個人,他有能力毀滅世界,他也有能力挽救世界。把這些節目內容一調整,都調整到道德仁義,他就救了這個世界。他還要把節目裡頭安排殺盜淫妄,他就把這個世界毀滅。這兩種人有最大的權力。
主持人:這樣聽起來,突然覺得我們身為傳播人,每一個人實在是任重道遠。是不是我們在這邊也奉勸一些我們自己同行的人,有些事情、有些歡樂滿有趣的,但是盡量不要在裡面有腥羶色,我們不要新聞局來盯,自己可以自愛一點。我其實還有很多的疑問想要再繼續請教法師,不過我們現在稍微休息片刻,等一下再回到節目當中來。法師也喝口茶。您也可以把剛才的這一段訪問,在心裡面好好的做一下整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