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aiyun.lin(開元)
整理人: qiang-1973(2001-10-14 15:44:22), 站内信件
|
(星島日報報道)本港經濟下滑﹐失業上升﹐有負資產人士更不堪壓力而自尋短見﹐眼見有市民意志消沉﹐香港首富李嘉誠昨日以自己的奮鬥經驗﹐勉勵香港人要保持信心。「負資產的人可能只是有層樓負資產﹐我卻試過甚麼資產都沒有﹗」他回憶自己於一九四零年來港時生活困苦﹐初中一時已被逼輟學﹐更同時患有肺病﹐雖面對逆境但自己沒有任何抱怨﹐反而不斷進修增強自己能力﹐故現時市民也應該自強不息﹐進一步接受教育﹐以提高競爭力及謀生能力﹐配合知識型經濟的社會。
獲頒本年度大紫荊勳章的長實集團主席李嘉誠﹐昨日出席勳銜頒授典禮後﹐帶喜悅的心情與在場記者暢談自己的奮鬥經驗。對於香港目前面對的經濟困境﹐他勸喻市民不應再緬懷九七年前的泡沫經濟﹐更形容那種狀態是不正常的。
對負資產業主及失業人士面對逆境的痛苦﹐李嘉誠表示非常同情﹐說自己也曾捱過較負資產人士更艱苦的日子。他指自己四十年前來港時﹐面對的困難比香港目前最困難的百分之十人士還要大﹕「我讀書至初中一就被逼輟學﹐出來社會工作﹐同時患有肺病﹐但我一方面努力工作﹐另一方面不斷進修﹐沒有任何抱怨。」他認為面對逆境時最重要有信心、上進、具毅力﹐不要只埋怨政府﹐怨天尤人。
「假如我不是一邊工作﹐一邊求學問﹐絕對不會有今日的我﹗」他說﹕「如果我今日一無所有﹐就算我去打工﹐相信都一定有人請﹐面對任何逆境最緊要保持信心。」
李嘉誠憶述﹕「我從來沒有一天對前途失去信心。」他說在四十至六十年代期間﹐政府也沒有為市民提供任何幫助﹐他亦一樣自己靠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及前途。但現時許多市民每次遇到不如意事情﹐就埋怨政府這樣不做﹐那樣不做﹐他不禁道﹕「究竟香港人的拚搏精神去了哪兒﹖」
他嘆謂﹐現時有很多月薪五、六千元的工作沒有香港人願意做﹐若有機會在領取綜援或做一份月薪五千元的工作之間作出選擇﹐「我一定會工作﹐因為有工作就自然會在社會中學習新知識」。李嘉誠給一眾記者一個建議﹕「如果我是你﹐原本已有一個學位﹐再多讀一個學位都沒有所謂﹐要多工作做生活才充實」。
問及他會否遷冊外地﹐他表示香港是他的家﹐他熱愛香港﹐以香港為基地。他說雖然集團目前的七成利潤是從香港以外的地區賺取﹐稍後便可能達至八成﹐但「企業的根一定留在香港」﹐絕不會將基地遷離。事實上﹐現時集團的僱員人數達至「歷史的高峰」。
他更承諾未來「賺得少的業務也不會結業﹐即使蝕少少都會盡全力繼續做下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