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nixiaoyao9521(考试一家禽)
整理人: yujinxiang.(2001-10-27 20:39:20), 站内信件
|
1) 桂林应该走自己的路,不要盲目模仿其它的富裕城市。
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说桂林穷,是因为没什么工业。( 看人家柳州,就有冰箱厂
,空调机厂和微型汽车厂摆在那里。) 说实话,我不想看到桂林变成工业城。发展工业
的缺点明摆在那儿:环境污染。比起象北京,上海那样的城市,桂林现在唯一的优势就
在自然环境了。( 我想,这可能也是克林顿访华时选在桂林谈环境的原因。) 发达的工
业区现在无不为环境污染付出着沉重的代价。而且,在今天的社会,工业本身并没有多
高的利本比。只有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利本比的比例才高。更何况,桂林本身的工业基
础薄弱,发展工业只会得不偿失。
2) 那桂林发展什么?还是旅游吗?
我认为,旅游始终是桂林不可放弃的产业。虽然搞了那么多年,桂林的旅游显然还
是没有建设到家。设想一下游客的需要吧:访前,我们有他们要查的东西吗:如何去桂
林(每周通桂林的飞机有几班?直快特快有几列?),景点(除了漓江山水,为什么不多说
点龙胜,资源?),玩点(游乐园),赏点(植物园,博物馆,名校和书画苑),买点(够品
位的衣饰店,有意义的礼品店),吃点(显然不能光是米粉),住点(桂林饭店虽多,服务
如何?建筑虽好,周围的绿化园艺如何?富丽堂皇之外,有否特别的情调?),夜点(桂
林的夜,安全否?有没有不三陪,不宰客的酒吧?那里有值得一看的歌、舞、民族表演
?) “桂林我家”网站显然提供了很多这些方面的信息,但不知道这个网址容易查到否
?到桂林后,人生地不熟的游客需要:清楚的地图和导游说明,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可
租自行车的地方(租汽车要有待时日),友善的桂林人(要发展国际旅游,则要求有会英语
的桂林人),容易找的公用洗手间(最好能清洁点,提供洁白手纸,没有人坐在门口卖票
)等等。吸引回头客的条件是:方便的交通(飞机,卧铺),清凉出尘的青山绿水(不要污
染),明快的城市色调(白,红,绿,至少不是灰),形成气候的演出(文艺或文化)。想想
在刘三姐以后国内(更不要谈国外)文艺大腕们对桂林的冷淡,我们真的是要谈谈文化了
。我想,旅游是一项综合产业,没有踏实的文化建设和温良民风,仅靠几座山水和饭店
是搞不好的。
3) 桂林的教育和人材。
看了前面几位网友的发言,在谈到桂林应该发展什么时,大家都提到了“教育、科
技和文化”,我感到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不过,教育,科技,文化都是些人人都会
舞弄的漂亮词,挂在口头上容易,真正想做出点成绩却难。难在哪呢?难在没有能人,
或者说人材。说到人材,在桂林乃至全国都是令人痛心疾首的问题。为什么没有人材,
留不住人材呢?我想是弱在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桂林(其实是全广西)至今还没有一
所重点高校,更不用谈“名校”了。我在这里不是要追求好听点的名声什么的,也不是
在发布什么“文凭最高论”,我只想实在点地谈谈我们的高等教育。广西师大原来还有
几个响亮的名字,但时光逝去,现在也显得后继乏人。稍稍聪明点的桂林“鬼仔”,一
跨出桂中附中的门,就不得不远离“自治区”求学去了。数年后,在北京、上海、广州
等地上学的人自然稀有回来的,有限回来的几个,呆不了两年又走掉了。就我所知的几
届桂中顶尖学生中,我想不出有哪个还留在桂林的。原来在桂林碰到个从北大回来的男
孩,真是很优秀的样子。我至今还记得他年轻明朗的双眼和笑,是那种女孩子一见就想
嫁的“一表人才”。他先去了长海厂,后来长海厂的情况我想大家也都看到,这位北大
的毕业生一年后就不得不往深圳去了。
有科技,有文化,有经济,有交流的地方,人们是一住就想住下去了。但在桂林,
我回来一住就想走。因为桂林的闭塞和狭隘让人难以忍受。我随便说几个桂林狭隘的表
象吧。
> >桂林也许是太小了,小到每个单位的关系网都是那么地复杂。在桂林要混也容易,只
要你有个“好老爸”、“好老妈”或“好舅舅”之类。拿着博士头衔在桂林恐怕还不如
说句“某某长是我小舅”引人羡慕。大家后台多了,就比谁的后台硬,整天在单位里搞
“窝里斗”。斗完后,举目四望,斗伤了普通百姓的心,桂林的硕士、博士也不再有几
个。
> >现在在桂林的单位里,大家都不难发现“西大”的影响力之大。领导对我工作满意时
说:“你是‘西大’回来的吧?”尽管我不是的。我对“西大”绝无恶意,也坚信“西
大”是广西最好的综合大学,但将“西大”的规则作为自己绝对的标准,将自己封闭于
“西大”以下,就不应该了。
> >桂林人也许天天生活在旅游城市,所以绝少外出旅游。如果有外出的话,十有八九都
是广州。在桂林常可听到这样的话:
“这套衣服是人家帮我从广州带回来的。”
“我刚从广州回来,刚进了一批广州货。”
“人家广州早就不时兴这个了。”等等,等等。
广东,广州是远比我们发达富裕的地方,跟它们学样也没什么不好,问题是要学什么?
学得来么?
广州有中山大学,中山医大,华南理工,暨南大学,我们学得来否?
广州有高速公路和立交桥,我们学得来否?
广州的“广交会”每年都在做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生意,我们学得来否?
还有,广州的歌手,广州的音像公司,广州的图书市场,广州的花木……
说来说去,我们是那么地喜欢和崇拜广州,可是,跟了这么多年,我们到底跟到了什么
?
说起近来桂林的落后,我想很大程度上是由南宁的崛起对比出来的。记得十多年前
桂林的校园还颇流行一首打油诗,具体内容我已不记得,大致意思是南宁人如何土和丑
,柳州人是居其中,只有桂林人才白而美的。连我中学时从南宁来的老师都心甘情愿地
指着自己的脸说:“南宁的水土不养人,你们看我的皮肤就又黑又粗。”当时我还对她
颇同情,进而还曾同情所有生活在南宁的人。后来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两幕选“南宁小
姐”的镜头,上面的南宁小姐们个个面白如玉,亮丽动人,令我着实大吃一惊。难道是
南宁的水土变好了?我想不是的,是南宁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外读书时我就曾惊讶
地发现“南宁同乡会”的规模庞大。可见南宁虽有“西大”这广西的最高学府,但到外
省读书的人却不在少数。一位从新西兰回来的南宁人轻蔑地对我说:“你们桂林人根本
不读书的!”我一下不明白她为什么这么说,好在她加了一句“桂林的书店根本找不到
托福加译书”,这下我才恍然大悟。想想阳桥外文书店比我家客厅还小,尽管心中受辱
,也只好讪笑着点头以示赞同。
所以说,桂林要发展,首先要办好自己的大学,形成读书风气,
留住自己的毕业生。没有博士点不要紧,吸引、留住回来的博士;硕士点少也没关系,
吸引、留住回来的硕士。对“西大”的学生亲热点没什么,只是认了本家的同时还要听
听外乡的说法是如何。桂林人自己呢,最好能订一两份报纸,买两本杂志,天气好时去
逛逛书店和苗圃。我想,只有有了需要,才能形成市场;只有有了市场,才有事业和经
济,对不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