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lth_521(文轩)
整理人: commondaisy(2001-11-13 15:09:46), 站内信件
|
由于我住的小区楼房密集,住户太多,所以骑自行车的人也相继的增加,自行车时不时的就丢的无影无踪一直困扰着楼群里的居民(楼下由于面积窄小一直没有解决每户都能分户盖个厦子放置一些废品以及自行车的事)。小区和街道管委会经过一致仲裁决定在楼下盖个棚厦为大家放置自行车,也好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
而盖好棚厦由谁家来管理的事却成了难题,也就一度的搁浅了。
再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棚厦里就匆匆的住进去了一家子人,据说还是从一个偏僻乡村来的全家老少,大家议论纷纷的当口,人家已经开始为社区挂牌营业了,这速度说快也就真的很快。
这棚厦占地面积不算很大,在四个楼舍之间盖起的一座低平的矮石房,周围用栅栏圈起的护栏,顶层是特制的车棚专用的顶棚,学名是石棉瓦。这座车棚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放置自行车的,而另一部分是用来解决看车住户这家生活和日常起居的。
由于住进来的一家子人人口众多,所以间隔的屋子也就很窄小很简陋,共分成四个间,一间是老两口的,一间是大儿子和大儿媳的,一间是二儿子和二儿媳的,最后一间是留给未嫁人的女儿的。
听着好听的四个间,其实充其量每个间的跨度和平方数才5平米左右,但是这足以让刚来的这户人家感恩戴德的同时兴奋不已了。
住户住进去了,居民们的自行车和摩托车也有了照应的地了,所以也就没有人去操心这家人的来头以及去向了。
可是邻居的阿姨婶婶们赋闲在家没事在楼下溜达的时候就会三五成群的坐在一起,聚成一堆的讲讲东家,讲讲西家,于是看车棚里的故事和看车棚的一家人也就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消遣与话柄。
最先搞清楚这家人来历的是邻居王大娘。
原来这看车棚的住户来头还不小,街道管委会主任是他们的本家亲戚,他们老家原来在一个偏僻山村里,山村闭塞,交通阻塞,所以家里的生活着落是入不敷出。为了解决一大家子人的生计,他们求本家亲戚,我们这个小区的主任帮助在城里找点营生做,也好有个奔头。
赶上看车棚的建成,城里人不大爱做的行当,乡村人又太看好的职业,所以也就有了开始的一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