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wobears()
整理人: tj0707(2001-10-27 19:02:25), 站内信件
|
香港凤凰卫视6集专题片《复关入世十五年》
PART 4 一波三折
(阿忆撰稿)
1997年2月,龙永图晋升为外贸部副部长,而入世谈判首席代表的担子压在他肩上,变得更加沉重。几乎是在龙永图升迁的同时,93岁的邓小平呼吸衰竭,走向生命的尽头。为了表示政策不因领袖去世而异,李鹏总理会见WTO总干事鲁杰罗,重申入世政策不变,但他提请西方,对中国入世的要求不要超越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更不要把中国入世政治化。中国与欧盟的入世谈判,就是在这样一种悬而未决的微妙状态下,悄然拉开了帷幕。
【节目主持人曾子墨:尽管中国希望西方不要把入世政治化,但在中国内部,入世恰恰不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上升到了政治高度。也正是从政治角度考虑,中国首先想到的是绕开美国,从欧盟入手,以欧盟谈判成功推动与美国的谈判进程。但现在回首往事才发现,那,竟是一段弯路。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布里坦发表谈话,预期欧盟1997年年底之前会达成一致。于是,入世谈判增加强度,迅速进入最繁忙的季节,以致于龙永图和特别助理刘光溪平均每年5次去日内瓦,3次去华盛顿,两次去布鲁塞尔。由于在其中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逗留5天以上,龙永图和刘光溪养成了一个习惯,出国时只带小包,以至机场人员弄不清他们是不是真的要出国。他们把西服衬衫、皮鞋、日常洗漱用品分成两份,一份放在日内瓦,一份放在美国,托当地同事保管,以免拿来拿去。
5月10号,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闭幕,贸易部长们一致表示,支持中国尽早入世。鲁杰罗甚至宣布,中国入世已进入最后阶段,呼吁大家提速工作。6月23号,中国入世议定书中关于非歧视原则和司法审议两项主要条款达成协议,龙永图说,这两项条款表明,中国愿意遵守国际通行规则,维护多边经贸体制中的最重要的原则。8月,龙永图宣布,中国将再降关税、消除非关税壁垒、取消农产品的出口补贴,赢得与会代表的一致欢迎。几天后,喜讯传来,新西兰成为第一个就中国入世问题与中国达成双边协议的国家。紧接着,韩国、匈牙利、捷克也与中国签署了协议。
1997年国庆,中国海关总署第4次大范围降低关税,一次性降低将近5000种税号的税率,平均进口关税由23%降到17%。10月26号,江泽民夫妇访美。3天后,中美发布联合声明,宣布中国全面参加多边贸易体制符合双方利益,双方要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的关系”,并加紧谈判,使中国尽早入世。
一切显得无比顺利,但结果出人意料,中国没能在1997年年内加入世贸。
【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和欧盟谈——就是说,希望和欧盟先达成协议,以此来推动我们和美国达成协议——但是欧盟作为一个由15国组成的大的经济体,15个国家自己都有很强的声音,所以欧盟在协调15国的立场的时候,也是非常困难的。他们——我现在回想起来——他们不可能在中国和美国达成协议之前,作出一个政治决定,和中国达成协定。
1997年是喜忧参半的一年,尽管有邓小平和彭真前后辞世,但也有香港回归。就在这担忧和期盼之中,如果入世谈判能够板上钉钉,一定会使中国人喜上眉梢。但这一切落空了,中国仍需跋涉,而且必须直接迎接美国的挑战。
【节目主持人曾子墨: 1998年早春,中国代表团向WTO秘书处递交了一份将近6000个税号的关税减让表,已在中国工作组工作了12年的杰拉德主席说,这个方案是谈判取得有意义进展的标志。这一年是关贸总协定生效50周年纪念,在纪念活动上,132个世贸组织成员和31个申请入世的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出席,龙永图也在其中。而半个世纪前的创始国,半个世纪后历经12年努力还被拒之门外,个中滋味,谁能品尝。
【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我坐在世界贸易组织观察员的位置上太久了。我坐在那些观察员的席位,当我坐在一个角落的时候,我当时的心理压力是很大的。因为我一开始,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时候,我就是一直坐在中国代表团的这个席位后面,感到一种民族的骄傲。我从来没有坐在观察员的位置上去,但是我一坐坐了那么多年。所以,当时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开会,我还不愿意去开会,我就不愿意坐到那个角落里面,我就不愿意享受这样一种待遇叫做世界贸易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所有的成员都讲完话后你才有资格讲话。这是对于一个大国的代表来讲——特别是你曾经在联合国工作过的大国的代表来讲——很难忍受的一种耻辱。
1999年春天,朱镕基决定排除内外阻力,亲临前线,去美国闯一闯地雷阵。
朱镕基十分希望中美提前形成协议,一到美国,即可签字。在这个幻想破灭後,他仍要龙永图继续谈判。4月6号,大雨如注,朱镕基抵达美国,旋即以鲜明的个人风度和幽默感,打动了雨中的洛杉矶。此时,龙永图已与美国达成农业共识,中国同意美国7个州的小麦和4个州的柑橙进口中国。于是,朱镕基在东道主午餐会上对台下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要宣布一个好消息,中国和美国已经就农产品问题达成协议,这个协议是中国为加入世贸组织所作出的最重要的一部分。”午宴气氛立即变得轻松,朱镕基还风趣地说:“加州参议员范斯坦每年都要到中国来,每次都要提到柑桔问题。谢天谢地,从现在开始,她再也不会提这个问题了。”
晚上,朱镕基在南加州华侨华人宴会上观看演出,当看到孩子们的压轴戏时,他竟流下眼泪。此行的艰难,从他晚宴失仪中可以充分反映,而他的失仪,不是因为在美国遇到了对手,更主要的是来自内部的攻击。
由于开放工业,国有企业被外商打得七零八落,工业品市场主要由外资占有。如果再开放靠垄断勉强立足的电信和金融,那早晚是资本主义。如果再开放农产品市场,那等於让8亿农民失业,岂不是亡党亡国。反对入世的质疑是,为入世作“最大的让步”值不值,即使必须入世,仍可以继续谈下去,为什么偏偏选择最不利的国际气候去强求达成协议?这种质疑直接把总理的个人荣辱放在了国家利益的天平上,因而无比致命。
4月8号,朱镕基飞赴华盛顿,与克林顿举行两次会谈。由于中国人已经在农业、电信、金融领域作了巨大让步,因此无论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都以为最后拍板定音的时候到了。但节外生枝的是,克林顿慑于国会压力,偏听了几位内阁成员的建议。
【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朱总理到了华盛顿以后,当他见了克林顿总统,克林顿总统说,很抱歉,我觉得我们谈得很好,但是我这次不能签订协议。后来我听说,美国的代表团在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美国的谈判班子有很多人哭了。因为觉得他们做出了那么大的努力,眼看就要成功了,但是由于他们上层的政治决断,使这次不能够得到最后达成协议,他们的失望比我们还大。
出乎克林顿的预料,他听到的是国会和美国商界的强烈不满,抱怨他错失良机。
【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克林顿很后悔,当我们还没有离开美国的时候,克林顿就打电话给朱总理。说是你能不能够把你们的谈判班子留下来,我们做一点最后的finish touch(做最后的一点修饰)我们就可以达成协议。朱总理这个人是——你们知道——很有个性的一个人。他就跟我们说,哦,你们美国人想达成协议的时候达成协议,你不想达成协议的时候就不达成协议,我又不能那么轻易的听你的摆布!所以朱总理说,不谈了,要谈,到北京去谈!
美国人追着龙永图来到加拿大,在龙永图离开加拿大之前,美国贸易代表卡西迪打了两次电话给他,急于确定到北京谈判的时间。
【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我说是,你们也给我们一点休息的时间吧,我们还要倒时差。他说,这个事情太急了。所以我们回到北京以后第2天,美国谈判代表团就赶来了。
【节目主持人曾子墨:真的是好事多磨,一波三折,眼看着龙永图和卡西迪胜券在握,美国飞机却偏偏误炸了中国驻南使馆。于是乎,那种巨大而凄厉的声音淹没了一切。几天后,欧洲委员会副主席布里坦说,炸馆事件不会影响欧盟与中国的谈判,欧中都希望1999年年底之前解决中国入世问题。但欧盟不过是欧盟,美国毕竟是美国,中美谈判中断,中欧谈判也再次陷入低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