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anhan1(笑流)
整理人: danhan(2001-12-01 11:22:15), 站内信件
|
实寄封(片)
许多情况下,实寄封(片)的价值高于邮票本身,于是伪造的实寄封(片)赝品就大量出现了。实寄封(片)集邮票(或邮资图)、邮戳、文字及其他签条于一身,反映出的邮递过程信息很丰富,从而给鉴别邮品的真伪提供了更多的参考依据。一些重要的实寄封,可辨别所贴邮票的真伪,有时从所贴邮票和所盖邮戳亦能辨别封的真伪。
例如,1904年8月2日至6日,重庆曾出现过一种对剖邮票,但是很长时间,国内外许多著名的邮票目录都不收入这种重庆对剖票,指出这是臆造品、投机品。
产生怀疑和否定的主要原因在于,能够见到的重庆对剖票实寄封,几乎全部出自当年重庆海关的外籍人员之手,其中很多是自寄自收。由于当时清朝海关与邮局均为外国人把持,于是人们认为这是内部合伙作弊的产物,是并未对外公开发行过的对剖票。
直到1981年,集邮家孙君毅从集邮家王纪泽处发现了一件完全是由中国人寄收的重庆对剖票实寄封。迄今为止这是唯一一件用汉字书写的重庆对剖票实寄封,上面的日戳完全符合邮递日程,从而证实了重庆对剖票确实是经过邮政使用的,也就是说由实寄封的真实证实了所贴邮票的真实。
80年代后期,国内邮市上出现了大量伪造的区票实寄封、解放初期实寄封及文革票实寄封。一时赝品封成为抢手货,使不少集邮者上当受骗。这些伪造实寄封有以下特点:
(1)赝品解放区封所贴邮票大多是解放战争后期发行的。这些票存世量大,新票价格低廉。新中国票的赝品实寄封许多是用信销票补贴改造的,信封绝大多数是当时使用过的旧信封。
(2)许多用新票变造的解放区票实寄封,使用的邮戳是钢质真戳,原因是当年旧钢戳停用作废后,有少部分未上交或销毁处理,落入私人手中,结果被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去加工各种赝品。
(3)凡使用信销邮票变造的实寄封,邮票上的邮戳一般较完整,所缺的边缘部分邮戳,被作伪者在信封上用黑色墨水补画上去。但与邮票上的邮戳连接得不自然。
辨别这类改造实寄封,要仔细观察是否有邮票被补贴、邮戳被补盖补画现象。从邮戳的文字,邮票的邮资。信封的纸质、形式、内容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分析,注意是否有异象。
此外,还发生了不少用假邮票伪造实寄封赝品和仿印邮资封片赝品的现象。作伪者利用初集邮者一般对实寄封片比较放心的心理,把假邮票贴到信封上,经过伪装再去兜售。邮资封片赝品则是动用现代照相制版技术和印刷机械大量加工出来的,辨别有一定难度。例如,“文革”期间曾发行过20枚一套的毛主席语录邮资封(编号12—1967至31—1967),到80年代末,这些邮资封已成为紧俏品。于是不法分子大量加工出全套的仿制品,在邮市上扩散。
1990年5月17日,邮电部原定发行一枚编号为JP22的“香港中银大厦落成纪念”邮资明信片,结果因邮资片的英文名称有误,被通知收回,取消发行,但是,仍有个别地方提前出售,使其流入一些人的手中。这种邮资明信片一时成为国内外集邮者争购的热门邮品,价格猛涨。仅过了半年时间,仿印的赝品就出笼了,而且至少有两种不同的假片在邮市上流通。
由于假片都是真片拍照后再制版印刷,所以图案没有真片清晰。放大镜下可以观察到文字网点零乱,部分笔划有残缺。与真品比较假片刷色偏红或偏蓝。所使用的纸张也存在差异,真片纸厚0.25毫米,有一种假片的纸厚仅0.21毫米。总之,对图案、刷色、纸质全面细致对比分析,就能够找到识破赝品伪装的钥匙。
---- 集藏版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欢迎光临 笑流集邮之家来吹吹水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