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中国文化>>☆ 社会·人物 ☆>>人物>>我心中的圣人孔子 (转)

主题:我心中的圣人孔子 (转)
发信人: iamhearting(绝对心跳)
整理人: red_angle(2001-11-27 01:47:57), 站内信件
  书上记载,孔子“孔武有力”,可以抗举城门。身高丈余,合现在大概1`9米。晋代顾恺之画的孔子像传说最似孔子,果然浓眉密髯,却双手交叉,谦恭有礼。  
  孔子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巨人。具这些称谓的人并不少,但千古至今,圣人惟有孔子。  
                   
                   
  1.“道”与辩。  
                   
  hhssl评孔子引用了“黑格尔”的话:“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用小智来看大慧,黑格尔对孔子的评论相当准确。但是他恰恰不会懂得中国的最高智慧是“大道”。在道的面前,“辩”只是一种小机巧、小技能,是人的一种可笑、滑稽的表演,反到是“实际的”暂时的东西。而道包容一切,它的流传象河水一样长流不息。孔子认为“事物的变化,自然规律的运行好象昼夜轮转更替一般,而人的智慧却不能窥见它们的起始。因此,了解这一点就可以不让它们扰乱本性的和谐,心灵平和安适,和外物产生和谐的感应。”孔子“在川观水”的智者心境别人很难理解,大道不辩,正是孔子对道的天人合一的诠释。  
                   
  其实孔子的学生善辩者多。“农山言志”,子路志在开疆拓土,孔子说他勇敢,子贡志在游说,孔子说他雄辩,颜渊志在教化,孔子特别称赞他,认为他不伤害人民,不多说话。后来子贡“存鲁乱齐”,孔子认为花言巧语容易损害信义,要谨慎行之。孔子由大司寇摄行相事,第七天就杀了乱政大夫少正卯,罪名之一是“言伪而辩…顺非而泽”不可赦免。可见孔子对辩的态度。  
  而事实上我国也有过很多辩者,却都不在立德、立言之列,也没有被尊为“圣人”之荣。概为辩者不仁且为大道之涓流也。  
                   
  2.人与仁  
                   
  孔子说:所谓德,就是完美纯洁和修养。德不外露,万物自然亲附而不能离却。  
                   
  叔山无趾,用脚后跟行走去见孔子。孔子说:“你很不谨慎,早先犯了过错才像这样断趾。”于是不见他。叔山回答说:“我只是因不识时务而轻率地用了自己的身子,所以才断了两脚趾。如今我来你这里,是有比脚更宝贵的东西存在,我想竭力保全它。天是没有什么不覆盖的,地是没有什么不托载的,我把先生当天地,哪里知道先生是这样的啊!”。hhssl就此认为孔子言行不一,孔子的哲学思想中心“仁”是虚伪的,我觉得有些一票否决的意思。再如两小儿辨日,问孔子太阳是中午大呢还是早晨大,孔子不能答,小儿拍手笑曰:还是先生呢这都不懂。是不是也可以由此断定孔子无知呢。人们总爱说什么地方的人如何如何,细打听,也就是路遇那么一两个人,就对整个城市、省份的人归纳概括,只能说明自己的认识方法有问题,而管中窥豹的人是无法侵淫到孔子思想的精髓中去的。  
                   
  其实孔子和正常人一样,渊博、幽默、肯承认错误,也开玩笑,经常面临尴尬,当然也有言行不一的时候。  
                   
  阳货送猪给孔子,孔子却不想见阳货,就打听阳货不在家时去回访!苦的是在路上遇见了阳货!只得听阳货喋喋不休的劝他作官,还得陪着说:好好,我将要作官了,我将要作官了。简直笑死人了。  
  鲁国一个吝啬鬼送孔子一个陶器,孔子乐的颠颠的,子路看了很不高兴,孔子赶紧声明他看重的不是陶器本身。  
  卫灵公和夫人同车出游,让孔子坐后面的车子,孔子就生气的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一次他和学生走散了,农夫形容他象“丧家之犬”,他说:“唉,是这样吧,是这样吧”。  
  他看见野鸡在山梁饮水就感叹:山上的野鸡啊,得其时啊得其时啊。真是迂腐又可爱。  
  孔子不是道貌岸然的说教者,他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圣人。  
                   
  孔子的学生有文有武,人才济济。楚昭王欲用孔子,但怕他成了气候。“伐树于宋”、“围于陈蔡”,“孔子过蒲”,几次仗都打得很激烈,孔子却能安然无恙。他的学生们对老师亦步亦趋,无比热爱,坚定的跟着他。孔子死,学生们服丧三年,子贡甚至庐墓六年。很多弟子不愿离去,在墓旁筑室为家。现在还有这么如此受人爱戴的人吗?!这就是万物自然亲附不能离却啊!  
                   
  3.中国文化中一种过滤性的病毒?  
                   
  网友还认为:孔子的克己复礼,是造就中国人二千多年来奴性的根源之一。是过滤到现在的病毒。因为孔子的一套道德伦理学说正好能够满足于当时社会权力意志的需要。而后来封建帝王也认识到这点,于是才大力推崇孔子为国人永世之师。  
  其实孔子的克己复礼首先是对各国统治者的劝柬与教化,劝统治者要理智,不可凭欲望和自己的偏执来行事。是后世的人把孔子推行的一套伦理道德标准单纯的施加于人民,而不约束统治者本身,反其道而行之。  
  他自己作中都宰时,养生送死,长幼有序、路不拾遗、市不贰价。他劝齐景公节省财力,劝鲁哀公少派劳役、减少税收,认为苛政猛于虎。他过蒲地再三称赞子路,认为子路能使民安居乐业,为政恭敬。50多岁的孔子为了实现他的社会理想,周游列国,到处宣扬仁政德治,他栖栖惶惶、席不暇暖、历经卫、曹、宋、陈、蔡、楚等国,处处碰壁,却历14年奔波而不妥,简直就是中国的堂`吉柯德——一个伟大的、四处流落的理想主义者和坚定的实行者。现在的人反认为他的流毒毒害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呜呼。  
                   
  后代帝王没有不以孔子为尊的。汉高祖路过曲阜,用太宰祭祀孔子,宋真宗封禅泰山,大礼拜谒孔子庙,不知道是政治需要还是对孔子伟大人格的崇敬。敢于嘲笑孔子的只有现代伟人毛泽东,“批孔”倒真是出于当时的政治需要。而且批孔的理论武器本身就有儒家思想。  
                   
  不管怎么样,批孔大大传播了孔子和他的思想,使当时整整的一代人记住了一个叫“孔老二”的人——一个仁者、智者,一个无可争议的圣人。他的声音穿越两千年,来到我们身边,依然那么亲切、清晰。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