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dl()
整理人: unlimited(2001-11-11 22:02:38), 站内信件
|
发信人: eleshock (白水黑土), 信区: StoneStory 标 题: 我与红楼—白水黑土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un Oct 8 21:22:55 2000)
比起上小学就开始读红楼的很多红迷来说,我接触红楼是很晚的事了。 高中时,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小伙子)是一位红楼爱好 者,上语文课时有事没事会跟我们谈谈红楼,主要是红楼人物,因此可以 说在我真正通读红楼之前就比较清楚红楼人物的关系和一些人物的主要性 格了,这给我后来看红楼带来了很多便利,第一次读红楼应该是高二开始 的,那时语文课本中有林黛玉进贾府那一回,语文老师用了一个礼拜的时 间给我们讲红楼,与其说是讲,不如说是在背,后来考虑到时间有限,大 概背到20多回就停住了,可是我却割舍不下了,急于想知道后来的故事, 因此去书店买了本红楼,当然是最普通的程高本了,我没有从头看,而是 从他停下来的地方开始往后看,简直有点迫不及待的感觉,每天利用一切 可能的时间看,而不能看的时候也都想着红楼,看完后几乎有整整一个礼 拜我都一直处于一种迷迷糊糊的状态而无法回到现实中来。当时最喜欢的 莫过于红楼里栩栩如生的人物,我一向很反感脸谱化的东西,当然,独独 看一遍红楼是无法了解到红楼人物立体化的一面,但是由于有老师经常会 和我们谈红楼,因此,能够比较早的去分析人物性格什么的。由于害怕红 楼给我带来的影响,因此在中学期间我没有敢再看红楼。 高三时由于和语文老师关系不错,我搬到学校分给他的套间去住,以 便晚上还能安静地学习一会,他那儿显然有很多红学书籍,由于要准备高 考,大厚本不敢看,因此看了几本《红楼梦学刊》,我记得看的第一篇讲 的好像是红楼梦的三条主线:宝黛爱情悲剧、四大家族的衰落和“真假难 留”什么的。呵呵,这就有些意思了,我在还没有通读红楼的情况下就开 始了看红学书刊。高考后,感到身心疲惫的我跟家里说想去一个绝对清静 的地方休息一阵子,于是我去了父亲的一个同事的老家,坐完车后还要走 30里山路的一个小山村里,在那儿我住了半个月,陪伴我的只有一本红楼。 上了大学后,很不适应大学的生活,人很消极,于是很自然地就开始 沉迷红楼世界了,那时最喜欢的莫过于在周末借一两本红学书,然后躺床 上看,除了吃饭都很少下床的。可惜的是身边一直没有红友,那时也没有 网络,学校里的红楼协会也没有成立。因此我一直孤独地游荡在属于我个 人的那个红楼世界里。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北大图书馆里的所有红学书刊 我基本上都看了,当然了,根据喜好,有看得认真不认真的区别,由于一 开始接触红楼就是因为红楼人物对我的吸引,因此我对这方面也喜欢多一 些,而不喜欢考据,尤其是看了霍氏姐弟的《红楼解梦》后,觉得这种研 究方法太牵强了,让人怀疑曹公不是人而是神。现在我最大的问题是发现 红学书看多了以后就没有了自己的观点,而且几乎任何能够想到的观点前 辈红学家都已经提到了,并且红楼留下的很多有争议的地方不是一下子就 能争得清楚的,争议的双方各自有各自的道理,再加上这些年来理工科的 思维训练,几乎写不出什么文字来了,因此我基本上不对红楼发表任何观 点和意见。这一方面是与我的文笔、口才欠佳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 不愿重复别人的观点。 纵观从接触红楼到现在的8,9年时间里,积极的时候少,消极的时候 多,干正事( 好好学习,考托福、GRE,打工赚钱)的时候少,干杂事 (看红楼以及别的乱七八糟的书 )的时候多,用我一个好友兼半个红友 (他看红楼但不迷红楼,我们也偶尔会谈谈红楼 )的话说:我这辈子被 一本书(红楼梦)和一首诗(好了歌)给误了。sigh~~~~~~~~~
“我喜欢的女孩要象黛玉一样有才气,象宝钗一样懂事,象可卿一样漂亮, 象湘云一样豪爽,象李纨一样忠贞,象探春一样能干,象凤姐一样精明,还 要象元春一样有福气, 呵呵。” “咯咯,是不是还要象黛玉一样弱不禁风,宝钗一样自私自利,可卿一样风 流薄命,湘云一样不通世务,迎春一样呆头呆脑,惜春一样心灰意冷,妙玉 一样矫柔造作,哈哈。”
-- 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202.110.184.2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