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erphis()
整理人: sinyi(2003-05-04 10:10:07), 站内信件
|
副刊 17/01/1999
走不出战火的围城 法国最美丽的海湾城市圣马洛
--------------------------------------------------------------------------------
● 陈俐颖(文·图)
旅行书上说:圣马洛市是法国大西洋海岸最美丽的城市。
我是在到达后才读到这句话。
走在圣马洛市里,却十分彻底地觉得,这城市处于完全休闲的慵 懒状态。
在圣马洛城,汽车未经允许不得驶入城内。
城外的海湾前,有个巨型停车场。
围城各方向开了好几道城门,所有要进市镇的人,都得 由笨重的城门进去。
停了车,站在高大的城墙上,马上让人想起“木马屠城 记”。
被围拢起来的城镇,在我们走近城门下时,街上的气氛已流溢出 来。
从门下走出来的法国人,口中说着抑扬顿挫、动听之极的法语, 满脸欣喜地提着买过手的物品,朝停车场走去。
1.消费与文化兼容
夏季里,圣马洛的街道上早被娇艳的鲜花装扮得优雅芬芳。
走进城里,但见布置得优雅舒适的餐馆食肆,挤满了好几条街。 铺着石子的街道两旁,精致的书店、华丽的时装橱窗、艺术感强烈的 精品店和画馆,一家紧挨着一家。略略一看,街上的一切摆明消费讯 息:这是一个吃喝玩乐的天堂。
偏偏我在这几方面旷课已久,一时有些措手不及,幸亏,不少肖 像画师在街边摆摊子,处处有人驻足围看画师献艺。我们马上投入其 中,学人看画师作画。因为街上不通车之故,游人因此可以优哉闲哉 地随意乱走,一摊摊去看画作,倒也自在。一股浓浓的清雅韵味,轻 轻地流过街头。这是一个既有时代尖端潮流又同时兼容文化创作的空 间。
余晖未退尽,默剧演员和耍杂技走江湖的街头艺人,早已霸了稍 微宽敞的空间,在街边跳火圈、吐火焰。眼前这些表演对我们来说, 并没什么新奇。正要走开,身后忽然“空”地传来一声大响,多熟悉 ,不就是包青天大人出门时,列队的小兵敲的锣声吗?真有趣,竟落 入走江湖的老外手中,用来壮声势。他们一定到过北京看表演。
街上处处弥散着很慵懒却又很活泼的气氛。
2.战争带来后遗症
夕阳早已坠入大西洋。我们扶着墙边的梯级走上城墙,居高临下 ,绕着城墙走。圣马洛是海岬入水,三面临水,沙细如雪,此时的围 城,在夏天微弱的余晖照映下,呈现一片暗蓝色。城垛外的圣马洛湾 ,就是被旅行书籍誉为法国最美的海湾。
这座海湾更驰名于世界的,不是她的美,而是这儿曾是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前,盟军登陆,与德军进行猛烈交战的战场,诺曼底在烽 火蹂躏下,被炸得满目疮痍。圣马洛也不例外,以致今天城里没什么 古迹留下来。
不要以为战争已远去,战争所带来的影响与后遗症,在今天的诺 曼底的不少餐馆的餐桌上,还不时上演着。
来到诺曼底,你得了解法国人对外人的薄情冷漠,是有它的历史 背景的。
在圣马洛一家餐馆吃饭,我们就碰上诺曼人的“战后情绪失调症 ”。语言障碍一向不是旅途上的问题,用手指在一碟碟的海鲜指出自 己的选择,问题即刻得到解决。叫人瞠目的是,年轻女招待员粗鲁招 待和急躁的身体语言。
荷兰朋友说的话,也许有理,他说:“就算对待荷兰人,他们的 态度也相当不友善。因为这一区曾经饱受战火之苦,他们恨死德国人 。尤其不喜欢招待德国人,然而,他们又常常分不清德国人与荷兰人 颇相似的口音和长相,于是,连我们也遭殃。”
倘若以憎恶战争作出发点,那么他们会不会误把我当成日本人?
圣马洛的城墙是他们的祖先抵御外人留下来的堡垒。圣马洛湾上 仍留着近代攻守的炮台。历史叫法国诺曼人记住教训的同时,他们也 记住了家破人亡的毁城仇恨,无法释怀。
新加坡报业控股。。。版权所有
-- You would see what kerphis could see.... :)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dyn1-50cable.sb.si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