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旅 游>>神州旅游(游记/功略)>>华南篇(闽、粤、桂、琼)>>福建>>闽北(南平-武夷山)>>三花并蒂武夷山

主题:三花并蒂武夷山
发信人: zzcfd()
整理人: sinyi(2003-07-17 15:59:03), 站内信件
三花并蒂武夷山

□ 王长青

  位于闽北边陲的武夷山,不仅是大自然精心构筑的一部恢宏的杰作,同时也
是人类历史遗存厚重的一座文化宝库。三教同山就是武夷文化最深远的源流,展
示着一个历史的辉煌。武夷山正因有了三教文化的支撑,才显示出它的博大精深
,才有了它奥妙无穷的玄机。
  岁月悠悠,不朽的是文化的精魂。当你踏进武夷这座历史文化名山时,扑面
而来的便是一股股浓浓的古风,信手腑拾的都是一块块文明的碎片;无论是道教
的宫观,佛教的寺庙,抑或是儒教的书院,都可透视出武夷山三教文化源远流长
的熠熠光彩;那一处处的历史遗迹,一方方的摩崖石刻,一部部的古籍典章,仿
佛都在诉说着一个久远的灿烂,一个文化鼎盛的时空。沿着武夷历史的脉络,梳
理着三教文化的一条条主线,你会为自己触摸到武夷三教文化那生生不息的跳动
血脉而兴奋不已,你会为武夷三教文化的巨大穿透力而惊叹称奇,你更会为武夷
山为什么能同时接纳三教文化共同发展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而陷入深沉的思索…


  俗话说:一山容不得二虎。在中国众多名山中,各教派之间大都是互相排斥
、水火不容的,很少有共占一山、同求发展的。要么你走,要么我溜,二者只能
择其一。龙虎山以道教而闻名,武当山以佛教而名重。这些名山都是以单一的教
派而独立于世,而武夷山则能同时接纳这三大教派,形成三教同山三花并蒂的独
特的文化构筑,足见武夷山胸襟的博大、气度的非凡。那巨大的兼容性和吸收性
不仅展示了武夷山强烈的开放个性,更展示了武夷山善于兼收并蓄的博大厚重的
生命内蕴。位于水帘洞岩壁下的三教堂(又称三贤祠)就是三教和平相处、共求发
展的一个历史见证。遥想当年,这里的文化气氛是多么的浓郁呀!儒教、道教和佛
教的教主们在这清幽的意境里,以平和坦诚的心绪,坐在一起交流探讨,共商武
夷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三教之间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其乐融融。门户之见和相
互攻击的历史现象在这里已不复存在。武夷文化的厚重内涵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积
淀而成的。至今,三教堂还在向人们叙述着武夷三花并蒂的盛况。武夷山不仅存
留大量的三教文化遗迹,就连许多岩峰景点的命名都沾上了三教的文化色泽。位
于八曲溪北的品字岩,又称三教峰,由三块巨石屹立而成的一座山峰。乘坐竹筏
观看,“品”字造型赫然入目。相传,这三教峰就是三教中人共商大事时所站成
的一个造型,恰好组成一个会意的“品”字。武夷山三教能够和平共处还是基于
这一“品”字。因此,品字岩又被称为是武夷三教文化的品格体现。纵观武夷三
教文化的遗存和岩峰景点的命名,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武夷山博大的胸襟和三
教人所共有的品格,才是武夷山三教文化得以共同发展和繁荣的根源所在?!

  儒、释、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武夷文化正是由这三大支柱构建而
成的。

  武夷山的儒教理学鼎盛于南宋,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当推朱熹,这位理学的集
大成者是继孔子之后的中国古文化的第二位巨人。著名的历史学家蔡尚思教授曾
赞道:“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朱熹在武夷山
生活、讲学、著书、立说达四十余年之久,使武夷山成为当时我国东南学术文化
的中心,四方学者云集武夷山,探讨理学,传播理学,学术气氛浓烈而高涨。整
个理学历南宋、元、明、清数代,一脉相承,经久不衰。题刻在武夷山晚对峰上
的“道南理窟”四个大字,苍郁古雅,内涵深奥,不仅揭示了武夷山是理学荟萃
的宝地,同时也标志武夷山理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理学在学术思想领域里渗透了
大量的佛学和道教的思想,“学达性天”可以说是理学追寻的最高宗旨。儒教所
倡导的人生处世的原则就是: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这一博大精深
的思想体系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走势。紫阳书院、兴贤书院等一处处历史
的遗存至今依然折射着理学的光芒,照亮着武夷山的山山水水……

  武夷山是著名的儒教名山,同时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历来就有“洞天仙府
”之称。在道教“三十六洞天”中,武夷山被列为“第十六升真元化之洞”(该题
刻在天游峰脚下)。武夷山的道教可追溯到汉武帝封禅武夷君这一历史时期。相传
幔亭峰山腰的汉祀台就是汉武帝派人用乾鱼祭祀武夷君的地方,也是武夷山最早
的道教遗存。武夷山道教兴盛于唐宋,历代建有的道观达九十九座之多,著名的
有巍然巨构的武夷宫,高入霄汉的天游观,隔绝尘寰的桃源观。道教推崇的是天
人合一、羽化成仙。神仙是中国人心目中最完美、最理想的,他们完美无缺。武
夷山道士修仙之道主要有服食仙药、辟谷食气、内丹炼气、修善积德等几种途径
。武夷道教的发展,虽有虚无缥缈、神机莫测的意象,但它仍不失一种崇尚自然
的厚重的文化底蕴,依然有它可资借鉴的进步作用。

  武夷山佛教源远流长,它几乎与武夷山道教同时萌发于唐朝,具有广泛的群
众基础,无论是景区深处,还是寻常巷陌,都可见到寺庙生生不息的缭绕香火,
听到晨钟暮鼓的阵阵响声。佛教的宗旨是普渡众生,追寻的是极乐世界。武夷山
最负盛名的寺庙当推天心永乐禅寺和白云岩的白云寺,至今,武夷山佛教文化的
源流依然在这里汩汩地流淌。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万仞,无欲则刚。”武夷山就是以这博大的心
胸同时接纳了三教的文化,才有了今日厚重的内涵。倘若没有三教文化的并蒂开
放,武夷山的文化还会有这样的韵味和灿烂吗?!“山水无绿不成景,风景无文没
有情”,这就是武夷山魅力永存的真实内因。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0.34.64.13]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