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集 邮>>集邮入门>>邮票辩伪>>邮票辩伪的要素(一)纸张

主题:邮票辩伪的要素(一)纸张
发信人: danhan1(笑流)
整理人: danhan(2001-11-27 23:30:40), 站内信件
纸张 
  早期邮票用纸比较混乱。古典邮票大部分用质量最好的“手抄纸”印刷,此种纸特点是韧性好,不会发黄发脆,缺点是厚度不匀,因而造成古典邮票纸质薄厚有差异。如,中国的第一套邮票就存在这种明显差别。1878年第一期发行的海关大龙邮票,是用半透明的薄纸印刷的,因此被叫作“薄纸大龙”。而1883年第三期发行的海关大龙邮票,使用的纸就厚,不透明,被称为“厚纸大龙”邮票。此后多个国家采用“机制纸”印邮票,使邮票纸张厚度的均匀性大大提高。

  分辨纸质有助于区分邮票的印刷年代或特定环境。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的“播种”邮票 是用白纸印刷的,战争期间用的是质量较差的发灰的毛纸。

  1918年,拉脱维亚共和国成立之初,没有印刷邮票的纸张,而采用德军遗留下的大量地图印刷邮票。其他的国家,也曾用到卷烟纸、食品配给证等“临时代用纸”印刷邮票。这在经济困难或战争时期比较多。

  在中国的解放区邮票中,也曾出现过类似使用代用纸印制的邮票。1942年淮南区交通总站发行无面值“稿”字邮票,是淮南报社发给通讯员用于寄递稿件及通讯的。它多数用使用过的电报纸背面。原电报纸上有铅笔写的电码数字和用钢笔写的中文译文。

  1947年东北安东印制的毛泽东、朱德像邮票(安东二版)也是使用代用纸印刷的。长期无法搞清该种邮票用什么纸张。为了弄清此问题,集邮家张文光收集了大量这次印刷的邮票。当这些邮票的背面拼在一起时,显露出一女演员的画像,还有“明星便笺”四个字,从而断定此邮票是印在明星信笺纸的反面。

  特殊环境里的特殊邮票用纸,无形中为辨别这些邮票的真实性提供了宝贵的依据。

  邮票的使用纸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技术发展而向正规化、专门化发展,和钞票一样,也使用特殊的专用纸张。印制邮票的专用纸称为邮票纸,由国家定点生产、定向使用,这种纸的特点是细洁光滑、吸墨性强、有韧性,手感柔软,耐水洗 ,平展性好。各国使用邮票纸大都具备此基本特性。

  目前,常见的伪造邮票的用纸大多是铜版纸、有光纸等。这类纸手感硬挺,纸质较脆,光滑而吸墨性差,轻微折叠就产生折痕,受潮或浸水后还会掉色。

  新中国1962年至1963年间先后发行的“梅兰芳舞台艺术”、“儿童”、“熊猫”“金丝猴”等4套无齿邮票,使用的纸张与同时发行的同图案的有齿邮票的纸张不同,前者纸质较薄,从而便于区别。只是后来发行的无齿票“麋鹿”,与有齿票图案和纸质完全一样,使伪造者易于变造。

  近代,各国为了扩大邮品的材质种类,竞相选用一些非纸质材料印制邮票。如,铝质、银质、丝绸、塑料等。

 



----
集藏版拉近了你我的距离
       欢迎光临 笑流集邮之家来吹吹水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