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kbkroac(豺狼)
整理人: wwwcwd(2001-10-30 01:01:30), 站内信件
|
香江客语:认清香港的“比较优势”
吴酩
常言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世间的优势、劣势,都是相比较而显现的。因比较的时间与对象不同,优势、劣势也会发生变化。在不断的比较中,认清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才能做到进退有据,稳步发展。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由于对比较优劣势认识不同而做出不同的选择,会造成差异很大的实际结果。在这方面,我们苦头、甜头都吃过。比如,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内地硬搬“苏联模式”,把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脱离实际地实行“赶超战略”,结果造成经济结构、城乡关系的严重失调。城乡经济比重与人口比例倒置的矛盾长期羁绊着经济的正常运行。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才逐步认清,在自然、人力和资本三大经济资源
中,现实中国内地的比较优势在人力方面,资本则是比较劣势。扬短抑长,岂能不误?于是,80年代之后,我们改变战略,抓住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积极引进外资,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创造了城乡经济同步繁荣的奇迹。而香港,也是在同一时代,在比较中发现,由于房价、工资高,香港的制造业优势已经丧失,资本优势却明显凸现,于是因势利导地将制造业大量转向内地,从而顺利完成经济转型。试想,倘若当时香港看不到比较优势的变化,以不变应万变,继续以制造业为经济支柱,那么在内地众多竞争对手的挤迫下会是怎样的下场?
如今,世界经济又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各国、各地的优劣势也必然随之进入一个新的此消彼长的变化期。准确认识香港的比较优势,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再次成为香港面临的重要课题。
认清比较优势,关键在善于比较,特别是要敏锐地把握住最新的特点和最重要的变化。当前世界经济的最新特点是什么?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在其它重要经济体系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中国内地虽然也受到一定影响,但至今仍保持着比较好的发展势头。相对香港而言,经济形势最重要的变化又是什么?一是最重要的出口市场美国在“911”恐怖事件后经济进一步下滑,二是中国内地“入世”后将更加开放。在这种新形势下,香港的比较优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哪些被削弱了,又有哪些更强化了?
先讲讲负面的。众所周知,以往几十年间,香港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沾了内地“封闭”的“光”。无论物资还是资金,几乎都要经过香港这个唯一的通道、跳板,因而“转手财”大大富了香港。“入世”,意味中国内地进入全方位开放阶段,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直通”世界,沿海城市更加便利,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香港独特优势将逐步直至完全丧失。可以说,这是香港原有比较优势面临的一次最大削弱,香港“惟我独通”的日子将一去不返。
再看看正面强化的。由于中国内地经济依然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抢先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成为世界性的投资行为,相对众多竞争者而言,香港与内地“靠近”的比较优势就显得更为突出。相比欧美,香港有“同文同种”之“近”,相比日、韩、新加坡和台湾,香港又有地理位置之“近”。而在商品经济运行中,相同条件下,离市场越“近”,成本越低,效益越高。因此,尽管香港的地理、人口状况并没发生变化,但由于中国内地在世界经济全局中地位的提升,香港的这一比较优势得到了强化。以往“近水楼台”沾的是“封闭”的“光”,现在“近水楼台”则要大沾内地持续发展之光了。加上过去20多年间,众多港商在内地打下的雄厚资金和感情投入基础,以及香港良好的海运、空运设施,相信在未来的角逐中,长袖善舞的香港是不会输于人的。
当然,“通道”、“跳板”的优势,香港也不会一下子尽失。因为,与刚刚“入世”的内地许多地方(包括沿海城市)相比,在一段时间里,香港在许多方面还具有不小的比较优势,例如法律制度健全、市场自由度大、金融秩序规范、融资能力强大、商贸网络通达、政府效率较高,等等。这些“软件”在内地的建立与成熟,还需要一个相当的过程;但国际资本大量进入内地市场所要求的各方面配套服务却是即时的。因此,香港的比较优势,使她正好能够填补这一“断层”。最近,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司长梁爱诗提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香港凭借着完善的法律体系,掌握两文三语(中、英文和普通话)的律师,再加上地理的毗邻,很有条件发展成为调解内地企业与外商间经济纠纷的法律仲裁中心。这正是基于发挥香港比较优势的一条具体思路。
面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大变动,香港需要一场上上下下的思想大“震荡”。只有通过深刻的“震荡”、认真的思考,真正认清香港的比较优势,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发展战略,动员全体港人再创经济辉煌。从固有条件看,笔者以为,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香港成为独立经济体系将越来越难,而周旋于各大经济体系之间,扮演“服务”角色的天地却很宽。亚洲经贸、金融服务中心,也许这就是香港未来的理想定位。
(人民网香港9月27日电)
人民网 2001年9月27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