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旅 游>>神州旅游(游记/功略)>>西北篇(陕、甘、宁、青、新)>>青海>>到可可西里去

主题:到可可西里去
发信人: cmdbd()
整理人: dannylu(2001-04-14 16:16:57), 站内信件
  神往的地方

  城市中、阳光下,有些人却渴望着另一种阳光,那多年的梦想之地一直在心
中发芽滋长。我们就是这样一群人,那里就是青藏高原,美仑美奂,凝聚无比神
秘的力量。

  在阳光灿烂的八月,我们从四面八方集结在一起,踏上遥遥青藏路,一路的
风光,一路的故事,感受的激情,无法言传至尽,但它存在于我们的记忆深处,
忘记是不存在的。

  初到青海 

  初到格尔木,它并未给我们青海第二大城市的感觉,我们在迎宾饭店全体聚
齐。

  这里处于市区中心,住宿条件很好,标准间内电视、电话、卫生间、浴室热
水一应俱全,而且不太贵(35元/人)。在这里碰到一个自称“山人”的环中国的
旅行者,甘肃天水人,此次一个人骑摩托车走青藏线。拥有共同爱好的人异地相
逢,自然是有缘,于是大家一起吃饭聊天。时近半夜,饭店里又住进一旅行团的
23个人,也是北京的,一水儿的越野吉普车,一聊,其中还有人和我们的人认识
,挺开心,真是“天涯何处不相逢”,此行的路上定不会寂寞。

  格尔木虽不大,但各方面还算方便,在这里采购补给用品没问题。也许因为
这里与北京有着时差,天将九点才黑,所以这里的人睡得也较晚,城里的夜晚很
热闹。我们饭店对面就是商场,门前是个规模很大的露天夜市,台球、游艺、卡
拉OK、风味小吃、水果摊应有尽有,持续到凌晨三点左右。就这样,晚饭已经吃
得很饱的我们,仍禁不住又狂吃了一通羊肉串等小吃,又买了葡萄、黄河蜜一大
堆水果,吃着、说笑着,返回宾馆睡觉。

  踏上不归的“天路”

  出格尔木市不远,自然环境就比较荒凉了。沿109国道前行,笔直的公路直伸
前方,渐渐变细望不到头,有人称它为“天路”一点儿不为过。因是朝着山走,
一路全是平缓上坡,路两侧没有树,展眼向两侧望开去尽是荒漠、沙地,稀疏的
矮草扎堆儿似地聚拢成各自的一小撮儿,在风中互相依偎着、摇摆着、存活着。
炽势的阳光毫无遮拦直射到地面上、人身上,感觉远方的地面在蒸腾,身上由暖
洋洋直到被晒得火辣辣的疼,汗水刚一挤出皮肤就蒸发掉了,不多会儿,再摸脸
上、胳膊上,已有细细的一层白色小粒,舔一下咸咸的,“自身产盐”了。

  进军昆仑山

  数十公里后,开始进入连绵不断的昆仑山脉了。车在山间盘旋迂回着缓慢前
进,此处山谷听说叫“干沟”,地如其名,目及之处未见有溪水流淌,光秃秃的
连绵低山间,还可看到一些沙山,它的形成想必与山谷中风力强劲及环境恶化造
成绿化带退化有关系。很快,大家就把所带的水消耗殆尽了。看了太多的山石嶙
峋,秃山裸露,大家都没了兴致,话少了,人也懒懒的。不知从哪里开始,从半
睁的双眼中,看到山间出现了一条河谷,谷间的流水与我们对向流淌,再睁眼,
河谷中草滩茂盛,绿绿的、润润的,偶尔还有蒙古包,原来这里就是纳赤台。这
里有泉,名曰“昆仑神泉”,为不冻泉,泉上有亭,泉眼已被人工垒筑的石台围
护起来。叭在泉边畅饮之后,我们的大大小小的水瓶也灌满了。

  山里的气候多变,前方一片乌云飘来,下雨了。于是没有过多停留,急急出
发赶往今天的目的地一西大滩。此后的路与前面的渐渐不同了,下雨使群山笼罩
在一片雾气腾腾之中,空气也更加湿润。几折山路过后,渐渐走出乌云地带,雨
小了,有人在喊:看到雪山啦。离雪山越来越近,见到了饭馆、修车铺、军队泵
站、公路道班,西大滩到了。

  昆仑山连绵的雪峰就这样横在我们面前,山脚下河滩宽广,绿草如茵,远远
可以看到牧民们的房屋、帐篷和成群的牛羊。蓝天白云与雪山绿草地相映衬;黝
黑硕大的乌鸦在天空盘旋,发出难听的叫声;草滩上不知名的小鸟欢快地唱着、
蹦跳着;太多的是野鼠,探头探脑在数不清的洞口间窜来窜去。一条冰雪带自雪
峰顶部沿山谷直冲而下,融化的雪水从几条山谷流淌下来,支支岔岔纵横于整个
河滩,映着霞光,一派金光闪闪。

  离雪山如此的近,眼直直地望着它,双脚仿佛被钉住似的不能动弹,感觉我
被整个这一切包容着,大脑在膨胀,胸中似有某种东西在不断沸腾搅动着,想大
喊又喊不出,满心感慨却化为无从评说,如此壮观美丽,我就这样傻傻地长立许
久。

  高原心理反应综合症 

  从格尔木(海拔2800米),经纳赤台(海拔3700米),到西大滩(海拔4200
米),行程150余公里,海拔上升陡然加快,于是有的人从心理上就开始打鼓了,
一路见到人就问“此地海拔多少”,隔不久就自测一回心跳速度,稍有腹泄、头
痛脚软之状就怀疑为高原反应。西大滩的雪山美景使他们暂时忘了海拔这回事,
可是宿镇上公路道班的这一晚,高原反应症终于在我们一行人中全面爆发了。几
乎所有人都出现了呼吸不畅,要多次调呼吸才能安稳入睡,有的喘气声粗如牛,
有的干脆大喊一声吐纳胸中闷气,更有甚者浑身抽搐,着实把大家吓了一跳,这
一夜几乎未眠。

  救救我们的动物朋友帮帮辛苦的警卫战士

  离开西大滩,车行30余公里到达昆仑山口,标志碑上镌刻着“昆仑山口:海
拔4760米”,石碑两侧是石麒麟和石凤凰,一个很大的玛尼堆,白、黄、红、绿
、蓝,五色的风马旗,象征着纯洁、兴旺、和平、勇敢、智慧,随风飘摆,喇喇
作响。玛尼石上刻有不同的藏文和经文,藏民凡经过此,都会献上哈达,添一块
玛尼石,以寄托心愿。远处冰峰林立,白雪皑皑,云朵似棉絮般落在山尖上、山
谷中,分不清哪是雪哪是云,似仙山幻景,又气势磅礴。

  一路下山,道路渐渐趋于平缓,路两侧很少见到人家,牛群羊群也少了,一
望无际的是戈壁草甸,开始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边缘了。早就听说这里有成群珍
稀的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出没,脑海中浮现着它们在草原上成群结队地或奔
驰,或悠闲地吃草休息的美好景象,大家瞪起眼睛,搜寻着、盼望着亲眼见到它
们的身影。我们的运气还真是不错,两次见到藏野驴,一次见到藏羚羊,只可惜
它们的群体已很小,少则六七只,多则不过二十只左右,而且离公路较远,看不
清楚,盗猎者的疯狂捕杀已使它们对人类倍加警惕,望见我们的车刚一停下,立
刻飞奔逃跑,此种情形真令人心痛,我深为我们人类的虐行而惭愧。

  蓝天下洛桑·索南达杰烈士纪念碑庄严地矗立于公路边,汉白玉栏杆围护碑
体,飘扬着洁白的哈达寄托对逝者的哀思,碑后是烈士为之付出汗水和生命的可
可西里地区,它矗立在这里就好像要告诉我们,他无论生死都将永远守卫这方土
地。怀着对烈士的崇敬,望着碑上刻着烈士名字的雄浑的红字,我们默哀,追悼


  傍晚时分,到了我们的目的地,也是我们此行重要一站,拜访“索南达杰自
然保护站”。它就建在路边,两幢红色板房成直角排列,房子离地一米架空而建
,既防潮湿又保温;白色的玻璃窗口,红色外墙上绘有黄色五角星;门前空地上
三根旗杆,绿色环保组织和野牦牛队的黄白两面旗各在一边,中间是高高飘扬的
五星红旗;国旗与相同色彩图案的墙体相映衬,红房、白云,甚是庄严美丽。房
屋旁边是一排采暖用的太阳能设备,房后一边是高高的了望铁塔,一边是两架风
车用于风力发电,另一角有个孤零零的小白房,原来是厕所。不远处有一处积水
湖,站里的一切用水都来自这里。

  站里两们公安干警热情地迎接我们的到来,这里先到的还有一群走滇藏线过
来的北京人,巧的是和他们在北京的原本认识,只是一直通电话,未曾谋面,没
想到在这遥远荒凉之地却见到了各自真面目。当晚,大家拿出所有的食品(连压
缩饼干都用上了),做了一席“丰盛”的晚餐,热热闹闹,为缘分干杯(当然没
有酒),向辛劳勇敢的战士致敬,为活着的逝去的好人祝福。保护站房子很漂亮
,但设备简陋。我们在房间木板地上铺下各自的防潮垫和睡袋,成一字排开,象
捂在茧里的大肉虫,围的严严实实,就着从地板缝隙透进的冷风,醋然入睡。

  两名战士都是藏族,汉语都不太好,交流愉快却艰难。他们一个叫旦增,一
个叫才加。旦增是一直守在站里的,几乎长年就只他一个人在这里,三年来都未
曾回家探望过,他和在反盗猎行动国中牺牲的索南达杰关系甚为亲密,在我们免
不了提到烈士的名字时,仍然看到他眼中不经意流露出的哀伤。而才加是几天前
刚来站里的,他几乎不会讲汉语,话虽不多,但从他的眼神可以看出,我们的到
来令他很激动,也渴望和我们的交流。这里的条件很艰苦,没有通邮,没有电话
,没有电视机,只有一个小收录机和有限的一些书籍,陪伴他们单调的保卫工作
和生活,至于食品等物资都要靠定期从格尔木运送上来。我们请他们讲述了一些
工作生活和战友们追捕盗猎者的事迹,在无人区内追捕偷猎分子时,旦增和他的
战友们每天只有方便面充饥。由于天寒地冻气压低,无法烧开水泡面,所以只好
干啃。而夜里,队员们只能睡在冰冷的泥地里,所有的队员都患上了严重的关节
炎和胃病。队员们艰苦的条件,不畏艰险和犯罪分子斗争的勇气,不追图虚荣和
物质财富的精神,令我们深深地感动,为之震撼。

  沉重的话题虽然令人难过,但我们也谈到了各自的兴趣爱好,谈到未来,年
青的旦增腼腆地笑着,眼中满是憧憬。别看才加年岁稍长,相貌黝黑,体格粗壮
,但在我们其中一个女孩子手受伤时,他亲自给她包扎伤口,那一份藏族汉子的
温柔,着实让我们羡慕那位女孩子。

  第二天一早,大家拣拾了保护站周围的垃圾,与两位战士听音乐、跳舞、合
影留念,互相在本上留下祝福的话语,在一片依依惜别之情中告别,踏上继续前
行的路。

  短短的时间里,和两位战士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临走时,我们给他们留下了
所有仅剩的一些烟、饮料、糖、水果及一些生活物品,我也把身上佩戴的吉祥物
“平安葫芦”送给了可爱的旦增,并相约今年的春节再去探望他们…… 

  我们的倡议

  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有一种珍稀动物一藏羚羊。这种动物仅生长在我国的青
藏高原。用藏羚羊绒制成的围巾在国际市场上每块价值十几万美元。在利益驱使
下,多年来,穷凶极恶的偷猎者涌入藏羚羊聚居地——可可西里无人区,大肆捕
杀这种有蹄类动物,致使藏羚羊的现存数目骤减,已迅速接近物种灭绝的最低限
。这种局面激怒了正义的人们。中共青海玉树州治多县县委书记杰桑·索南达杰
挺身而出,发起并创立了一个以自愿为原则的反偷猎组织——西部工作委员会,
即今天的野牦牛队的前身。野牦牛队的带头人索南达杰在与偷猎者的战斗中英能
牺牲,第二位书记扎巴多杰的不幸离世,使艰辛的野牦牛队更增添悲壮。

  今年我们远飞鸟户外运动俱乐部在骑自行车去西藏的路上经过索南达杰保护
站——以后偷猎卫士索南达杰的名字命名的保护站。看望了保护站的守护者旦增
扎西和他的战友才加,目睹了他们的生活状况。艰苦的条件令在场者无不掩泣。


  我们这些都市人,有着丰富的知识和教育的文凭。我们知道“白色污染”“
温室效应”,我们痛斥那些疯狂猎杀濒危动物的行为。但是我们不知道,那些与
我们年龄相仿的警官们,多年如一日的忍受着我们无法想象的艰辛。2000年春节
——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远飞鸟俱乐部准备组织春节慰问索南达杰保护站的反
猎卫士们。我们决定为他们带去生活用品,并和他们一起包饺子共庆新世界的第
一个春节。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39.35.176]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