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旅 游>>神州旅游(游记/功略)>>华东篇(沪、皖、苏、鲁、浙)>>浙江>>看西塘>>看西塘(后记)

主题:看西塘(后记)
发信人: gglbr()
整理人: dannylu(2001-03-27 02:58:55), 站内信件
看西塘(后记)

    这个后记与西塘的关系不大,其实是在西塘的时候想起的事情。

我想去过几个江南名镇的人往往会认为周庄的味道不正,就算是我也是如此。如
果要说原因的话,众口一词的说法都是因为太浓的商业气息。
这是个有趣的说法,大致展开的话,就是自相矛盾的故事。
对于镇子里情形的想象,是我们出游前就在脑海勾画过的。江南的味道就是水巷
,石板路和粉墙黛瓦的房子,最好是有樟树或者垂柳的点缀。不过很重要的另外
一个方面是"深巷明朝卖杏花"的人情。比如说喝酒就要想到孔已己的茴香豆;白
兰花是穿着花布衫子的小姑娘用甜甜的声音叫卖的;至于馄饨,你可以打开窗户
,吊一个篮子到楼下巷子里,馄饨担子会把馄饨放进去的。
旅游的时候,我们打算得到的是一种体验,风景和人文只是为这个体验提供依据
。对体验的预期往往会跟实际的依据产生反差。打算在小铺子看看过去的痕迹,
老板会很努力地想你推销假古董。在茶楼的阳光里享受悠闲,会听见隔壁的流行
音乐。不管怎么取景,也避不开那两根电线竿子。更恼火的是,处处都有人杀你
的猪,你基本上没有机会知道你买下的特产到底值多少钱。结论必然是"这些地方
被污染了!"
去浙东,浙南,可以看见极美丽的小镇。美的象你想象的那样。我在四明山区看
见过这样的村镇。镇外是宽阔的清澈见底的溪流。叫溪流其实不对,因为大概有
20到30米宽,可是不深,有很肥壮的鱼和面黄肌瘦的麻鸭在卵石间游动。镇子里
是百年历史的深宅大院,院子门口是几人合抱的巨大樟树或者银杏。你要是去讨
口茶,绝对会受到热情接待。唯一的公路从河边蜿蜒而去,一般跑的是卡车和稀
少的长途班车。或者你可以去看浙江卫视的品牌广告和公益广告,这样的画面被
编辑们处理的美仑美奂。不过我实在怀疑有多少人可以去这样美丽的镇子。每天
会有一趟长途车经过,里面脏的面目全非,大家(包括家禽和小家畜)不分彼此
。镇子里没有可以住人的旅店,除了住老乡家,不发大水的日子,还可以考虑在
河边野营。问题是这里的烧饼店只在早上开一下,你得把3顿的烧饼都买好。剩下
的一个问题也很难堪:你当然不会随身带着马桶,所以你只有去那两口有雨棚的
大缸那里,在别人视线完全可及去解决问题,不过如果曾经作过工兵,这个问题
也好解决。然后就是对着数的过来的老房子和树发一天呆,等下一班车过来。
象西塘和周庄在过去要算是很繁华的所在,交通和经济都是十分的发达。在它们
的好日子里,它们是先进的象征。我走在西塘的廊棚下面,很惊叹当时住家的手
笔,这不仅是个开销的问题,也说明了当时的需求。仅从这里,也可以想见埠头
上的船来船往。现在我们把它保护起来了,因为了它一时的繁华。西塘和周庄非
常的一致,都是保护古镇,发展新镇,所以古镇的外面繁华依旧,为我们这些附
庸风雅的怀旧者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支持。很难想象,这些古镇如果还是只有
这些老房子,会是什么样子。保护的意思有两个方面:被保护者已经不具备足够
的生命力来独立生存;为了保护,需要投入被保护者能力之外的力量。它们是寄
生者,已经是了。
从廊棚边上的店里到铺子上出售的特产,都还象是旧时代的东西。不管是渔具店
还是农具店,显然都不是取得丰厚利润的来源,只是对旧的生产方式的一点点输
液。八珍糕和粉蒸肉实在不是席面上的东西,之所以成为特产,也正说明镇子的
绝对经济水平还是挺低的。镇子上的人倒是还没有象周庄的土著那样的势利,一
半固然是由于西塘历史上有着很高的文化自豪感(这一点象同里),一半却可能
是旅游还不发达的缘故。
巷子里那间厨房让我印象深刻。屋子里面的东西相对比较难影响对古镇的观感,
但我们知道它的意义和新镇子上俗气的房子并无二致。人总是想过好日子的,也
有权利过好日子。那些漂亮的老房子对于游客来说恐怕是住宿上的灾难。为了保
护这些历史的记录,住在里面的人要作出牺牲,如果他们不乐意,外来人会失望
的。选择旅游作为经济发展的主线,意味着古镇的经济基础要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西塘还会发展,古色古香地发展,发展成外来人喜欢的样子。具体问题上,多
数游客不具备挑剔的资格,比如"鲁镇"酒馆,是拍摄孔已己的产物,不是原来一
直如此的,但是大家很喜欢。游客的判断比历史的要有分量的多。可是,发展了
,外来人就会满意吗?从商品社会里来的人期望到这种环境中寻求温情,那实在
也有点费劲。人,都是一样的,不同的仅仅是环境吧?所幸的是,由于文化上的
底蕴,多少还会可以期望有一些不同存在。还有更赤裸裸的一点,真的没有商业
气息,我们也没法活。
对于旅游者来说,最好能够希望当地的人也有更好的生活吧!不过标准的不同,
就比较难些。大学里有个反动外教,说我们侵略西藏,奴役少数民族。我气哼哼
地问她印第安人是怎么回事。她努力地想了一下,很坦然地说:"这是进步!"我
被气乐了,说:"这是自大,自私加残忍啊!"她大摇其头,"不不不,是角度不同
。"从此闭嘴。
道理有点相似吧?

--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细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尤及清明可到家。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96.112.209]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