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neptunefish(鱼小咬)
整理人: neptunefish(2001-10-24 21:44:13), 站内信件
|
9,鬼月談鬼說人性
農曆七月俗稱鬼月,鬼門關大開一個月,讓陰間的好兄弟
接受人間的普渡,鬼月有許多特殊的習俗與禁忌,陰陽雖
有別,鬼月的風俗、祭品、儀式在在反映出人性,中元普
渡是鬼月中的盛事,平常大都是敬鬼神而遠之,鬼月卻得
放水燈、掛幡頭廣邀水陸遊魂接受人間饗宴,是人鬼最親
近的時刻,竹南鎮民俗工作者張益銘對鬼月風俗有深入的
研究,且聽他鬼月談鬼。
張益銘表示,神鬼才說的形成,因為人們相信萬物皆有靈
,且因宗教的因素,東漢末年佛教傳入中國,佛教十八層
地獄、輪迴,以及道教的十殿閻王之說,死後會有審判、
分配輪迴的觀念深植人心,宗教信仰約束與報應思想成了
無形的道德規範,人們心理上求長生,生理上的病痛則以
鬼神為由,因而事死如事生。
他表示,農曆七月稱為鬼月,可能「七」與「淒」音近,
且民間信仰地藏王菩薩農曆七月卅日生日,地藏王為冥界
總管,信徒在七月系列盛大祭典慶祝,漸形成祭拜好兄弟
的習俗,好兄弟是指無祠的孤魂野鬼或枉死冤魂,並不包
括自己的祖先。
鬼月民眾都會備妥豐碩祭品、牲禮普渡,為使好兄弟在鬼
月期間都能享受民間的普渡,各地區大都會分區舉辦大型
普渡,避免集中一天,竹南鎮大致分三區三天舉辦,中港
地區為七月十八日,每年中港慈裕宮的放水燈已是地方一
大特色。
張益銘指出,慈裕宮每年中元普渡,農曆七月十六日即立
燈篙、上首士,首士是指地方頭人也是該廟護法,由道士
送首士燈到首士家中鬧廳,十七日則是掛幡頭、放水燈,
前者是竹紮成半圓形繫於竹上,招引孤魂的重要法器,放
水燈前都會繞境,然後才到中港溪出海口施放水燈,通知
水陸孤魂野鬼接受普渡。
早期慈裕宮的放水燈非常盛大,最多有十三首大型水燈,
每一首水燈繞境時陣頭多達百餘個,綿延數里長。但近年
來因景氣不佳,規模已大幅縮小,僅一首大型水燈,早期
主普首都有私人擔任,等於是普渡的主辦,據說連續多年
擔任主音首者隔年不是無疾而終即運勢不佳,而有好兄弟
對普渡結果不滿意作祟的說法,才改由廟方擔任主普首。
慈裕官普渡法會稱為孟蘭會啟,主普為媽祖,法會現場須
七星旗及太乙尋聲救苦天尊旗,並高掛普渡燈,燈掛得愈
高表示普渡法會辦得愈盛大,邀請更遠更多的好兄弟,因
此需視法會規模決定懸掛高度,隨即由道士作法事普渡。
一般的普渡法會一定設立大士爺,頭長雙角、口吐長舌、
青面獠牙、身著黃金盔甲,大士爺俗稱鬼王,相傳為唐朝
大學士林姜陽,告老還鄉後三餐由兩個孫子輪流送飯,每
次都賞給孫子一文錢,兩個孫子為此爭吵不休大打出手,
他的媳婦發現後生口訴他的兩個孫子,只要他死了財產都
歸他們的,兩人才未吵,卻再也不肯為他送飯。
林姜陽得知原委憤而將財產換成銀子,僱工填海不願留給
子孫,財產耗盡卻也餓死,他體型魁梧生前食量大,餓死
後更搶食其他鬼的東西,眾餓鬼求助觀音大士,觀音化成
一隻蒼蠅讓他吃入肚內予以收服,因此大士頭上都置有一
尊小型的觀音像。
大士爺旁則放有山神、土地、普陀山、翰林院、同歸所,
都是竹紮紙糊,其中翰林院是給有功於國家的忠臣義士或
戰死他鄉的烈士使用,同歸所是一般孤魂聽經皈戒的場所
,男女有別而有男堂女室。
規模較大的法會還有載運亡魂的船隻稱為亡靈船,大都為
竹紮紙糊,也有以往生紙折疊組裝而成,船上設備艙、舵
、漿、帆等一應俱全,並有水手船伕,普渡後燒化超渡亡
魂。
一般大眾的私普多在門外設案祭拜,一方面怕門神阻擋,
另方面也怕請鬼容易送鬼難,普渡前需燒更衣,更衣為印
衣飾、用品圖案的銀紙,可說是宴請好兄弟的邀請函,也
讓好兄弟享用前換裝梳洗一番,更衣燒的數量有限制,應
是準備多少好兄弟的分量就燒多少,否則燒太多造成僧多
粥少,反而不妥,但普渡後燒的更衣是讓好兄弟帶回的禮
物,數量未限愈多愈好。
普度時每道祭品都需插上香代表同意好兄弟享用,普渡桌
下則會放置臉盆裝有半桶水,並置毛巾、鏡子供好兄弟梳
洗,因該臉盆水是供好兄弟用,因此有的放人韭菜警告生
人勿近、也稱半生菜,有的會設置普渡公燈為好兄弟照路
,較慎重的普渡公燈還會放有香菸、鏡子、扇子等物供好
兄弟使用。
普渡時也會請戲團演戲讓好兄弟娛樂,但礙於經費有限,
一般民眾只好以普渡戲仔來替代,即以竹紮紙糊的戲台、
戲偶權充,代替真人演出,因此被稱為騙鬼戲,普渡後即
予燒化。張益銘說,鬼月有許多禁忌,好兄弟是無所不在
,因此野外不得隨地便溺,非不得已方便前應先說聲借過
,女人懷孕時不要跨過積水,以免有招惹好兄弟,所曬衣
物也要儘早收進屋內,防止好兄弟躲在衣物內,而遭附身
。
---- 如果可以遗忘,生命会不会更容易
-----忘川河畔
我醉欲眠君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醉约湘灵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幽冥夜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