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ed_angle(凉夏·遥望)
整理人: red_angle(2001-11-19 11:08:37), 站内信件
|
电视作为大众媒体,长时间以来为学界的许多人所不屑。余秋雨因为在电视上频频露面,就颇为人所诟病。在电视上做广告,形象似乎更差些。前些时候不少演员同时为一种补钙药品做广告,有人讥之为文艺界集体缺钙。而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以学界泰斗之尊,不久前,在其九十华诞之际,接受广告策划人的邀请,在一则以弘扬“尊师重教”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主题的电视公益广告中担任角色。广告虽然迄今没有播出,但其良好的社会效应已经产生。
这又令人自然联想到由湖南卫视推出时间不久却很快成为其拳头品牌的栏目《新青年论坛》,在这个论坛上设坛讲座者大多是当今各个领域或学科的顶级人物,话题也涉及人们普遍较关心的问题。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哲学史家汤一介等人也在这里纵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义及更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这样的“电视教学”的目的是不言而喻的。
为宣传优秀的民族文化,倡导理想的社会风气,人文知识分子以不同的方式走向社会。在北京,从国家图书馆,到区县一级的图书馆,经常有包括王蒙在内的一些享有盛名的人文学者为读者讲课,受到普遍欢迎,有时到了“一票难求”的程度。在许多城市,人文知识分子还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去,成为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的灵魂人物,在一些文化广场的“形象大使”中,就有人文学者。
一些人文知识分子还参与到当地城市的有关文化定位、文化形象和文化精神的讨论中去。由于他们的加入,给讨论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它直接影响到这些城市未来的走向。在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地方,一些人文学者指出,“文化大省”不仅要有文化设施等硬件指标,也要有人的文化素质、文明程度及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指标。福建省厦门市围绕城市文化定位进行了反复论证,在此基础上,文化部门还准备开设论坛,邀请本地及外地的学者,包括人文学者发表意见。在浦江两岸进行的“面向新世纪的上海人精神”大讨论到现在已历时数月,包括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社科院在内的人文学者没有置身事外。他们深刻剖析上海人的文化人格,并且提出了理想中的人格范式和城市精神。他们的意见已见诸媒体,其意义已经超出了话题本身。北京申办奥运成功,“人文奥运”是其最响亮的口号,成为一面富于魅力的旗帜,首都的人文学者在阐释与宣传上也功不可没。
西部大开发唤起了人文学者的热情,而超越现实、超越当下的人文知识分子的天性又促使他们冷静思考,并在结论上与文化界的广大干部群众殊途同归:西部大开发,首先应该是人的开发、人的精神的开发、文化的开发。以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为代表的人文学者,积极为西部文化建设奔走呼吁,一些人还来到西部,参加摸家底、立规划、当参谋等基础性工作。身在西部的一大批人文知识分子,一方面站在时代的高度探究西部文化精神的优长与不足,一方面投入到西部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去。
具有“知行合一”传统的中国人文知识分子,在面向大众、笃行实践的道路上迈开了新的步子。
----
飘一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