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N名篇博览>>外国文学>>村上春树作品选>>《爵士群像》 和田诚 · 村上春树>>《爵士群像》之   [Thelonious Monk]

主题:《爵士群像》之   [Thelonious Monk]
发信人: burn4brazil(rainysand-autu)
整理人: i_am_trueman(2001-11-11 21:33:43), 站内信件
Thelonious Monk
  曾经有一段时期我被Thelonious Monk音乐的声响宿命性地吸引。每次听见Monk那种独特突出―――从奇妙角度有效削凿坚硬冰块―――的钢琴声时,我就想道【这就是爵士乐啊】。甚至因此而得到温暖的鼓励。
  浓浓的黑咖啡,塞满烟蒂的烟灰缸,JBL的整组大喇叭,读到一半的小说(例如Georges Bataille、William Faulkner),秋天第一次穿上身的毛衣,还有在都会一角冷冷的孤独―――这样的情景,一直现在依然令我立刻想到Thelonious Monk。很棒的情景。就算在现实上几乎不与任何地方有联系,但那就像是一张拍得很好的照片一样,以美好的均衡收藏在我的记忆中。
  Monk的音乐顽固而优美,具有知性的偏执,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但出来的东西都非常正确。那音乐非常能够强烈说服我们的某个部分。如果用比喻的话,就像毫无预告便忽然现身,并在桌上咻地摆出什么非常奇特的东西,然后又一声不响地消失无踪的【迷般的男人】一样。以Monk为主体的体验,正是接受一种神秘。虽然Miles Davis和John Coltrane确实也是杰出的天才音乐家,但他们从来没有一次在真正的意义上是个【迷般的男人】。
  Monk的音乐从什么地方开始失去他本来的光辉,迷不再是迷的?老实说我也记不清楚。虽然他后期的作品【Underground】我非常喜欢,但那前后的东西很不可思议却不在我的记忆中。正如Monk的身影在不知不觉间已隐入云雾中一样,那种情景的神秘性和均衡感也已逐渐一点一点地消失而去。于是那漫无边际无从掌握的非神话性时代(1970年代)便来临了。
  我买这张【5 By Monk By 5】主题左右对称的LP,是在新宿的花园神社附近的Marumi唱片行。因为是进口盘,对当时我的荷包来说是相当贵的。本来打算买Red Garland的Prestige盘。但老板却对我说教―――【你这么年轻,别买那么无聊的东西。买这张回去好好听吧。】几乎是被强迫买的,真是奇怪的老板。
  不过确实正如他说的。这张LP我反复听了相当多次,但不管听多少次都听不腻。在所有的音节,所有的乐句中,都渗满了要溢出来的丰沛营养。而且以年轻人的特权,我毫不保留地把那营养尽情地吸进我细胞的深处。那时候我即使走在街头,脑子里也团团转着Monk的音乐意象。不过就算我想对谁传达Monk音乐的杰出地方,也无法以适当的语言表达。
  当时我就想这也是孤独的一种切实的形式啊。不坏。虽然寂寞,但不坏。我觉得自己当时似乎一味在收集各种孤独的形式似的,一面吸着堆积如山的香烟。

5 BY MONK BY 5(Riverside RLP-1150)

Thelonious Monk1920~1982)
生于北卡羅莱纳州。’40年在哈林区的【Minton’s Playhouse】俱乐部当驻店钢琴师,崭露头角。’47年第一次领导乐团录唱片。他不仅是<Round Midnight><Blue Monk><Ruby,My Dear><Epistrophy>等许多杰出曲子的作曲家,同时并以这些不调和音的和弦和像要跌倒般的时间感觉演奏,创造出独特而孤高的音乐世界。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