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artin_1978(小帅哥·大懒虫)
整理人: hearter(2001-11-06 18:14:14), 站内信件
|
有朋友曾经说过,“我结婚的理由多了去了。比如上网没人管,用钱不受限,交友随你便……诸如此类,总之,是对自由的向往让我结婚。”
闻此言我莫名诧异,钱钟书先生不是将婚姻比作围城吗,并断言,城里的人要冲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可见婚姻与自由势成水火,结婚则是自由之终结。
朋友面有得色,徐徐道来,“并不一定每个人都会认为婚姻是围城。对于在家教很严的家庭里长大的人来说,他们希望的是在围城中寻找一种相对的自由。就如我。”
我释然。
其实,人们结婚的目的可能不尽相同。有为民族利益的,如昭君出塞、文成进藏;有为美丽爱情的,如徐志摩和陆小曼、郁达夫与王映霞;有为家族势力扩张的,如蒋介石与宋美龄;还有为改变生活境遇的,如当今社会流行的傍大款者。当然,更多的便是如你我般的普通人,被一种惯性裹挟,时候到了,结婚吧……
有人把结婚比作一场交易,一般来说,打算进入或已经进入了婚姻状态的人,会不断地进行婚姻交易成本与赢利的“核算”。如果婚姻“双赢”,那么这个婚姻是美满的、可以长久维持的;如果有一方觉得“亏本”了,那么这个婚姻就有问题;如果婚姻双方都觉得“亏本”,那么这个婚姻就必然解体。
于是,在评估婚姻的时候,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鲁迅说,贾府里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
林妹妹有痨病,经常咳,小心眼,不会干活,焦大娶来何用?
宝玉却认为,林妹妹不讲“经济”一类的“混帐话”,和自己一样喜欢读“闲书”,情投意合。“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不娶她宁可当和尚。
焦大和宝玉的“秤砣”不一样,每个人的都不一样。评价婚姻,衡量的秤砣就是你的价值观。
所以,人要结婚,就是要从婚姻生活中获得高利。
女人付出年轻与美貌,期望得到男人的成就和安全;男人付出热情和执著,期望得到女人的温柔与体贴。
当回报与付出相互平衡时,婚姻就“你好我好大家好”;反之,这该死的婚不如不结!
---- 很忙很忙,忙的不仅仅是工作;很累很累,累的不仅仅是身体……
繁忙的都市中,不禁常想,城市中还有我的一席之地,实在很是幸福了!
何况,我还有那么多的朋友……
因为有你们,在这个城市中,我还觉得快乐,所有的忙和累也都变得值得许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