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over()
整理人: maylance(1999-08-09 00:39:47), 站内信件
|
--------------------------------------------------------------------------------
在西藏【1994.8.2~8.21】
一、拉萨印象
?初到拉萨,从车上往外看,藏民并不多。看到的几个年纪大的都 手拿一转经筒,口里念念有词,弯腰只顾前行。 ?刚要上黄包车,就有人冲过来要钱。路上有人曾告过我们,西藏 的乞丐一般不能施舍,发善心便有被围困的危险。到自治区招待所,
得知两位经理均已调走。给西藏歌舞团的扎西和格多打电话也没找着
人,工人疗养院因雪顿节有演员进驻而不接待散客。不得已我们只能
住在了疗养院对面的民政厅招待所,条件还不错。
?第一印象:拉萨比我想象要现代的多,中巴招手即停,街道两边 饭馆商店林立,广告牌花花绿绿,商业气氛很浓。人们穿着也不比内
地差,甚至可以说很时髦。 ?只是布达拉宫给我的感觉与先前不同,画报、图片上的布达拉总 背靠高山,面临碧水,“一览众山小”的那种。实际上布达拉位于市
中心,建在一座突出的山包上,前后都有繁华的马路通过。 ?顾不得再多想,已经两天两夜没挨床了。最要紧的是先好好休 息,别让精神过分紧张。 ?倒在床上,闷头就睡……
?(8月3日)清晨六时许,在床上隐隐听到了远处传来的法号(诵 经?)声,蓦然意识到,自己已身在拉萨。 ?拉萨的空气是多么新鲜啊!8:30分,窗外已是阳光满洒,如内地 的中午。可由于日照时间长的缘故,通常的上班时间仍是九点钟。 ?我们所住的地方是西藏自治区民政厅招待所,位置在拉萨工人疗 养院对面。这里已经算是拉萨的西郊,乘中巴往东十分钟即可到达市
中心——布达拉宫,往西不远就能到西藏宾馆,再有一段路便可撞到
西山,离三大寺之一的哲蚌寺也不远了。
?到西藏前,朋友介绍工人疗养院的住宿伙食条件都好。这次虽没 住成,华黎和我还是装聋作哑的去楼上换了一些饭票。只见伙食单子
上满满地“金珠”啊,“卓玛”什么的,接待我们的也是一名中年藏
族妇女,“你们是住这儿吗?”,我们对视,然后点头。 ?工人疗养院的早餐还真是不错,大米粥、小菜、雪白的馒头…… 已经多少天没吃上这么一顿舒适的饭了,在青藏公路上,顿顿面饼加
罐头、榨菜,水也多喝不上几口,又加上休息不足,身体勉可支撑。
此时见了“珍馐美味”,还不饱餐,更待何时?饭后还供应大壶的酥
油茶、甜茶,酥油茶的味道极似老家的油茶,不过膻气冲一些,甜茶
则更大众化,不会有人忌口的。
?第一要去的当然是大昭寺。大昭寺是全国闻名的香火最盛的寺 庙,而且当年是由文成公主来藏后择址修建的,与汉族有着一定的缘
源。 ?大昭寺始建于公元647年,时在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文 成公主之后,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大昭寺香火极盛,不管
是否开放,前面的广场上,总有来自各地的信徒向着寺庙作无休止的
长跪,虔诚之至。
?小雨淅淅,仍档不住藏民朝拜的热情,在浓浓的烟雾中,许多人 不顾地上的泥水,起起落落,不停地长跪。我不禁被这种场面震慑 了。 ?绕过长跪者,穿过那门头上垂下的巨大布幔,我跨进庙门,步入 院子当中的天井——突然间,号角鼓钵齐鸣!如头顶刺入一柄利剑,
直透心田,全身毛孔张开,顿觉神明清灵!和一些手持重型武器的老
记一样,我忙不迭地记下这一场景。 ?好多人在擦洗灯盏,据说都是自愿义务为寺院服务的群众。一个 个灯盏在他们面前堆成了小山,还有人往盏里添加酥油,然后逐一用
香点燃,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透着细致和耐心。 ?前来朝圣的藏民自动排成一列长队,七拐八折,沿廊绕了好几圈 儿,有的手握一盏酥油灯,有的提着装满酥油的塑料袋,其中有小 孩、老人,也有青年,他们脸上的表情都一样,呆板而严肃。随着转
经的队伍,我也顺时针绕大殿走,拨动那象征生生轮回不息的转经 筒,涌入转经的河流中…… ?主殿后有一小门,通向嘞褡鞣唬矶嗳嗽谛蘩碇玫姆鹣瘢? 端起相机,一双有力的手突然把相机紧紧攥住,我大吃一惊,一个老
喇嘛正在抢我的相机!经不住他的蛮横,相机终落入敌手。出人意料
地,他只是把眼睛凑到取景框上四处扫了一圈,然后面带微笑地向我
示意“好!”,随即归还于我——虚惊一场!这种先兵后礼的方式,
以前可从没遇过。 ?经允许,我到了作坊里间,不同的人在分工做事,他们都很友 好,向我点头微笑,或是上前要你拍照——在西藏,老人一般都不愿
让拍,而青年人则是争着叫拍,小孩更是缠着你不放——由此可见不
同年龄的人对新鲜事物的态度。要说起现在的拉萨,时髦的很呢!别
说是卡拉OK歌舞厅、迪斯科,那巨大的“Adidas”广告牌,直叫你怀 疑是在北京城。 ?在二层屋顶的“金鹿法轮”处,遇到两个从香港来的姑娘。得知 他们是从成都搭车,跋涉十二天才到拉萨时,不禁深为佩服。想想内
地的女孩子,连小小的苦都不愿受,何谈走川藏路!路上还听到两广
州姑娘进藏探险的事,她们一路风餐露宿,晚上蜷在睡袋里,听远处
狼嚎!
?看完大昭寺,逛了一圈八角街。 ?八角街也称“八廓街”,是拉萨最有特色的古城的中心。这里有 琳琅满目的民族工艺品,一应俱全的生活用品。旅游者、前来转经的
藏民使这条街繁华异常,人流基本上都是往一个方向走,即顺时针方
向。说起转经,就要提到转经路,在拉萨,有三条转经路:大昭寺内
的转经路是“内圈”,八廓街上的转经路叫“中圈”,套在最外的 “林廓”即为“外圈”。“林廓”是一条没有起始终点的环形路,是
西藏人无处不在的“圆形意识”的体现,其大致方位是以电信大楼为
东北角,以清真大寺为东南角,药王山为西南角,布达拉宫为西北 角,基本上将整个老城区囊括其中。转林廓,是佛教信徒对拉萨古城
的礼赞仪式。 ?在八角街做生意的人大致可分四类:最多的是本地的藏民,他们 的货摊最具民族特色,松耳石、骨制品、金银饰物,彩带、藏刀,各
种小器皿都让人爱不释手。而且,摊主都极尽推销之能事, “叔叔,来一个吧。”, “我刚开张,便宜了。”…… 也有死缠着你不放的,妇女挽着你的臂,搂着你的腰,不买不成 的架式。你若不买,似乎以为在逗她,冲你横眉冷目,嘴里嘟嘟囔 囔,很不好的感觉。可买又得承担风险,我曾向一摊主征询一手镯的
价钱, “80。” 我侃价,“20。”,作不想买的退让, “给你了!” 价格下跌之快,触目惊心。手镯套在腕上,有苦说不出,一种被 骗的感觉。又想要喜欢的东西,又不愿被宰,又希望价格合适,又得
不被侮辱,其间的天平,摆平的难度极大。所以在西藏购物,须具极
强的心理承受力和心理平衡力。 ?第二种人是回民。物品多是锅碗瓢盆、丝线衣物类的日常用品, 作生意、谈价都比较谨慎;还有少数尼泊尔、印度人开的店铺,这类
店铺特征较为明显,店中高悬国王、王后英姿飒爽的相片,录音机里
播着本国情调的歌曲。店主多是女性,体态丰腴,皮肤白皙,笑容可
掬,商品以首饰、化妆品、香水等居多。 ?八角街上最引人注目的是最后一种生意人——从昌都地区来的 “康巴”,身材魁伟,脸色紫黑,头系英雄结、红丝带,足踏皮靴,
腰跨长刀,走起来迈着八字,虎虎生风,极具阳刚之气。他们做的一
般是珠宝生意(也有的倒卖大宗羊毛),项上挂着珍珠宝石,到处摇
晃,以引起买主注意。康巴人有自己独特的讨价方式,两人手藏在宽
大的袖筒里捏手指头,极其神秘。 ?离大昭寺的正门往东不远处还有一“赛康商城”,大台阶,玻璃 天棚,室内绿化,颇现代。 ?八角街是拉萨最繁闹的商业区,也是当今国内外少见的、典型的 旧式市场。
?拉萨给人的第二印象是:狗多,苍蝇多,街上到处可见用汉藏两 种文字刷的“禁止随地大小便,违者一律罚款10~20元”。我也亲眼 见一藏族老爹大白天在马路当间撒尿,颇惊讶。进藏路上陕西人说的
拉萨有几宝之一的“厕所随身带”就是这个意思。
--------------------------------------------------------------------------------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202.96.190.1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