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开卷有益>>K专栏·原创>>zhut123专栏>>读书杂记

主题:读书杂记
发信人: zhut123(醉魂)
整理人: i_am_trueman(2001-10-28 10:22:41), 站内信件
这段日子我飞速地翻阅大量的小说,就象平时嗑瓜子的态度一样,从来不会细细嚼了,总是扔一把在嘴巴里连壳带肉一起咽下去,不是当精品读的,是当故事看的,给烦躁的生活打打岔。
 
1,乌鸦
 
平心而论,这在我眼里应该算是结局相当优美的小说,死了一个爱着女人所有的青春,爱着所有青春的女人的老人,本来并不需要挽救什么爱情的,只是换回了一个势利女人的同情,和另一个势利女人的漠然罢了。女人在这世界原来就是一种势利的动物,在这点上,并不比任何一个男人更清高,只是我不太毫无来由的势利与争风吃醋,这些女人在开始似乎就开始不可理喻地撒谎欺骗,用美色交换,让我着实的不习惯了一阵子,到结尾才算是明白了,原来这些相互嘶咬的女人总是有些柔软的,固然我仍然不明白她的坚硬原本来自何方。
 
 
2。鼠疫
 
加缪的这部小说应该是家喻户晓的,但我一直到上个月才看它,实在是因为大部分时间的我很懒于思考。
这的确是一本惊人的著作,不玩什么喧头的意识流、后现代,它平朴的语言只是讲诉一个因为鼠疫而被封城的城市,一个忠实的医生不得不置刚在外地死去的妻子不顾,全心全意地投入战争,一个记者,原本充满了好奇心,当得知封城的消息后却千方百计地要钻出城去,因为他的未婚妻还在外面牵挂着他。
 
灾难的实景描写是恐怖的,街上到处都是死去的老鼠,渐渐发展成人们都被关进了医院隔离,每天都有人大批地死去,肚子肿涨着,掩护亲人们的人大哭着望着医生和警察带走他们患病的亲人治疗隔离,而这样的分别实际上意味着永远的别离。
 
最意味深长的应该是那个异乡人在长期与医生并肩战斗过后,在鼠疫退潮的当夜静静地死亡,坐在阳台上闲聊的风雅还没有过去,对方已经成了摸触不着的影子了。
 
 
3。上海宝贝
 
虽然看的时候做好了极大的思想准备,可看完还是忍不住要笑,这本书比起她的《蝴蝶的尖叫》不知道要含蓄了多少,竟然反倒落下了遭禁的结局,不过,这也从某方面成就了卫慧,总是利弊参半吧。
 
只不过是个女人,性无能的男友,性功能齐全的健康情人,他们的故事并不值得没完没了的讨论,还要象某些评论一样,上升到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的国际形象地步,让我不由不想起吴晗的海瑞罢官来,虽然事情本身不同,但批判手法一样——“上纲上线乱扣帽子”。
 
倒是李寻欢说的不错,若是颠倒一下,德国男友性无能,中国情人健康,那就少了一半骂的人了。再把卫慧变变性,估计中国的《挪威的森森》 也就诞生了。
 
4。《马丁伊甸》杰克伦敦
 
这本书实在是值得一看的,虽然比起加缪的叙述手法,我个人觉得有些不够平和,而比起他自己的《热爱生命》来,也少了份生命力的强烈震撼。
 
马丁因为爱上了资产阶级出身的露丝,拼命地学习纠正自己的英语,拼命地想从自己的工人阶级中脱离,他是为了爱情而追求事业的,在他天真的心里,去除了爱情,事业名声便完全一分不值。
 
马丁的写作计划在任何人眼里都是种狂想,当然,一个小学都没有上完的穷人家的孩子想当作家,连说话时都不时地犯语法错误,显然能以让人相信。
 
露丝在爱上了他强有力的精神以及工人特有的体魄之后仍旧是离开了他,为着有人诬陷他是社会主义者。他的稿子遭到不停地退回,他的路走的山穷水尽,就想要回海上了。
 
但是渐渐地他的文章被采用了,他出名了,所有退过稿的编辑再回来找他,就连当初曾经爱过他的露丝也借着当初的名义悄悄在夜晚潜入了他的房间——这可以想像,对爱情本身是个多么大的打击,灵魂就此被社会地位和金钱取代,剥离,剩下的都是一堆物质的肉。
 
马丁自杀了。他原本不会绝望的,如果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的话。这就是理想主义者的结局,任何一个年代都这样。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