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医学保健>>内科>>【医学保健】>>网易社区医院 v0.85b build0210>>心理专家门诊>>心理健康>>烦恼向异性倾诉

主题:烦恼向异性倾诉
发信人: horseem()
整理人: phoenixlab(2000-10-01 03:58:57), 站内信件
当人们心中有了烦恼时,常常希望能够倾诉出来,好友的劝告与抚慰,有助于使
烦恼烟消云散。此时,倾诉也许并非期望寻求什么办法,解决什么问题,而主要
是为了满足情感表达的需求,满足心灵慰藉的需求。所以,此时倾诉者往往不是
寻求一个好参谋,而是想找一个好听众。 
   
  那么,这时同性与异性相比谁是更好的听众呢?当然是异性。 
   
  首先,两性性心理有“异性相吸”作用。为什么要男女相伴走过一生? 
  这除了繁衍生息的需要外,也是个体发展的需要,其中很大程度是心理发展
的需要。异性朋友之间的交往当然不同于夫妻或情人之间的性交往,但由于对方
是异性,当事人便比较容易缓解内心因苦恼造成的紧张和焦虑。这也是人际交往
中异性朋友的功能之一。 
   
  第二,两性性格有“互补”作用。心理学发现,在人际交往中有一个“互补
性”原则,男女双方的个性存在相反的差异时,往往相互吸引。一般说来,男人
的刚毅和女人的温柔正好可以互补,给苦恼中的异性朋友以慰藉。 
   
  第三,两性交往有“异类群体”作用。人们常常愿意在自己同类群体之外的
交往对象那里打开自己的心扉。比如,人们往往对外单位的人、外地人甚至陌生
的人更容易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是情感交往的特点所致,异类群体中的人相
对来说安全系数比较高一些。两性各自分属不同的性别群体,因而也就比向同性
袒露心迹更为安全些。 
   
  按说夫妻也是异性,也可以满足上述条件,可为什么人们有烦恼时仍愿意向
配偶之外的异性朋友倾诉呢? 
   
  首先,异性朋友比夫妻有更大的相似性。虽说人们常用“心心相印”来形容
夫妻关系,可是,现实的婚姻中由于家庭、教育、职业、阅历等诸多原因,常会
导致夫妻在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文化素养、价值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
朋友则不同,异性朋友之间的相似性使他们在各方面更容易相互沟通。 
   
  第二,异性朋友与配偶相比有较大的新异性。求新求异是人的天性。夫妻之
间长时间共同生活在一起,容易磨灭彼此之间的新鲜感,削弱了新异性。而朋友
之间,无论交往多密切,相互之间也有一种“外人”的意识,这使朋友之间能保
持心灵感应的敏锐度和彼此的热情,也会对异性诉说的苦恼给予更多的关注。 

   
  第三,异性朋友可以满足两性感情的弥散性需求。婚姻要求夫妻感情的专一
性,可两性感情有其弥散性的一面。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的活
动必须受社会规范的制约。婚外情通常是社会舆论所不容的,而异性朋友之间的
感情体验,既没有违反社会道德,也可以满足人们对两情感情弥散性的需求。 

   
  这样看来,异性朋友更是好听众的人际现象就是正常而自然的了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28.163.228]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