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2000eye()
整理人: maylance(1999-07-05 13:06:24), 站内信件
|
(接上)
久闻其名的盘龙江,一点也没有想象中的大江大河的奔腾咆哮,就象一只
温顺的羊羔卷缩在牧人的怀抱中一样,在诺大的昆明城中用水写就了一条街道,
然后在楼寓和房屋的森林中逶迤远去。远处,看不清这条盘旋之龙的真面目,
也许是雨后的缘故吧,江水似乎是一种土黄色,含沙量之大,丝毫不让于北方
的植被破坏严重地区的那些沙河和泥河。
在盘龙江边的一座高大的建筑物上,有一块大型的室外电视广告屏。这块
早上6点钟开始播出的电视屏,在我所在的位置看去,图像清晰,色彩艳丽,完
全可以和电视机的效果相媲美。这时,电视屏上正在播出和99`EXPO----昆明
世界园艺博览会有关的宣传片。看到电视屏幕上那美丽的画面,我的心中涌起
一股暖流。我们久已向往的世博会,已经来到了你的身边。
6时30分,我们一行相约到楼下吃早餐。酒店大楼的对面,有两、三家供应
早点的小店。为了更早地深入了解昆明人的生活习俗,我们决定,放弃在酒店就
餐,到对面的小店中去吃一次地道的昆明小吃。供应小吃的铺面是相邻的两家。
临街分别放置了几张折叠的桌椅。也许时光还早的缘故吧,我们成了这家小吃店
落座的第一批客人。两家小店的卫生条件比那大名鼎鼎的过桥园要强过许多,供
应的小吃也各有特色。似乎两家商量好要分工合作的样子,一家专供过桥米线,
另一家则偏重北方风味,以油饼、大米粥、鸡蛋、面条等为主。一行几人落座之
后,白菜萝卜各有所爱,分别进入角色。
我首先要了两个鸡蛋、两个油饼,再加一碗面条,并到旁边的小店中买了几
包四川榨菜佐餐。吃完之后似乎还有胃口,好象和昨晚没有吃饱有关吧,只好又
要了一碗过桥米线。这碗过桥米线和昨晚吃的过桥米线大菜可是相去甚远。这碗
过桥米线,除了主要内容是用米粉做原料之外,和我们山东、河北一带的面条的
吃法毫无区别。而昨晚的过桥米线大菜,与一般人的想象简直是南辕北辙,风马
牛不相及。第一次吃过桥米线是在杭州的大街上----(为了保证主题不偏离太远
,请恕我在下一次旅行见闻中详述)
过桥米线大菜,先是按照客人的要求,端上几碟云南各色山菜,接着,每人
眼前端上一碗带着盖子的热汤。再上来有云南特色的汽锅鸡、麻袋鱼、宣威火腿
,以及什么桔梗、牛杆菌等内容的各式炒菜。还有,再在客人的眼前上来每人一
个大的拼盘,里面有生的猪肉、牛肉、鱼肉片,生菜、白菜、菠菜和葱、姜等佐
料,最后,是每人一大碗已经熟过的凉米线。吃的时候,先将各种生的肉片放入
那碗滚开的热汤中,等肉片变色后,再加入米线,盖上盖子,稍许即可。这桌过
桥米线大菜,其色、香、味还是非常可以的,特别是云南地方特色那是淋漓尽致 ,
独出锋芒。在国内的八大菜系中,以京菜、鲁菜、粤菜、川菜源远流长,影响广
泛;但是云南的宣威火腿、汽锅鸡,确实是云南饮食文化中的精华,可以称傲于
大江南北,并不被八大菜系的光芒所遮掩。
在我们享受过的云南大菜中,还有一道特殊美丽的风景,叫牛杆菌。云南普
通话读作“牛肝筋”。我们原以为是牛身上的一种什么东西,却原来是采自山野
的一种蘑菇。云南的山菜非常丰富,因气候多变,山菜的种类之多大概可以为举
国之冠,蘑菇之类的菌类植物也大致如此。云南普通话把“菌”通通读作“筋” 。
这个牛肝“筋”,就是因形态类似牛肝而得名。
据说这牛杆菌别看其貌不扬,倒是一种宝物。现在,每到一定的季节,就有
采自山野并经过一定处理的牛杆菌,象出嫁的女儿一样,打扮整齐,漂洋过海,
到那大西洋畔的浪漫之国法兰西。我曾就牛杆菌出口法国而不是美国或日本等国
一类的问题请教昆明的朋友,他们的回答未尽其详。我暗自猜想:这可能和法国
在历史上一度将云南作为侵略扩张的势力范围有很大的关系。即使在现在的云南
,你仍然会看到法兰西文明在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对云南的深刻影响。(待续)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3.93.7.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