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unlimited(知秋一叶)
整理人: unlimited(2001-11-11 22:59:00), 站内信件
|
在《红楼梦》里,焦大是个小人物,本无什么称奇道妙的故事,就因为他那一通大骂,反倒成了人们刮目相看的“人物”了。记得鲁迅先生就曾赞誉他是贾府的屈原,这评价恐怕也是空前绝后之论了。
骂是一种愤怒的发泄,焦大身为奴才,竟敢在皇亲国戚之家发怒(有人说他是“撒野”),这总须有点“资本”,还要有点胆量--就是不怕捆起来关进马棚里,再塞一嘴的马粪。所以,焦大的骂到底与那些委琐小人的阴骂和那些泼妇骂街之骂有了许多的不同,不然鲁迅先生怎么能说他是贾府的屈原呢!
说到“资本”,小说第7回通过尤氏之口作了些介绍,那也是前辈们传下来的。尤氏对凤姐道:“你难道不知这焦大?连老爷都不理他的,你珍大哥哥也不理他。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去。……”这话说得虽然有几分不得已,但终究是说了点实话,比那些为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专门睁眼说瞎话的“学者”要强一百倍、一千倍!
所以,焦大敢骂。
骂者,并非都没有理。焦大可不是阿Q,他骂得有理。第7回写到他的骂时,用大特写手法,骂声由远及近,由低而高,最后指着贾蓉.的鼻子骂。小说中有三段精采文字,不妨照抄下采,看看这位粗人是如何大骂。先看第一段:
凤姐起身告辞,和宝玉携手同行。尤氏等送至大厅,只见灯火辉煌,众小厮都在丹墀侍立。那焦大又恃贾珍不在家,即在家亦不好怎样他,’更可以任意洒落洒落,因趁着酒兴,先骂大总管赖二,说他不公遭,欺软怕硬,“有了好差事就派别人,象这样黑更半夜送人的事,就派我。没良心的王八羔子!瞎充管家!你也不想想,焦大太爷跷跷脚,比你的头还高呢。二十年头里的焦大太爷眼里有谁?别说你们这一起杂种王八羔子们!”
这里一骂,骂“不公道”。世间本没有什么“公道”,但在焦大眼里,当年主子还另眼相看,到底还给了他点“公道”。可是他万没有想到那些“瞎充管家”的“杂种王八羔子”那里还会领他们“情”呢?他们只会“欺软怕硬”,不然曹雪芹怎么会用“瞎充管家”四字呢!
再看第二段: 贾蓉送凤姐的车出去……那焦大那里把贾蓉放在眼里,反大叫起来,赶着贾蓉叫: “蓉哥儿,你别在焦大跟前使主子性儿。别说你这样儿的,就是你爹、你爷爷,也不敢和焦大挺腰子!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作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份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不和我说别的还可,若再说别的,咱们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这是二骂,骂贾府的小主子们忘恩负义。其实。世间“忘恩负义”本是常见之事。古代有“弓马藏,走狗烹”之说,那些取得皇位的人杀戮开国功臣,比比皆是,史不绝书。他们何曾想到那天下是大家打下采的呢!可惜,焦大没有文化,他不懂“世态炎凉”的道理。不过,有一点是该肯定的,那就是焦大还没有患软骨头病,还尚有几分正气。他敢骂出来,而且还敢拚命,来个“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虽然未必那样做,但到底还不是鼠辈小人,真真是“浑身是胆,雄赳赳”了。
再看第三段: 众小厮见他太撒野了,只得上来几个,揪翻捆倒,拖往马圈里去。焦大越发连贾珍都说出来,乱嚷乱叫: “我要往祠堂里哭太爷去。哪里承望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众小厮听他说出这些没天日的话来,唬的魂飞魄散,也不顾别的了,便把他捆起来,用土和马粪满满的填了他一嘴。
这是三骂,骂“如今的儿孙一代不如一代”,用焦大的“到如今生下这些畜牲来!”这一骂,却中要害,揭了“短”,可谓惊天地泣鬼神,难怪在场的人“唬的魂飞魄散”了!说来,焦大说的也是实话,贾府之腐败岂止“偷狗戏鸡”、“养小叔”之类,重要的是他们养了一群精神白痴或称精神侏儒,这才是他们败家的根本!
焦大的三骂,绝不是仅为个人出口怨气。他的本意仍是为贾府好,希望贾府永远保持着那兴盛的日子,别把“太爷”挣下的“家业’’白白地断送了。所以,到了后40回当贾府被抄之时,他还是要出来拚命,去保护“太爷”的家业,这再次证明了他骂是“忠”,只是要忠于“太爷”。可惜,“太爷’’哪里知道呢!这也是焦大的“忠”的悲剧。
俗话说,“龙生九子,子子不相同”。奴才也有九种,各个不一样。焦大虽是“奴才”,但他却有光辉的一面,比起贾府的主子来,他不仅创业有功,而且为守业也出了力,只是那些“畜牲’’太骄横,把好端端的一份家业给葬送了。
焦大也补不了那个坍塌下来的“天”!
----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