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旅 游>>神州旅游(游记/功略)>>西南篇(渝、滇、黔、川、藏)>>云南>>滇西北线(昆明-大理-丽江-中甸-德钦-泸沽湖)>>滇西北路线集>>画眉深浅>>画眉深浅2

主题:画眉深浅2
发信人: gglbr()
整理人: dannylu(2001-01-24 00:31:29), 站内信件
画眉深浅(二)

在路上

我这么说的时候,觉得在在口腔里碰撞的这三个字的感觉铿锵有力,很有那种漂
泊的味
道。记忆有一个群体曾经以此作为一种生存状态,后来我们管它叫做“垮掉的一
代”。
对我自己而言,旅行是一种很喜欢的状态,等待到达目的地的感受,不过旅途的
舒适就
大大地淡化了那一种模糊的忧伤或者是悲壮的色彩。

我说过我的邻座是个来自宜宾的大爷。对于昆明郊区混乱的交通和市政建设他啧
啧有声
地表达他的不屑和优越感。从他那里我了解到宜宾已经由一个小型的工业化城市
变成一
个比昆明要整洁而且有秩序的多的旅游城市了。这个时候我想起宜宾原来是三峡
的一个
端点。大爷对我的美式军用水壶很感兴趣,并且感叹现在的孩子都不愿意使用这
样有效
的军用品了。他的结论很让我感到意外。这时我的前座也扭过头来,我以为他也
是对大
爷的评论有不同的评价,结果发现他是对我这个“孩子”的口音感兴趣。中国人
对于同
乡的观念有着令人吃惊的重视。所以他知道我来自杭州的时候没有掩饰他的失望
。“杭
州?是个好地方呀!”他应景地说。那是个天津的公务员,长驻在昆明的办事处
。我的
员工里有一个天津的女孩子,所以我可以就包子或者麻花发表一些意见。这让那
个公务
员感到快活,他告诉我天津也在发生的新变化,象大爷的口气一样。我们成为这
趟大巴
上一个热闹的角落。我的确会留意我曾经经过的每一个城市。但说真的,对于宜
宾甚至
天津这样的城市,除了中学地理中的那部分,我实在没有什么具体的印象。现在
这样活
生生的教学,我觉得收益非浅。这可能是汽车或者火车旅行的一个好处吧!没有
人喜欢
闷闷地等待5个小时的掠过。

车子离开安宁以后,我们渐渐地离开灰暗的楼房和喷云吐雾的烟囱,走到云南的
里面去。
昆明和楚雄到大理甚至丽江之间都修好了不错的公路。我以为是很好的工程,大
巴在道
路上从来不会因为路面的沉降而产生颠簸。(我以前带团去千岛湖或者临安的时
候都常
常要为道路烦恼:修好的一级公路上路面也会起伏不平,坐在空气悬挂的大北方
和大三
菱上都还会有很明显的感觉。工程款也不知被贪污了多少!)不过云南人还是很
聪明地
不把它叫高速公路,他们的说法是“高等级公路”。确实,尽管路面相当的好,
速度却
还是跑不起来-----宽度不够,车子又多。我看见我们超越了一辆辆的货车,但我
相信我
们的时速一直没有超过80公里,对于这样好的大车,实在是很浪费的事。

然而路边的景色却逐渐的好起来了!
云南的群山有着柔和的轮廓。发现这一点是在上次去石林的时候,组委会的小郭
,一个
年轻的女孩子,就嚷嚷着说:“这里的山,跟我们北方的很不一样哎!”大家要
她给个说
法。她费了半天劲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形容词。“就是。。。。。没有那么。。。
。。险峻,恩。。。
好象姑娘一样。。。。。。”小郭的话引起哄堂大笑。但是,我觉得这可能是很
精确的通感。
云南的山有着女性特有的那种完美曲线,就是跌宕转折的关头,也总是有从容不
迫的回
旋余地。这种特质,与我们在长城上所看见的刀削斧劈,形成了鲜明对照。但我
会比较
难把这些大山和姑娘联系起来:不是江南的那种灵秀精巧,它们是柔和但不柔软
的群体,
即使是最和谐的曲线,也不能稍微减低它们的庞大和雄伟。看着天边的云团在群
山中飞
舞,可以让人同时联想到壮观和美丽这两个字眼。这是很微妙的感受。所以当时
的小郭
也是脸红红的说不下去,觉得有所不妥吧!倒是少数民族的人民对于抚育他们生
长的大
山有着更清楚的认识,所以他们总是将大山用女神来命名,贴切的紧。要是我没
有记错
的话,“在高原上的这N座神山中,只有卡格博一座是男性的”,哪位泡菜说的?
当目
光追随山梁的每一道骨骼起伏游动,这是轻松和愉悦的运动,我会产生心满意足
的感慨。

令人触目惊心的一点是这些大山的贫瘠,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和棕红的土壤,中间
点缀一
些人类耕种的痕迹。我小的时候一直觉得天底下和东北一样美好的地方就只有云
南,虽
然不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但是到处是繁茂的原始森林,大
象和孔
雀是家前家后出没的主角,我们可以每天烤了野猪和狗熊来吃,最不济也有一筐
一筐的
蘑菇。后来看过一个叫“青春祭”的电影,知道在“史无前例”之中云南也经受
过砍伐
和破坏。但是到云南以后看见的童山荒岭,实在是有些措手不及。在我的印象里
,似乎
离开城市和村镇这样的人类的聚居地,浙江的山脉就总是被森林覆盖。可是在云
南的蛮
荒僻野,也到处是这样狰狞的土地。好端端的大山,就这样变的容颜憔悴。这时
候我才
深深领会到浙江70%的森林覆盖率已经是多么的可贵了。到了丽江之后的游程中,
司机
也证实了我的不良感受:80年代中后期之前的丽江,就还是以林业作为主要经济
支柱
的,一直到90年代,树都砍完,已经没的砍了,才转向了旅游业为主的经济格局
。高
原地区生态相当的脆弱,土壤又贫瘠,砍过的地方不知道要过多久才能恢复成原
来的面
貌。从丽江到甘海子的一路荒原,固然是很有特色,但在我看来,却是心惊肉跳
:除了
稀稀落落的枯草就是大石头。这些年看来还是作了不少封山育林的工作。路边往
往就会
出现一片一片的短松岗,还有不少“砍树坐牢”之类的标语。不过看起来就总象
是秃子
头上的几块斑,还是很稀少的。看来这会是件艰难的工作,可我不太明白,就是
这样的
地方,当初是怎么会把树都砍掉的?那时可是连高速路都没有,而且走十几分钟
看不见
一个村子。人可真是厉害!

楚大高速公路的沿线,就象我的同乡所说的,果然是个很有看头的地方。山坡的
上面是
农民一块块多年经营的梯田。山间实在难有什么好的地块,所以一块块的梯田就
那么紧
紧相缀,衬着土墙泥瓦的生长着三角梅的村落,精致古朴,好象是一幅织锦的画
卷。云
南的民居是很有特色的建筑,因为贫穷,许多地方都保持了多年以来的原貌,可
以让我
们看见这里气候和环境的特征,和经历过的政治或者经济的变迁。看着它们我会
说,“真
的是云南的样子!”这是观光客的自私想法。可对于我们来说,地域文化的可观
赏性是
通过不同来展示的,交流和发展则会随时让个性湮没在进步之中。就象现在的荠
菜,可
再也不是早春的新鲜美味了。关于建筑本身,我会有兴趣单独讨论。更大的好处
就是阳
光和云彩,它们的变换让车窗外的风景和色彩灵动了起来。季节不是很对,但即
使一小
块郁郁葱葱的菜地在逆光里突然就会象绿宝石那样的发出光彩,在漫天流云的背
景下晶
莹夺目。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高原的关系,我总觉得云南的天特别的低。大朵的云
彩好象
就是在头顶上漂着,所以我疑心云南应该解释成“采云之南”,好象比“彩云之
南”还
要贴切,最起码也是一样贴切的。

大概是过了祥云之后,我觉得我们总是在山岭之上行走,往窗外一望就是茫茫的
群山(都
是我们之下的),破碎的梯田,火柴合一样的村落和山谷里面奔流的浑浊的红色
河流。
我以为用的上“气象万千“的字眼。不过车速就偏高,窗户玻璃也不干净,干着
急也没
有办法拍下照片来。这个速度是非常的尴尬,让我拍照一点办法也没有,可是快
是绝对
不快的 ,一路的盘山公路,一边高山一边峡谷,想快也快不起来。所以回来的时
候云
南旅汽给大巴配备两个司机,防止疲劳驾车,我以为非常的让人放心。

云南的修路应该是非常的艰难,多山的高原,到达大理之前一会,我还穿越了一
个平生
经过的最长的隧道!足足有3.5公里。向筑路工人诚恳地致敬!

大理的城区是在下关。
6点半到大理的时候,天色刚刚才暗下来,7点正好有一班到大理的车。末班车。
50元
的。从早到晚,每天有三班车去丽江,两班车去中甸。看起来似乎不多,不过全
是豪华
大巴。如果去找的话,还应该有数不清的中巴在跑这条线路,所以交通不是问题

“下关的风,上关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不过没有感觉到有强风扑面。
我一方
面感谢行程的顺利,一方面却有有点遗憾----要是走不了,原来也还可以在大理
留宿一
“下关的风,上关的花,苍山的雪,洱海的月”,不过没有感觉到有强风扑面。
夜。我听到过四季客栈的美名。

--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细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尤及清明可到家。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1.167.95]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