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ires(吻火)
整理人: fires(2001-11-12 11:52:08), 站内信件
|
(原载于自由时报2001-11-05)
对于敖幼祥来说,对于台湾漫画的兴衰历程,是那么一点感触的。十年前因为《乌龙院》大红,连带而来大量的稿压和成名的压力让敖老师避走东部,过着简单充实的创作生活,十年后回到台北,台湾漫画产业蓬勃的景象却早已不再,甚至面临到前所未有的萧条。敖老师说,一方面是读者太过依赖日本漫画,而创作者缺乏热情和创作力,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对创作者来说不论环境变的如何,只要保持原本创作的执念,到处都是黄金。”敖幼祥表示。当年漫画家们以类似现在同仁志的方式,三五人凑在一起、热血彭湃地策划发行漫画刊物那样的干劲,现在几不复见。发表园地减少;杂志也一一停刊,新一代漫画家碰面关注的、聊起的,大多是大家有多少连载的版面,明年还有多少,原先激发创作的原点和感动,反而在过程里慢慢削弱,这对未来市场而言,却正是严重的致命伤。“虽然现在大陆市场的游戏规则不明,但一但到了政策松绑、抢攻市场的重要时机,台湾的创作者,若仍没有足够数量的作品,机会永远不是我们的。”敖幼祥表示。所以,能克服外在环境的恶劣、持续不断的耕耘和磨练,并找回创作原点的感动和执念,是敖老师给漫画创作人的衷心建议。
对于首次举行的漫画金像奖,敖幼祥建议:除了以奖项竞赛来鼓励从业人员的创作,或许可在下届增加校园奖项,也就是让美术、美工相关科系等可能投入漫画产业的学子,有更多得到肯定的机会。如此一来,除了更可以集中火力培养每一代的新漫画人,职业漫画家们也甚至可以成为驻校漫画家,更积极且切实地担任起培育的工作,一并解决后继无人,“断代”的危机。
编辑整理:Fires
---- 我が心に君深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