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医学保健>>内科>>【医学保健】>>网易社区医院 v0.85b build0210>>心理专家门诊>>心理健康>>[转帖]让“心病”不再为难你

主题:[转帖]让“心病”不再为难你
发信人: coolboyzmc()
整理人: phoenixlab(2000-10-01 03:58:57), 站内信件

   
   
  如今,许多人的物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可却感到一天比一天“活得累”。
尽管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可一旦发现自己与平常不一样,感到烦躁、焦
虑、沮丧,心理失衡甚至难以自抑时,是否知道自己已经出现了心理卫生问题?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死亡的人中有70%死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心
身疾病。有关专家说,如今危害人们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不再是传染病等生物学意
义上的疾病,而是与心理、环境与社会相关的心身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也警告说
,心身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 

  你知道“心病”吗? 
  在生活中,大多数人习惯于身体有了病便求医问药。然而对许多人来说,种
种原因在自己和他人身上引发的心理变化,存在的心理障碍,并没有受到足够的
重视,或者对心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手足无措。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健康的定义: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心理、社会
适应和道德四个方面都健康,才算是完全健康。在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部分中
,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都可以纳入心理健康之中。 
  在医学上,心理卫生的概念就是指人的心理处于一种健康的状态,心理卫生
又称精神卫生。心理相对生理而言。生理是指人体功能和活动过程,生理疾病指
人体发生了病变并影响其功能。而由于消极不良的心理状态刺激导致生理机能的
失调,进而导致生理病变,这叫心身疾病;消极不良的心理状态刺激导致高级神
经活动失调,进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这种疾病叫精神性疾病。心身疾病、精
神性疾病统称心理疾病。 
  社会对于发生在未成年人群的心理问题尤其关注。据有关研究机构对几个大
城市的在校学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有20%至30%的大、中、小学生都存在不
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另外一项研究表明,我国有70%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孩子们身上存在诸多心理问题,主要是因为偏重智力开发和过重的学业负担,对
心理素质的培育不够重视。但是,很少会有父母从心理卫生的角度去观察问题,
也很少会带子女去做心理咨询和治疗。 
  心理的问题也困扰着成年人。据一项调查结果表明:98%的城市人渴望交流
。前不久召开的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学术会议上的一份资料显示,在我国,抑郁
症造成的负担已排在各种疾病的首位。在寻求心理咨询的人当中以20-40岁的青
年居多,男女比例约各占50%。 

  “水满则溢” 
  对个人,心理的不适常常是身体疾病的祸因。而在社会生活中,考试落败,
婚恋失意,无端猜忌等导致的自杀自残,甚至危及他人生命安全的事情屡见不鲜
,这些大都是“心理症结”不能正确排解造成的。 

  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
。随着社会不断变革,人们的情感、思维方式、知识结构、人际关系在发生变化
,引发心理问题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据专家介绍,由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的
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人的盲目行为增多,加之过分追求短期效益,因而
失败的几率较高,内心失去平衡,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
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排解心理障碍。面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
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虽然我们找心理医生看病还不能像看感冒发
烧那样方便,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学会心理自我调节,学会心理适应,学会
自助,每个人都可以在心理疾患发展的某些阶段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首先是掌握一定的心理卫生科学知识,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其次
,是能够冷静清醒的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特别是主观原因和缺欠,安排好对己
对人都负责任的相应措施;另外,是恰当的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选择适当的就
医方式和时机。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心理健康、人格健全,不仅要拥有良好的智商,还要有良
好的情商。在出现心理问题时,人们开始引起重视并寻求咨询和医疗,这是社会
文明进步和人们文化素质提高的一种表现。据专家介绍,生活条件越好,文化层
次越高,人们对心理卫生的需求也就越迫切。随着文化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卫
生服务的完善,解决“心病”会有更多更好的渠道和办法。 

  坦然走进心理诊室 
  在生活中,当你发生心理问题而自己不能排解时,你有没有想过去找心理医
生呢?大多数人的回答可能是否定的。而一些不良情绪的出现,极有可能是某种
心理疾病或生理变化的反映。因此,遇到心理问题去找心理医生,理当成为现代
人必须具备的常识。 
  心理医生与其他医生的根本区别在于,心理医生是通过探究每个人的内在气
质、性格和环境、面临的困难等具体的因果关系,通过引导、启发、转移、排解
等方法达到缓解心理压力的目的,并能给予积极的治疗建议。对于患者而言,心
理医生是一个平等的交谈伙伴,他所给予的心理治疗建立在对人本质的理解的基
础上,是深层次的心理治疗。 
  如今,人们逐渐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社会的相关服务也在加强。有些大
医院开始设立心理咨询门诊,一些单位和社会团体开办心理咨询机构,报纸、电
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也积极参与,或开辟心理咨询专栏,或进行专题讲座。这
些形成了医疗心理咨询与社会心理咨询共存的局面。也许,在心理诊所门前,人
们仅仅需要“有病求医”的那份坦然。 
  有专家强调,心理咨询是一项高智商、高科学知识含量的脑力劳动,绝非一
副热心肠就能胜任。一个合格的心理医生应经过专科训练,有医学、心理学方面
的知识,对伦理、德育等方面也应有深层次的研究。他提供的服务不再是一般性
的安慰、鼓励和说教式的指导,而是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和深层次的心理干预。
要使心理卫生这项事业得到健康发展,心理医生必须走职业化的道路,心理医生
的劳动应该体现其特殊的价值。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正在进行重大改革。从长远目标看,根据我国居
民疾病构成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只有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的“生物——社会——
心理”医学模式,在广大的社区实行全科医生制度,从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
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注重对生命内在质量的关怀,注重对人性的关怀,才能
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需求。 
   

--
         ~风起的日子~
                ~有你陪伴~
                     ~我永远不会孤独~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11.165.101]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