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诸子百家>>>>三国时的道教

主题:三国时的道教
发信人: ares_zhanyong(左马拥孙抗曹)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3 16:24:00), 站内信件
于君道  
三国时道教的一个道派,流传於东吴一带,存在时间不长,托教祖于吉之名而传道,从北方流入江南。于吉是东汉著名道士,为传授《太平经》者之一,表明于君道和太平道有关,或为太平道的一个支派。三国时,于君道传到东吴,时有道士于吉,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奉事他。为防止于吉「幻惑众心」,孙策将其杀掉。这个道士于吉显然是假托东汉于吉之名而传教,在其死後,奉事他的人并不认为他已死,而称其尸解,仍祭祀求福。在于君道衰落後有李家道在江南的兴盛。  

李家道  
魏晋时的一个道派,活跃於江南一带。据《抱朴子·道意》记载:吴大帝时,蜀中李阿穴居不食,号称八百岁公,後不知所在。此後有一个叫李宽的人,到了吴国而操蜀语,能祝水治病,病者多愈,於是远近都说李宽即李阿,共称他为李八百。自公卿以下都云集其门,後来者不能得常见,但拜其外门而退,避役的吏民依宽为弟子的恒近千人。宽所奉的道室叫做「庐」,宽後得温病,托称入庐斋戒,遂死於庐中。信徒称其化形尸解,并非真死。李家道起源於四川,三国时在吴国广泛传播。以祝水神符为人治病,与张陵天师道相类似。李家道比起早期五斗米道来更为成熟,已传播到社会上层,到东晋葛洪时仍在江南盛行。晋以後李家道在历史舞台上逐渐消失,大约与天师道合流的缘故。  

帛家道  
魏晋时的一个道派,活动於北方及江浙一带。帛家道的来历还不太明确,依据史料只知与帛和有关。帛和被列入《神仙传》,据称曾传授于吉《太平经》,似与太平道有一定关连;帛和又曾得《三皇天文大字》、《五岳真形图》、《神丹方》,帛家道曾传《三皇内文》和《五岳真形图》。魏晋时,北方中原和江浙一带道士即以帛和之名在民间俗祷的基础上发展起帛家道。帛家道与天师道也有联系,东晋时向上层社会发展,同天师道及上清派逐步融合。  

丹鼎派  
又称金丹道教,是对道教中以炼金丹求仙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最早由古代的神仙家、方仙道发展而来。丹鼎派流传至今的早期理论著作是《周易参同契》,该派奉为万古丹经王,对後世炼丹家影响极大。魏晋时,葛洪进一步发展了金丹派神仙道教,对其作了理论上的总结。南北朝隋唐,丹鼎派以炼外丹为主要特徵。宋元以後,由外丹转向内丹。全真道南北宗都属修炼内丹。丹鼎派从追求长生不死的目的出发,推动了我国古代化学冶炼、气功养生学的发展。  

符箓派  
符箓派又称符水道教,是对道教中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早期的五斗米道、太平道,以後的灵宝派、上清派,直至正一道都属於符箓派。该派自汉魏以来一直是道教主流,宋元时顺应新潮流对旧的教理教义进行了革新,并产生出神霄、清微、净明等新的符箓道派,使符箓方术有了新的发展。元以降,符箓派统一於正一道。该派由古代的巫鬼道发展而来,用符箓祈禳,以消灾却祸、治病除瘟、济生度死等为职事,与中国民间生活习俗联系较密切。  

正一盟威道(五斗米道)  
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沛人张陵於蜀中创立正一盟威道(俗称五斗米道)。据《三国志·张鲁传》、《後汉书·刘焉传》等史书记载:张陵于顺帝时入蜀,学道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境内)中,造作符书,向百姓传教。受其道的出五斗米,当时被官方称为「米贼」。五斗米道的创立与当时西南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有一定关系。近人向达以五斗米道信仰天地水三官,联系前秦氐族苻坚、後秦羌族姚苌笃信三官的事实,认为张陵入蜀鹤鸣山所学之道是氐羌民族的宗教信仰,而缘饰以《老子》。近人蒙文通也认为:天师道原为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汉末西南民族向北迁徙,氐人等民族北入汉中及汉水上游,五斗米道亦於此时传入汉中。五斗米道的创立既有燕齐滨海地域神仙文化的内容,也有西南少数民族的巫教成分。古代中国的部落都信仰巫鬼,而以氐羌苗等巫风最盛,《山海经》中对此有较多的记载。张陵在西南少数民族环境中学道传教,难免不受少数民族原始巫鬼教的影响,吸收其中某些内容,以便更多地招徕少数民族人的信仰。另一方面,张陵又对原始巫鬼教进行了改造,与燕齐神仙文化相结合,产生了具有新特色的五斗米道。张陵将其道传给儿子张衡,张衡又传其子张鲁。他们祖孙三人被後世道教呼为「三张」,称张陵为天师,张衡为嗣师,张鲁为系师,即所谓「三师」。张陵创道的事迹历史记载很少,张衡仅是提及,事迹较详的是张修和张鲁。《三国志·张鲁传》注引鱼豢《典略》说:光和(公元178?84)中,汉中有张修,为五斗米道。  
教病人叩头思过,饮符水,加施静室,使病人在室中思过。又让人为奸令祭酒,祭酒主持《老子》五千文,入道者都修习,号为奸令。又有鬼吏为病人请祷,方法是书写病人姓名,说服罪之意,作天地水三官手书,病人出米五斗,故鬼吏又号称五斗米师。一般百姓,「竞共事之」。後来张鲁到汉中,袭杀张修,因百姓信行张修之道,便在其基础上加以增饰。教入道者作义舍,以米肉置其中以供行人。又教道民自隐,有小错的修路百步则罪恶除去。又按照月令,春夏禁杀,又禁酒。张鲁自号师君,初来修学道者叫鬼卒,学道较久而虔诚者叫祭酒,各领道众,多的叫治头大祭酒。张鲁在汉中实行政教合一制度,雄据巴汉近三十年,民夷便乐,至建安二十年(公元215)投降曹操,五斗米道也随之传往北方中原地区。以後随著晋的统一,它又向东南沿海传播,从而遍及全国。大书法家王羲之父子,也曾加入五斗米道。  

清水道  
五斗米道的支派,托称为张天师家奴所创。清水道以清水为人治病,据《三天内解经》说:在清明求愿之日,向一甕清水烧香礼拜,认为道在水中。据载,东晋简文帝司马昱先事清水道师,道师即京都王濮阳,他曾为简文帝求子,又曾以清水为人治病。清水道的道法仍属道教符箓派。



----
华夏英烈气长存,  
煮酒举杯论英雄.  
纵横三国谁敌手?  
神龙左马骜网游.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