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ogsnow617(绳绳)
整理人: yerk(2001-11-27 19:54:39), 站内信件
|
"萧峰大声道:“陛下,萧峰是契丹人,今日威迫陛下,成为契丹的大罪人,此后有何面目立于天地之间?”拾起地下的两截断箭,内功运处,双臂一回,噗的一声,插入了自己的心口。"
初读天龙八部时,不由沉浸于乔峰的凛凛威风中,感叹于他的英雄,只觉天下男儿,出色之处尽集于他一身。然而数遍天龙八部观后,不由掩卷沉思,突然考虑到一个问题:乔峰是不是一定要死?他又有没有不死的可能?
纵然,他进退维艰,生不逢时;纵然,他被天意捉弄,情义两难;纵然,他履蒙冤屈,遭人唾弃;纵然,心上人死在他的怀中,留给他一生一世的遗憾。但金庸书中的男主角,哪一个没经过千辛万苦?哪一个又能逃过生离死别?英雄如乔峰,却于不知不觉间失去了生存的勇气,而走上了绝路。
自尽,历来是没有魄力,缺乏勇气之人逃避现实而不得不选择的最后一条路。但乔峰,绝不是,谁会说一声乔峰懦弱无能,胆小怕事?相信没有人会说。可乔峰偏偏就选择了自杀,为什么?谁可以说出一个答案。
是因为失去了阿朱而致心灰意冷?还是因为身陷民族间的恩怨而左右为难?在我看来,这些不过是表面上的因素,真正使得乔峰走上死亡之路的是来自于他内心深处极其强烈的大民族主义和愚忠的思想。
何为大民族主义?看书剑恩仇录中的陈家洛与鹿鼎记中的陈近南便知一二。这两人的一生都为了所谓的反清复明而疾于奔命,而忘了无论满人汉人,同属炎黄子孙。金庸的作品中对这种大汉族主义越到后期越提出质疑,像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就震撼于黄太极的能干而摒除了所谓的陕隘思想放弃了家仇,悄然引退。
到了乔峰这里,这种思想便越发的矛盾,而带给乔峰极大的困扰。从知道自已是契丹人的那一天起,乔峰的心情便再也没有平静过,深深以此为耻,心灵上的煎熬常使他黯然神伤。乔峰的大民族主义思想不可谓不重.
即使有智光大师的一番谏言:“万物一般,众生平等,圣贤畜生,一视同仁。汉人契丹,亦幻亦真,恩怨荣辱,俱在灰尘。”但乔峰恐怕至死都没有想通,他的心中,忠义的包袱,恩情的负担,矛盾的民族斗争,层层死结,进退亦退,终于功德圆满,逼死了自已。
汉人契丹,从来势不两立。连年征战,死伤无数,满足的只是统治者的梦想与野心,苦的却是无数的百姓,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野心家的个人的斗争演变成民族的战争。以乔峰的心智,他不会不明白这个道理。而以乔峰的本领,他也大可两不相帮,找一片宁静的乐土安度于生,可惜,乔峰不能,终于为了他脑中那根深蒂固的忠君思想而选择了死亡。
乔峰对于耶律宏基可谓情至义尽,而耶律宏基对于乔峰的情份,只限于为他加官进爵,而这恰恰是乔峰最不感兴趣之事,官位越高,愁苦越深,而更加的彷徨孤苦,荣华富贵从来不会给乔峰带来快乐。乔峰曾数次救耶律宏基于危难中,更敬他为君,换回的却是无数的猜疑与屈辱。唯一的一次背叛,便用了生命去弥补。
有时看来,乔峰与令狐冲颇多相似之处,一样是至爱的人香消玉殒而永无相见之日。一样是处在恩与义的矛盾中左右为难。但令狐冲远比乔峰幸运,盈盈能为他抚平心灵上的伤口,而最终他也因岳不群的死而得到了彻底的解脱。而乔峰对他的结义兄长兼皇帝耶律宏基的愚忠与负疚之心,却至死方休。
与世无争,永享安宁,无欲无求,方是清静。乔峰固然因这气壮山河的一死而引人敬佩,却少了几分随意与明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