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everie()
整理人: danhan(2001-11-10 19:51:43), 站内信件
|
* 中国画专题邮品撷英(一)
中国画专题邮品的精品不多,有待于大家去发掘。请多多指教。
一. “西考”实寄封(1932) 1927年瑞典考古学家斯文赫定博士来华,与我国的徐炳昶、刘半家
等专家学者组成西北科学考查团,拟往内蒙、新疆、甘肃等中国西北部
地区进行古代文化、地理、气象等方面的实地考查(我国古代丝绸之路
的交通枢纽楼兰古城,即为这次考查的重大发现)。为筹措经费和扩大
影响,考查团请求中国政府发行一套纪念邮票,印成的邮票由该团按面
值全部购买,再按预定计划以每套5元(为面值的25倍,在当时可购250
公斤大米)出售,以票款所得弥补经费的不足。由于没有先例,交通部
邮政总局甚感为难;虽得国立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的大力支持,这套
邮票还是一拖再拖,直至1932年6月3日才正式发行。
“西北科学考查团”纪念邮票主图为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元代
名画《平沙卓歇图》,全套共四枚,由北京财政部印刷局雕刻版印制;
邮票印量仅为两万五千套,其中五百套送给万国邮政联盟各国,一千五
百套在上海、北平、南京、汉口、广州发售,五百套送给交通部,两千
套存在邮政总局归作档案,余下的两万零五百套由西北科学考查团依面
值购买加价出售。
由于该票发行方式和分配特殊,集邮界人士大为反感,将之称为敛
钱邮票。如此包办发行,致使“西北科学考查团”邮票信销旧票甚少,
实寄封尤为珍罕。
“西考”邮票发行时,斯文赫定正在美国芝加哥指导其考查成果之
一的热河喇嘛寺的仿建,拟参加1933--1934芝加哥万国博览会。他在这
年底回到中国,翌年1月的达北平,十分关注与其相关的“西考”邮票和
其经济效益,远见卓识的赫定深知只有通过“西考”邮票自身在邮政通
信中的实际价值才能争取集邮界和《斯科特集邮目录》的认可,否则影
响不良且销售难以达到预期目的。赫定不在北平一年多的时间里,考查
团陆续运回北平许多考查收集品,急待整理;赫定不仅勤于工作,且把
资料和信息接频频不断地寄回瑞典给其妹阿尔玛(亦其秘书)。在这些信
封上均贴有全套“西考”邮票,挂号邮寄。这批信封存世量大约有一百
多枚,集邮界习惯称其为“赫定西考家书封”,是“西考”实寄封中的
精品。
二. 普九型美术邮资封(1957---1959)
1957年至1959年间,我国邮政部门曾发行过一套普九型邮资图美术
邮资信封,全套29枚(有一枚未正式发行)。由于当时未被集邮者重视,
流传不多,现在要收集已比较难,特别是实寄封。
这套信封上印有美术作品,其中第九枚为徐悲鸿的《喜鹊》;第十
一至十五枚都是齐白石的作品,分别为《虾》、《螃蟹》、《梅花》、
《梨花》和《菊酒图》;第四枚则为刘继卤的《武松打虎》(小学教材
上有该画图片);等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99010)
-- ※ 来源:.网易 BBS bbs.netease.com.[FROM: 202.96.151.2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