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已关闭版区>>● 法律空间>>法律史话>>WTO专题>>中国入世谈判备忘录>>(转载)让历史铭记这十五年——中国入世谈判备忘录(三)

主题:(转载)让历史铭记这十五年——中国入世谈判备忘录(三)
发信人: tj0707(悠闲上市!)
整理人: tj0707(2001-11-15 17:47:07), 站内信件

             第三章:怎么看入世的利弊? 

    中国入世是利是弊?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抑或利弊参半? 

    15年来,围绕着谈判,类似的疑惑和争议始终持续不休。最典型的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盲目悲观,认为入世等于立即全面开放市场,等于实行完全的市场经济,大量外国产品、服务长驱直入,将给我国经济带来强大的冲击,似乎入世就要大难临头;另一种则盲目乐观,认为入世之日即中国完成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任务之时,是中国坐享全球多边贸易投资利益之时,出口、就业、GDP等马上会大幅增加,似乎入世就是黄金万两。 

    客观地讲,上述观点都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于入世的利弊得失,我们应该用全面、发展、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站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参与全球化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来分析。既要看单个产业,又要看整个产业;既要看当前,又要看长远。 

    毋庸讳言,经过20多年的探索,我国已初步建构起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但要完成体制的根本性转变,使之逐渐充实、完善、成熟,还需在更深的层面和更广的领域进行开拓创新。另外,中国社会经济已经迈上一个新台阶,我们怎样去寻找和创造未来的新增长点、新消费亮点、新就业岗位?经济全球化浪潮澎湃而至,我们怎样乘势前行,趋利避害?新一轮多边谈判启动在即,我们怎样置身其间并代表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出消除南北差距的强音? 

    入世,是我们解答这些难题的重要渠道。WTO规则的“内核”是尽可能地保护市场公平竞争,入世有利于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促使全国尽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速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强化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入世后我们将获取进军国际市场的入门券,也要履行中方在谈判中所承诺的关税减让、市场准入、非歧视原则等义务。这样,我国企业将有更多机会走出去开拓市场,从事贸易和投资,同时也将把更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来,特别是开展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合作。我们承诺遵守WTO规则,意味着政府对经济的管理方式要按市场经济的牌理出牌,这必然会促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促进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备,促进有关法律体系的健全,从而最终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法律体制的确立。此外,入世还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利于新型收入分配机制、新型就业格局的形成,有利于中国消费者在降低关税、开放市场中得到更多的实惠,有利于中国企业利用稳定、透明、可预见的多边贸易机制更好地保护和壮大自己,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在全球经济事务中为发展中国家谋取更多的利益…… 

    不过,入世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各种机遇,还有各种挑战。随着市场准入的扩大、关税的削减和非关税措施的取消,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免不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尤其是那些技术、资金密集型行业将经受“与狼共舞”的严峻考验。从单个产业看,虽然如农业中的水果、肉类和蔬菜,工业中的一般机电产品、轻工产品、纺织品、消费类电子产品,服务业中的建筑、旅游等,都将获得更大的国际市场份额,但农业中的粮食,工业中的汽车,服务业中的银行、保险、电信等,均将面对来自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其次,我国现行有关涉外经济法律、法规和政策还不完全符合WTO的规定,对外经贸管理在观念和体制上存在着许多滞后之处,政府机关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工作方式也有相当大的不适应,这些都会加剧我们与WTO规则磨合期的阵痛。再者,国内企业普遍对WTO规则了解不够,经验不足,因此入世后多边争端解决机制的裁决也可能出现于我不利的结果。 

    利弊当辩证观。确实,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WTO,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有弊,但总体上是利大于弊。在享受WTO权利方面,如果利用得好,我们就可以更进一步扩大出口,更多地吸引外资,更恰当地保护和支持国内产业发展,更有效地对付某些WTO成员的贸易歧视;利用得不好,以上利益就难以充分获得,有的甚至会丧失。同样,在履行WTO义务方面,如果我们能变开放压力为改革动力,变外来挑战为自身机遇,切实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大胆实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就可以减失增得,兴利除弊。 

    龙永图认为,加入一个国际组织的利弊,首先取决于加入时和加入后能否有力维护本国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利益,离开了这些具体东西来谈利弊,容易陷入误区。当年我们开放制造业也曾引起轩然大波,但事实证明这一步走得对。那些20年前为了买一台日本“板砖式”录音机而通宵排队的人们,谁敢相信今天的中国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电生产国,而且相当一部分彩电、冰箱、洗衣机等畅销欧美?入世后中国将重点转向开放服务业,这是我们抢占国际经济竞争制高点的捷径,没有现代化的服务业就没有现代化的经济。假如说开放服务业就有多大弊端多大风险的话,而WTO现有的142个成员绝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却没有一个因为开放服务业或其他市场而受其损,相反是受其惠。中方谈判的信心正源于此。这就像一个体育运动员,在其运动生涯中不仅要争取参加全运会、亚运会,还要争取参加奥运会,即使搏不到奥运奖牌,也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规则意识和竞技能力。 

    外经贸部国际司副司长张向晨说,以电信为例,中国的发展需要信息技术领先一步,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需要植根于一个开放性、竞争性市场。但现实是,几十年高度垄断经营的中国电信业技术更新迟缓,服务质量成了“众怨所归”。在美国,每月花上10来个美元即可无限时地上网;而在中国,平均收入低于美国人的消费者却要为此多付几倍的费用。电信市场开放是入世谈判的一大焦点,一旦遭受国外电信高效低价的竞争,习惯了封闭和保护的中国电信业会不会不堪一击?竞争能躲过去吗?1997年2月,在WTO主持的全球基础电信服务谈判中,占全球电信市场90%以上份额的近70个国家承诺在2000年开放各自的电信业,我国也表示参加《信息技术协议》。情势逼人,中国电信业只有正视竞争,奋起直追,才有可能变弊为利,有所作为。 

    对外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抗风险能力不是在削弱,而是在增强。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有海纳百川的襟怀和勇气。中国工商银行行长姜建清说,融入世界先得容纳世界,要彻底改变国内金融业的现状,让消费者享受到优质到位的服务,必须向国外同行看齐,必须拿掉保护伞。中旅集团负责人薄宝华在对比中得出结论:中国酒店业是最早开放的行业之一,雄厚的海外资金、先进的管理模式,使酒店业硬、软件迅速与国际接轨,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认同,而且增加了创汇、就业,改善了投资环境;而旅行社业由于开放较晚、较慢,目前仍未摆脱“散、小、乱、差”的怪圈,国内排名最靠前的旅行社年收入仅10亿元人民币左右,国外排名居中的旅行社往往年收入就达到100亿美元。排斥竞争,就会落伍;放开比试,反而能杀出一条生路。 




----
给一份信任  送一份关爱
唱你的精彩  偶尔八卦一回
法律空间  提供法律援助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