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旅 游>>神州旅游(游记/功略)>>华东篇(沪、皖、苏、鲁、浙)>>浙江>>美味的杭州>>美味的杭州3

主题:美味的杭州3
发信人: gglbr()
整理人: dannylu(2001-03-27 02:58:05), 站内信件
美味的杭州(三)
我现在开始渐渐怀疑这个题目是否名符其实了,因为兔子的疑问问得我心中很是
底虚。简
单地说,杭州小吃的精美程度是没有办法和广州相提并论的,比如知味观的三鲜
虾仁包就
不如胜利宾馆的虾饺,好在还有一点点的地方特色,可以支持我犹犹豫豫地继续
往下写。
索性讲一点粗糙的东西?

糕团

过去菜场的边上常常都有一些糕团店,除了卖湿面和精面粉(面粉不是杭州人的
主食,所
以那时粮店里很少有好面粉),就是各种各样的糯米和大米制品,主要是糕饼和
团子,所以
会叫做糕团店。

团子肯定是糯米做的,是应时的食品。比如清明团子、松花团子,现在有些店卖
油煎的肉
团子,那不是杭州的小吃,金华的特色。尽管都是糯米的制品,但是不完全一样
,口感上
清明团子要硬一些。松花团子可能是糯米粉加米粉,白白圆圆的很可爱,捏上去
非常的柔
软,并且有弹性,松开手指,一会儿就会恢复原状。最重要是松花,春天的时候
,到松树
下,轻轻地抖松花,鹅黄的花粉纷纷坠落到准备好的口袋里,十分的有趣。小时
侯,住在
九里松的117陆军医院,也常常组织了去采集松花粉,食堂里就会做松花团子。松
花粉没
有什么味道,但是有一股清气,并且很爽口,使糯米团子在嘴里不会粘连。到秋
天的时候,
我们还会打桂花做桂花糖,但是就没有听说过桂花团子,用桂花糖做馅倒是有的
。不知现
在在卖的松花团子是那里来的花粉,因为很费人工。清明团子是清明时节的寒食
,也用来
供奉先人。正宗的清明团子应该用早春的艾草的芽头,挤出汁来把糯米粉染成碧
绿的颜色,
清香的味道。艾草是野菜,采集芽头又是很费人工的事,所以以前供应的团子数
量都很有
限,买的时候要排队的。现在则是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因为用青菜代替艾草,
固然也是
很绿,香气就完全没有了,吃着吃着从里面可以拉出很长很粗的青菜纤维来。清
明团子硬,
要蒸热了才好吃,过清明节在店里团匾上冻硬的团子,拿起来可以砸死人,好暗
器!过去
团子的馅是白糖,麻心,红绿丝的都有。红绿丝是很粗糙的一种蜜饯,发苦,现
在看不到
了,白糖馅的如今也少见,主要是麻心的,有时就可以尝到桂花糖的味道。

春天里还可以吃到的一样好东西是乌米饭,这个东西以前买不到。其实是一团糯
米饭,用
一种叶子染成紫黑的颜色,吃的时候粘点糖。关键在于这种叶子,我忘了它的名
字,只知
道山上才有,很特别的香气,闻着都精神一振,据说是神仙的食粮。不知是不是
记忆的偏
差,老觉得吃完了精神特别好,后来报纸上说这东西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只有农
村可以看
见,全是自己做的,就算在农村里也是很好的礼物。现在在超市里可以买到,吃
的我很失
望,以为是自己小时候太谗。同事从金华老家带了点来,一吃,啊!还是香的不
得了。看
来有些东西商品化。

其他的东西还有:象条头糕,长的象如今的香橡皮,大号的,暗红和暗青两色,
和清明团
子一样结实,吃两条可以顶大半天。这是渐渐淘汰的食品。薄荷方糕,也少见了
,薄荷混
合米粉,中间是稀豆沙,用模子压出花样来,很开胃。要是看见有新蒸出来的方
糕,我毫
不犹豫地会买来吃,好味道,一凉就索然无味了。杭州的粽子不有名,过去家家
自己包的
和店里的也没什么区别。湖州和嘉兴才是出粽子的地方,湖州粽子小而细长,嘉
兴粽子大
到很能满足食欲,都是很值得一吃的。但是杭州有纯的白糯米粽子,很小,油煎
成焦黄,
那就非常的好吃!所以我很同意王朔的话"就算是土坷拉油炸一下也会变的松脆可
口。"

现在的糕团店已经很少了,不过这些东西在知味观基本都可以看到,虽然它如今
回到做菜
为主的老路上,可还记得自己是因为什么出名,所以杭州小吃的典型品种大多可
以看到,
而且会有时令特色,但它不是全部都擅长,所以有好有坏。


其他零碎

再说知味观。知味观出名的小吃除了包子还有两样,一样叫幸福双,一样叫猫耳
朵。幸福
双我没有吃过,首先没什么胃口,因为是精致的糯米甜点(我对精致的甜点一向
兴趣有限),
其次经常没有卖。猫耳朵是多数人民群众说好吃的东西,但我父母都很不喜欢。
其实就是
北方的面疙瘩。我父母觉得这就卖贵了!和面疙瘩不完全一样。稠稠的一碗,面
汤就很鲜,
里面有些我说不清楚的作料,按要求是用火腿和笋来熬的,现在可能用肉骨头,
这是清末
杭州面店的遗风。然而猫耳朵的精粹在于面片,面团要揉的好,然后老师傅用手
来揪,揪
下一小块,拇指一压,压成猫耳朵的模样(名字的来由)。因为是一气呵成,所
以对手艺有
要求,薄了不耐咬,厚了不入味,大小也不可以有太大差别。也说不上真正复杂
,但是我
以为这是如今可以尝一下的杭州名小吃。不知兔子吃了没有?

知味观附近有一家梦梁楼,小吃专业户,品种特别的全,便宜,环境也可以。我
过去常带
散客团去吃,但自己从来不去,因为味道实在是一般,一般而已。还有一家素春
斋,杭州
最有名的素菜馆子,卖的素鸡,素烧鹅和素包子很出名。素包子,我说过,个人
以为天外
天的更好,素鸡我不爱吃,只有素烧鹅,喜欢的要命!杭州的烧鹅非常有名,这
点广州的
泡菜一定很意外,呵呵,那是元明时期。记载上杭州在元代每日宰杀一千七百只
鹅,在当
时令外地人吃惊不已。现在不太听说,素春斋的出现我以为非常可笑,明明是佛
教信徒不
杀生不吃肉,偏又耐不住这份饥饿,想尽办法把素菜烧出肉味道来,成就了不少
素春斋这
样的天竺饭馆,哪里还有什么意义。素的烧鹅,用豆腐皮三四层裹着香干、冬菇
、香菇、
小青菜还有其他什么(都是切成丁撒过麻油的),然后一条在素油锅里拖一下,
亮晶晶黄灿
灿地摆出来。用料的讲究不必多说,家常的制作味道也不坏。就是吃相太难看:
托着一条
素烧鹅,又怕油弄脏衣服,又怕馅料掉出来,伸着脖子吃。我推荐给一些外地的
朋友,反
应不一,有的嫌太油。

油炸的东西真的非常多了,都上不了台面。臭豆腐责无旁贷排在首位。臭豆腐各
地都很多,
要算中国小吃一定算的上!浙江尤其爱吃臭的,宁波有臭冬瓜,绍兴有霉苋菜梗
,余姚有
臭千张,好吃。。。。不过是题外话,打住。臭豆腐的好坏主要在豆腐,现在好
吃的少,因为
豆腐腌得不够好(急功近利,居然还有拿老豆腐在卤水里浸过就拿来卖的)。另
外水要沥干,
有水的豆腐膨胀快,外皮很容易金黄,好看也好炸,但是不好吃。总之,豆腐本
身越臭,
味道越好,弄干净的不吃也罢!傍晚的时候,街边的臭豆腐尤其多,全是无证小
贩。我在
官巷口新华书店门口经常吃到比较好的,还有人在报纸上登了文章说翠苑有个老
妈妈炸的
很好。这种东西没有办法找。餐馆里也有,但是肯定不如街上的。

现在买臭豆腐的地方往往都卖油东儿,因为都是油炸的嘛!油东儿也是我非常喜
欢的家常
食品。第一次是小学二年纪,从部队大院刚搬出来,放学时和别的孩子一起去买
了一个油
东儿来吃,顿时惊叹于世界上还有此等美味,屁颠屁颠跑去向妈妈汇报。妈妈很
不在意地
说在桐乡支农的时候吃的多了。弄的我以为桐乡是多好的地方!油东儿很简单。
白萝卜刨
丝,煮熟了,和面糊混在一起,用一个专门的小漏勺装了在到面糊盆里粘点糊,
放进油锅
里炸,等皮子焦黄,筷子可以轻轻捅进去就好了。家里讲究一点的在里面加上火
腿丝和虾
皮就更加的鲜了。听妈妈说桐乡那里还有纯肉馅和豆沙馅的,杭州没有看到过。
油东儿是
家常,以前街上很少看到,多是逢年过节自己家里做的,如今街上很多,也还都
是老妈妈
的生意。油炸的食品我一直都喜欢的,不过现在居然有"泔水油"这种说法,我可
实在不
敢乱吃了。

煮豆腐干和茶叶蛋也是臭豆腐和油东儿这样的双簧角色。一般是两口煤炉,一个
坐着一口
大铝锅,一个坐着一只大铁盆,锅里是豆腐干,竹签子串了两块,在卤水里咕嘟
嘟沸腾,
盆子里是茶叶蛋,你会奇怪这一盆怎么可能卖的完?家里的豆腐干和茶叶蛋很难
作的有外
面那么好吃,主要是不够入味,料可以放的多,但是吃不进去。街上的可以煮上
一整天,
当然浓香四溢。与多数人的想法相反,卖不完煮上几天的事情非常少,大多都是
当天的,
最多两天。这些小贩的生意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得多。吃豆腐干要抹辣酱或者甜面
酱,如果
是家制的,一定可以为豆腐干增色不少。有段时间杭州卖喜蛋的很多,就是没有
孵化小鸡
的蛋。这是上海的名吃,但是都说不卫生,生意也就衰败了。

油条其实是在杭州发源。本名叫做油炸刽。传说是杭州一对卖馒头的兄弟,心痛
岳飞之死,
用面做了秦桧的像,刀批两半泄愤,觉得不过瘾再用油煎。邻居闻知,也纷纷过
来购买面
人。正好有地方官看见,查问何事喧哗,兄弟两灵机一动,说是新面点,油炸桧
,吃给地
方官看。从此就有了油条。传说而已,不过反映杭州的旖旎风光下也有一丝的豪
迈。前几
天有报道,一个出租车司机夜间遭劫,报警,110抓捕未获,收队,司机火大了,
不做生
意,在这一带开车转到天明,亲手抓获歹徒,送去派出所的。"杭铁头"便是此一
说。跑题!
油条如今是台湾人做的好,永和豆浆开遍神州。

很多外来的小吃在杭州安家落户。过桥米线、沙锅粉丝、烤地瓜什么的,有的还
有很响的
名头。羊肉串自然是哪里都有,但是和北方的没法比。我上中学时,国际大厦买
电炉烤的
羊肉串,好吃极了,现在早没有了。孩儿巷北段居民区里有个小店也卖羊肉串,
不是西北
人开的,可是做的非常不错,可是不是全天都有,我专门去吃,大概也只有一半
不到可以
如愿。清真馆子里不卖羊肉串。

对了,一件东西忘了在包子篇中向大家介绍,叫"扁肉燕",馄饨类的,温州特色
。以前是
在杭州大学后门的摊子上吃到。样子和馄饨完全一样,但是是加地瓜粉做的皮子
,还要蒸
熟晒干什么的,工艺颇复杂,但是口感极好,又滑又脆,鲜美无比。我以为毕业
以后不会
有很多机会吃这东西。结果上次同学聚会,在"望族"就餐,发现这东西,连忙点
上来。
不料量太少,于是规定,携女友来的,每一对只能吃一只,弄到怨声载道,只好
又点了一
份。

小吃遗漏很多,这几天都有吃客指正,但既是个人意见,也不多说,先结个尾,
还要讲菜
肴呢!



--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细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尤及清明可到家。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30.0.49]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