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医学保健>>内科>>【医学保健】>>网易社区医院 v0.85b build0210>>健康咨询中心>>养生与长寿>>内经》与中医养生学

主题:内经》与中医养生学
发信人: lideshuai()
整理人: phoenixlab(2000-11-29 23:42:05), 站内信件


    在《内经》以前,养生学处于实践阶段,尚无系统养生理论可言。《内经》
的问世,使中医养生学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蓬勃发展。因此在中医养生史上,《
黄帝内经》的成书是一块里程碑。它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基础。 

《内经》对中医养生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一、强调精、气、神为人身三宝 

    《内经》认为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
”(《灵枢· 经脉篇》)。同时,精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动力,是身体强壮
、不老延年的本源,“夫精者身之本也”(《素问·金匾真言论》),“精气夺
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气,指精微物质,又指脏腑活动的能力。气
又分为精气、真气、宗气、营气、卫气、脏气、经气。人的生命结束就是“五脏
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灵枢·天年篇》)。神为生命活动现象
的总称,是精神、意识、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集中表现。“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由是,精、气、神谓之为人身“三宝”
。因此后世养生家多注重养精、益气、治神。

二、划分了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不同时期

    《灵枢·天年篇》把人的生长发育衰老分为十个阶段,每一阶段为十年,其
谓;“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
;肌肉方长,故好趋。 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
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
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
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
,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
,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也基本上是采用
了十年为期的划分法。而在《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则以男七、女八为周期。
这些方法既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人体生长、发育、衰老的周期划分,又为以后
中医养生学及老年病学提供了借鉴。

三、确立了“天人相应”的养生原则

    《内经》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所以养生的要旨是“顺四
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灵枢·本神篇》),并提
出了著名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四时顺养原
则。

四、创立经络学说,为气功养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虽然成
书早于《内 经》,但内容简单,尚属原始的经络学说。而《内经》的经络学说则
较为完整。它分为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内容,尤为可贵的是指出经络的作用为
“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灵枢·本脏篇》)。能够“决死生,
处百病,调虚实”(《灵枢·经脉篇》),这些均是气功练功、治病、养生的理
论基础。 

五、总结、保留了战国以前许多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和原则。

    如“恬淡虚无,真气从 之,精神内守”(《素问·上古天真论》)就是对道
家练功法的总结,“七损八益”(《素问·上古天真论》)保留了古代房中术的
精髓。其次还提出了食养与食疗、动静结合、形体锻炼等行之有效的养生原则与
方法。

    总之,《内经》对中医养生学的贡献是巨大的,它牢固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
理论基础。 自此之后,尽管中医养生学在理论上有所提高,在方法上有所创新,
但其大旨却是始终以《内经》为宗始的。

--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李子?李子!
                                甜涩谁人知?
欢迎光临我的主页:http://suco99.top263.net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0.36.243]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