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iverhill(无水的山河)
整理人: gupiao(2001-11-02 21:14:53), 站内信件
|
第二部分B股市场
一、B股市场三季度回顾
(一)三季度行情变化过程
承接六月份的冲高回落,沪深两市B股市场在三季度再度大幅下挫。在前期获利盘的抛售压力下,两市指数一路下滑,探底寻求支撑,加上同期A股市场急跌及美国遭袭事件的影响,市场重陷低迷与暗淡。沪市B指从217.35点开始下跌,最低为130.1点,最大跌幅为40.1%;深市B指从370点开始下跌,最低为225.5点,最大跌幅为39%。盘中个股全部随指数向下回落,入世概念如纺织、港口等板块个股相对跌幅要小。
三季度的行情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7月1日至8月7日,沪深两市指数呈单边下滑态势。B股在7月16日选择向下突破方向后,基本上是沿着五日均线马不停蹄地向下杀跌,到8月7日为止,沪市B指在短短十几个交易日内由207点跌至最低点130点,跌幅达38%,并且已经跌至2月28日B股开放后第五个涨停板被打开的位置,意味着B股开放后第一批杀入尚未退出的投资者已经全线套牢,而6月1后第二批入市的投资者已经有46%的套牢幅度,真正是“从哪儿来,回哪儿去”。第二阶段是从8月7日至8月10日,股指大幅强劲反弹。在8月7日连续第二个跌停板的位置,由于此处抛盘大多是套牢者的割肉盘,而非获利者回吐,抛压相对减轻,抄底资金陆续进场,将指数拉至红盘报收。在随后的三天中再度上扬18%,到8月10日为止,四天累计反弹幅度为30%,基本完成第一波反弹任务。第三阶段是从8月10日至9月底,大盘表现为整理走势。大盘反弹遇到20日均线后,B股指数转头向下,寻求二次支撑,但市场此次表现较为强劲,仅跌到155点即遇到有力支撑,再次反身向上。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分子袭击,引起全球股市暴跌,沪深两市B股以跌幅均达6%左右跳空开盘并大幅震荡,但并没有创8月7日的新低。在随后的时间内的总体表现为震荡筑底的走势。
(二)影响三季度行情的因素分析
1、A股市场急跌牵引B股同步向下
在三季度沪深两市B股走势受A股市场的影响较为明显。从7月份开始,A股市场在加速扩容以及国有股减持正式推出的背景下,一改延续半年的慢牛走势,指数急转直下,从2218点跌到1764点,跌幅达20.46%,市场悲观氛围浓重。受此影响,本已逐渐企稳的B股市场重新陷入跌势,指数连续的回落诱发新一轮抛售狂潮,前期获利筹码已所剩无几。
2、新股发行迟迟不见启动
新股发行可视为政府发展B股市场的信号,但是在市场上见到更多的是不受欢迎的扩容方式--增发新股,而市场期待已久的新股发行却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从而进一步动摇了投资者对B股市场定位及未来发展的信心。
3、美国遭袭事件拖累B股
9月11日,美国遭受恐怖分子袭击,爆炸事件引起全球股市下挫。美国股市休市一周;德国、法国、英国股市暴跌,单日下跌幅度创记录;日本股市跌破1万点;香港股市开盘便跌10%。中国股市也不例外,特别是以外币交易的B股市场影响尤甚,沪深两市B股以跌幅均达6%左右跳低开盘并大幅震荡。当前,世界经济已经越来越连为一体,发生了这样一个世界性大事,中国难免受到影响。但是,中国经济的独立性,必然使中国受到这一影响的程度有限,主要为心理上的压力。美国遭袭事件进一步造成国内投资人心态不稳。
二、B股市场四季度预测及操作策略
(一)四季度预测
首先,关注政策面的变化。对于中国B股市场这个政策市来说,上一重大政策的涨跌轮回已经完成,现在正处于政策发布的真空期。毫无疑问,决定后市走势的不是资金和技术,也不是公司基本面,真正的决定因素还将是政策。但是,目前对B股市场的发展前途还存在着争论,主要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将B股市场作为完全独立于A股市场外的另一个市场,将其长期发展。一方面从资金供给方面加大力度,另一方面在资金需求方面加快B股市场的扩容,将B股市场发展成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长期存在下去,充分利用中国的美元资金来支持中国企业的发展;另一种是要在不久的将来将B股市场与A股市场合并,统一中国的证券市场。当然,这要以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为前提。如果是这样,就没有必要将B股市场再进行大发展,因为B股市场的规模越大,将来合并遇到的问题就会越多,因此没有必要给自己在将来制造越来越多的麻烦。
如果在B股市场实行第一种策略,一方面加大资金供给,比如建立B股基金,准许机构投资者入市,加快B股市场扩容,让一批质地优良、发展前途看好的企业在B股市场上市,那么B股市场将走上长期稳定发展的良性循环的道路,在现在的点位逢低建仓并长线守仓将是比较好的投资策略。如果在B股市场实行第二种策略,则很难有较大的行情。投资者可密切关注政策面的变化,相应做出投资决定。
其次,要考虑国际局势的多变和复杂化。四季度,国际政治、军事以及经济形势风云突变,主导B股市场走势的外围因素更加复杂。美英对阿富汗的反恐怖战争已于8日凌晨正式打响,从各方表态综合看,这场战争不可能在短期内结束。作为世界经济、金融龙头的美国长期陷入战争状态显然对世界经济及股市有非常消极的影响:将延缓美欧经济复苏的进程,对世界经济造成不良影响;虽然我国经济目前的对外开放程度还不太高,且可通过刺激内需来推动国内经济增长,但在目前我国外贸依存度高达30%以上的情况下,美欧经济的衰退必然对我国经济也产生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外向型企业冲击更大;股市投资的风险增加,使厌恶风险的资金大量退避股市,可能造成世界股市动荡;投资B股的境外资金将因担心战争的可能蔓延及其它风险而退出股市。总之,美英对阿战争的阴影对B股市场的消极影响将笼罩整个四季度甚至更长时期。
另外,也要注意到影响B股市场走势的积极因素。主要是为扭转美国经济衰退的颓势,美联储今年连续降息,使投资B股市场的成本大大降低。10月3日美联储实行今年第9次降息,也是“9.11”事件之后的第二次降息0.5个百分点,目前的美元利率已经是196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并已低于人民币利率。而且市场普遍预料,要最终达到有效刺激美国经济的目的,美联储还将再降低利率。随着美联储对美元接连不断的降息,国内对外币存贷款利率也将再次大幅降低。这无疑对B股市场又是直接的利好。
最后,从技术上看,两市B股均有较强的反弹要求。特别是沪市B股,从沪B综指日K线看,8月7日瞬间触底130点后,虽然随后市场不断有象“9.11事件”之类的消极影响因素,A股又不断创出新低,但沪市B股不再出现恐慌性下挫,市场心态保持稳定;深市B股虽于9月24日再创6月份以来新低,但在低位创出地量,表明市场做空的能量不足,惜售心理极强。
综合上述因素分析,我们认为,指数下跌空间非常有限,上证B指130点、深B综指220点应能形成较强支撑;但是,沪深两地B股市场并没有重新大幅走强的契机,四季度B股的总体走势将是震荡走高行情,将会走出较好的波段性反弹行情,但上证B指反弹突破180点的可能性不大。
(二)四季度操作策略
由于B股市场上上市公司多是外向型企业,因此我国加入WTO后对其产生的整体影响较大。从盘面的走势来看,市场资金已明显正逐渐流向纺织、港口等与入世有关的板块,这类个股的同期跌幅远小于大盘。一旦行情企稳,在四季度这类个股的炒作将会随着我国入世工作的最后完成而在市场上掀起高潮。建议关注沪市陆家B、金桥B、二纺B、振华B以及深市的赤湾B、招商局B、中集B、鲁泰B和帝贤B等。
第三部分基金市场
一、开放式基金的推出
开放式基金的推出成为三季度基金业的一个热点,但却没有能够成为市场的亮点。首批推出的华安创新、南方稳健成长两只开放式基金面对个人投资者的销售似乎并不如人意,华安创新证券投资基金预定向个人投资者销售30亿份,但实际上个人投资者的认购率只有个人发售总额度的80%,而南方稳健成长基金仅销售约34.8亿份基金单位,远低于先前计划的80亿份目标,其中向个人投资者销售的份额仅为12.6亿份。开放式基金开局不利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今年下半年以来整个市场行情疲软,指数连创新低,几乎所有的封闭基金从6月30日后资产净值都不同程度出现了缩水,个别基金缩水竟高达20%以上。封闭基金的表现直接影响了投资者认购开放式基金的热情;其次是开放式基金面临的压力要远高于封闭式基金,特别是在目前国内股市投资品种单调,资金缺乏避险工具的情况下,投资者对开放式基金的盈利能力和赎回压力疑虑重重,也导致了认购热情不足;此外投资者越来越成熟,不再“逢新必追”,再加上目前开放式基金的买卖费用高于封闭式基金,因此市场对开放式基金采取了观望的态度。
尽管如此,开放式基金仍然应该是今后国内基金业的主流发展方向,还会有开放式基金陆续推出,但现有的两只基金运作表现无疑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后续基金的推出速度。在经历3个月的封闭期后,今年12月份华安创新和南方稳健将会迎来第一次赎回。因此在这三个月内大盘的走势将会直接影响公司的运作业绩和赎买情况。目前两只基金拥有的资金总量约为85亿元。如果大盘在四季度不出现逆转,则今年内两支开放式基金的运作肯定会采取较为保守的策略,这就决定了其今年内的盈利将十分有限,相反如果大盘出现触底反弹,则两家基金就有机会从底部介入,降低持筹成本。但总体而言,由于在国内市场上还没有运作开放式基金的经验和先例,因此两家基金公司在运作期初特别是市场行情疲软的环境下很可能会以控制仓位、控制风险的保守型策略为主。同时由于控制资金投入规模,开放式基金入场对指数的拉动作用也十分有限。事实上,开放式基金在理论上应该较封闭式基金更为强调长期稳健的投资理念,本身就决定了开放式基金难以具备高盈利、高成长的特点,因此投资者也应以长线投资的心态来买卖开放式基金。
二、三季度基金的二级市场表现
总共45家封闭基金在三季度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可以分为两类,一是20、30亿的大盘基金,由于今年以来此类基金的盈利状况不佳,跑赢大市者寥寥无几,因此在大盘继续下跌的环境下,投资者继续看淡此类基金。其价格也随着资产净值的下降步步下跌,目前大多数此类基金都处于折价交易;相反10个亿规模以下的小盘基金由于具有“船小好掉头”的特点,加上在今年上半年盈利状况尚可,一度受到市场的追捧。特别是以安久为代表的由原老基金规范后重新上市的部分小盘基金更是成为市场的热点。尽管近期此类基金也随着大盘逐渐下跌,但其价格一般都高于单位净值。大盘基金和小盘基金在二级市场上的迥然差异也折射出小盘基金价格的可操纵性,因此投资者对部分溢价过高的小盘基金还是谨慎为妙。
三、集中还是分散?--基金操作面临的窘境
“重仓持有”是基金在过去两年中(1999-2000)的制胜法宝,而基金是否重仓持有某只股票也一度成为这只股票能否上涨的“风向标”。在此期间,绝大部分基金通过这种手法获得过不斐的业绩,而当时唯一坚持“分散投资”的泰和基金不但成为基金业的“异类”,而且其业绩也善乏可陈。但2001年以来,整个市场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市场上始终没有形成持续的主流板块,相反呈现出热点散乱、炒作轮换速度快的局面,并且在经历了两年的持续强势后,基金重仓持有的科技股板块出现了较深的回调,这样不仅大大增加了基金操作的难度,盈利的普遍大幅缩水也就不可避免。而泰和基金所坚持的分散投资在弱市环境中反而成为了其盈利的要诀,不仅使该基金的上半年业绩脱颖而出,而且成为唯一一只中期再次分红的基金。
集中或是分散其实并无绝对的对错,但在基金运作的初期,其操作更类似于“庄家”,这在“基金黑幕”事件中已得到揭露,随着针对基金的优惠政策取消以及监管的加强,基金的运作成本已经大大增加。在此基础上,基金重仓操作面临的最大风险来自上市公司状况的不确定性。首先是上市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较差;另外则是上市公司信息的可信度。后一种不确定性显然对基金的“杀伤力”强得多,最为显著的就是“银广夏”事件对景宏和景福基金的打击。另一方面,银广夏、东方电子等一批原基金重仓股“原形毕露”,也反映出基金在投资决策方面的缺陷,并进一步加深了投资者对基金管理者的不信任。相反,在整个市场的特别是来自上市公司的风险较大的情况下,分散投资就成为低风险的投资策略。在牛市中市场更看重盈利,而在熊市中则更为强调回避风险,基金管理者需要更好地把握盈利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
从6月30日到9月30日,在上证指数下跌20.43%,深成指下跌25.83%的环境下,绝大多数基金的资产净值跌幅都控制在了10-15%以内。受银广夏影响,景宏和景福基金成为三季度资产缩水最大,分别达到了-24.21%和-16.02%。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基金在三季度都跑赢了大盘。其中的原因除了专家理财的优势外,不少基金已经在上半年调整了仓位,部分躲避了此轮下跌。
四、四季度基金形势预测:
市场对今年第四季度大盘的走势普遍看淡,特别是临近年底结账和分红时,基金管理人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将越来越大。2001年有可能将会成为基金的第一个“歉收年”,投资者也难以指望基金的分红能够再现上年的水平。同时由于基金净值年内难有翻身的机会,估计在二级市场上基金也难有大的表现,特别是前期溢价过高的部分小盘基金,在经过扩募之后增加了二级市场操纵的难度,其价格也会逐渐向其净值回归。
唯一会对基金二级市场造成不确定影响的还是在保险资金上。由于要确保其资产的流动性,保险资金一般采取波段操作的方式买卖基金,这也是其在上半年基金盈利状况普遍不佳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获得较好收益的原因之一。但在目前的大势下,安全性无疑将会成为保险资金的首要原则。如果大盘不发生重大转折,预计保险资金大举入市的可能性也相当的小。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在今年四季度,基金并不是理想的投资品种,更不是所谓的“避风港”。
(本报告主要执笔人:叶颂涛杨广伟赵楠欧阳刘琳)
在本机构以及咨询人员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咨询人员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或推荐的证券没有厉害关系
长江证券(2001年10月29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