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医学保健>>内科>>【医学保健】>>网易社区医院 v0.85b build0210>>外科>>普通外科>>談消化系癌症的預防與早期偵測

主题:談消化系癌症的預防與早期偵測
发信人: tedyboy()
整理人: phoenixlab(2000-10-03 10:35:35), 站内信件
    如何預防癌症,如何在癌症發生的初期就發現它,使它不致於進行為
末期癌,以挽救更多的生命,是非常重要的議題。

    在十大惡性腫瘤的死因中,消化系癌症佔了三位,而且始終是排名在
前六名以內,可見它的發生率頗高,他們分別是肝癌、大腸直腸癌與胃癌。
茲分別介紹如下:


一、肝癌:

    衛署八十六年統計資料中,肝癌是台灣地區癌症死因之第二位,由於
台灣地區B型肝炎帶原者有17%以上,國人每年約有5000人死於肝癌。有些
人比較容易發生肝癌,我們稱這些人為高危險群患者,因為他們需要特別
小心防範癌症的發生。這些人包括肝硬化、慢性B型肝炎或C型肝炎帶原
者,以及家族中有人得肝癌者。台灣地區肝癌患者80%-90%有B型肝炎帶
原,故B型肝炎是國人肝癌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其發病年齡平均約在五十
五歲。

   而C型肝炎也是引起肝癌的原因之一。最近研究指出,B型肝炎表面
抗原陰性之肝癌患者,65%有C肝炎,其發生肝癌平均年齡約在六十五歲。

    初期肝癌幾乎沒什麼症狀,故建議高危險群患者應每四個月到醫院追
蹤一次,抽血檢驗甲型胎兒蛋白和肝臟超音波掃瞄,若有懷疑罹病再進一
步作血管攝影、電腦斷層攝影或肝穿刺細胞學檢查,以確定診斷。

    由於醫學的進步,早期肝癌的治療效果很好,有的肝癌可治癒,有的
患者可延長多年壽命,主要的治療方式有手術、血管栓塞與局部酒精注射,
應與專科醫師討論,切勿迷信偏方,拖到末期不可收拾的地步才來就醫。

    衛生署自民國七十三年七月開始新生兒的B型肝炎疫苗接種計劃﹝我
國是全世界第一個實施這種計畫的國家﹞,雖然用了大筆的經費,至今卻
證明是一個睿智的決策,不但將台灣下一代的B型肝炎帶原者從17%減少到
1%以下,﹝這樣的成績傲視全球﹞,

    而且也使下一代的肝硬化、肝癌患者減少到與先進國家相當,因此也
節省了將來龐大的醫療社會成本。

    除新生兒接受B型肝炎疫苗接種外,避免不必要的打針、輸血、針灸、
刺青,避免酗酒及食用不新鮮的花生或豆穀類﹝可能含黃麴毒素﹞是預防
肝癌的方法。


二、胃癌:

    胃癌在消化系癌症中排名第二,僅次於肝癌。在所有惡性腫瘤的死因
中,胃癌始終排名在前五名以內,可見它的發生率頗高。胃癌的成因中,
飲食是最重要的因素,日本在胃癌方面的研究相當深入,其研究顯示醃漬
食物可能是造成胃癌的主因。其他高危險群計有萎縮性胃炎,惡性貧血,
胃癌或大腸癌家族史,A型血型,曾經接受胃切除手術已超過十年以上者,
吸煙者,低社會經濟階層者,及以前得過胃癌經過治療後的患者。這些人
得到胃癌的機率都比一般人略高,最近的研究也發現孩童時期胃內感染幽
門桿菌可能會增加胃癌的機會。 

    一般而言,胃癌早期不一定有什麼特別的症狀,病人多半是因為上腹
痛,腹部不適,或者因胃出血去醫院照胃鏡而意外發現的,因此很多人發
現時已經是末期了。因為胃癌如果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非常的好,
而且再發率極低。所以如何早期發現。

    胃癌是非常重要的常識。當患者屬高危險群或50歲以上病人有疑似症
狀時﹝上腹痛,腹脹,食慾不振,貧血,吐血,解黑色大便,或是不明原
因體重減輕時﹞,就應接受胃鏡或上消化道X光攝影檢查,才能在早期便發
現胃癌。

    什麼食物較易會造成胃癌?一般而言,醃漬或添加硝化防腐的肉類﹝
肉乾、火腿、香腸﹞,醺烤的食物﹝尤其是燒焦的肉類﹞,及抽煙、喝酒,
都較容易促進胃癌的發生。反之食用牛奶和新鮮的蔬果則對胃有保護作用。
美國在三零年代發明冰箱之後胃癌的人數逐年減少,因為冰箱溫度低,細
菌不易滋長,較能保持食物的新鮮。因此不新鮮的食物,尤其是肉類,應
該少吃,吃剩的食物一定要放冰箱,貯存時間太久的食物應丟棄。

    手術切除仍是目前治療胃癌最主要的方法。另外少數早期胃癌患者,
可嘗試用內視鏡切除或局部雷射治療。早期胃癌手術治療的成績非常好,
五年的存活率高達90%以上。至於晚期胃癌,手術加上輔助性化學治療也
可以達到20-40%的五年存活率,因此一旦診斷為胃癌,皆建議積極治療。 


三、大腸直腸癌:

    五十歲以上的患者如果有便血、大便習慣改變、貧血、肛門覺得糞便
解不乾淨、腹部摸到硬塊、或是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等現象,就應注意有大
腸直腸癌的可能性。其高危險群包括大腸直腸癌家族史,大腸直腸癌術後
患者,大腸曾發現息肉者,胃癌、甲狀腺癌、乳癌患者,及潰瘍性結腸炎
患者。

    除基因遺傳的因素之外,大腸直腸癌與食物也有密切關係。現代人高
脂肪、高膽固醇、高熱量、以及低纖維的飲食習慣,正是大腸直腸癌病患
日漸增多,且發病年齡逐年下降的原因之一。因油脂會刺激膽汁大量分泌,
而膽汁中的膽酸被腸道細菌分解產生致癌物,而且低纖維的食物容易造成
便秘,使致癌物與腸壁接觸時間延長,日積月累終於形成癌病灶。

    若要早期發現大腸直腸癌,建議五十歲以上的人每年做一次糞便潛血
檢查。

    如果有大便習慣改變、肛門裏急後重、或是不明原因體重減輕等現象,
應儘早找專科醫師討論是否需作進一步檢查。 

    而高危險群患者應每半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並到醫院找專科醫師
安排一次大腸鏡或大腸鋇劑X光攝影檢查,若發現息肉則應立即切除。若檢
查正常,則須依醫師建議日期定期追蹤。

    大腸直腸癌的預防方法,應儘量吃低脂食物,以植物油取代動物性脂
肪,多吃高纖維食物﹝新鮮蔬果及胚芽米、糙米、全麥﹞,少吃精緻零食,
少吃高熱量甜食或油炸食物,並避免便秘超過三日以上。 

    其他消化系相關癌症還有口咽癌、食道癌、膽囊癌、胰臟癌、膽管癌
等。茲分別介紹如下:


四、口咽癌:

    口腔癌位居男性癌症死亡排名的第五位,其發生與吃檳榔、抽菸、喝
酒等有密切關係,據統計,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口腔癌病人有嚼食檳榔的習
慣,國人男性嚼食檳榔比率則高達百分之十六;隨著吃檳榔人口的增加,
預期口腔癌發生率將持續上升,故口腔癌之防治以減少吃檳榔人口為首要
重點,而口腔癌的早期診斷及適當治療,將可延長口腔癌患者的存活率。
建議有檳榔、抽菸、喝酒習慣者應戒除,並定期至牙科檢查口腔。若有長
期不癒的口腔潰瘍或流血,則應盡快就醫。


五、食道癌:

    前蘇聯地區、中國、日本、中亞地區及南非人民是食道癌的好發地帶,
喝烈酒或吸菸的男性,低社會經濟階層,從事金屬業,長期食道炎的病人
是高危險群,好發於四十歲以上,多數發現時已相當末期,不易治療。其
最重要的早期症狀是吞食時食物難以下嚥,或吞食時有異物感或疼痛。高
危險群一有懷疑就應檢查,以免延誤病情。

    其他如膽囊癌、胰臟癌、膽管癌等皆不易早期發現,因為幾乎沒有症
狀,因此年紀大的人平時生活保養以及定期做健康檢查是非常重要的。

    由上文可知,飲食、生活習慣與癌症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尤其現代人
的飲食過度精緻,生活壓力大,普遍缺乏運動及農藥汙染等問題,使癌變
機會大大增加。因此,如能藉改變飲食、生活習慣以增強可能之防癌能力,
可減少相當多的癌症發生。


貯存與烹調:

   中國人是非常重視吃的民族,在此先談一些食物的防癌。老年人經歷
過戰火與窮困,養成了不浪費食物的習慣,隔夜菜照吃,眼睛視力差了,
食物發霉了可能看不見,味覺退化,吃到不新鮮食品也吃不出來,這就會
在不知不覺中吃到一些致癌物。

    因此,最好的方法便是一次買少一點食物,不要堆一大堆在家裡發霉,
而且少吃醃製、罐頭食品。吃剩的食物一定要放冰箱,貯存時間太久的食
物應丟棄。

    肉類儘量少吃油炸的,如鹽酥雞、炸雞、炸排骨等。因為高溫使油脂
在高溫下裂解,易產生致癌物質,而高溫油炸使肉類蛋白質及氨基酸裂解,
產生胺類衍生物,也有造成實驗動物產生肉瘤的報導。

    以炭火燒烤肉類時,其中的油脂滴在炭火上,會產生有毒性的〝多環
芳烴〞隨煙燻揮發,又吸收回食物中,故吃炭烤肉魚類時常有一種特殊風
味,但此種化合物卻是致癌物質,所以烤肉時時最好用錫箔紙包起來烤,
肉與炭火也不要太接近,燒焦的部份不要吃。

    花生、豆類、玉米等貯存在濕熱環境中,易滋生徽菌,而產生黃麴毒
素,黃麴毒素是很強的致癌物,亞洲、非洲地區的肝癌常與之有關,因此
食物要妥善貯存。


食品添加物:

    製造香腸、臘肉、肉乾、火腿、醃肉等肉類製品時,為了抑制細菌生
長,同時增加肉類製品特有的紅色,常添加硝酸鹽亞硝酸鹽(Nitrite、
Nitrate)。此類保存劑是一種合法的添加物,在允許範圍內使用對人體應
不致構成威脅,但若商家不合規定過量添加,或長期大量吃這類肉品時,
則會對人體產生危害。這是因為硝酸鹽、亞硝酸鹽在胃液中或與腸道中之
細菌作用時,可與蛋白質的酸解物-胺相結合、而形成一種致癌物─硝酸
胺類的化合物(Nitrosamines、Nitrosamides)。如果胃粘膜長期與此類化
合物接觸,可能引發胃內細胞突變,進而演變成癌症。但是如能同時吃下
足夠的維合生素A與C。

    時,則有抑制此種結合的作用。因此如於食用加工肉、魚類食品時,
能同時配合吃富含維生素A與C的蔬菜水果,將可減少致癌物產生的機會。
反過來說,吃這類肉製品時如果同時食用養樂多、優酪乳等富含酵母菌的
食品,則形成硝酸胺類化合物的可能性反會增加。 

    另外因為國內的食品管理不如先進國家完善,民眾常買到許多未經登
記的加工食物,都含有成份不明的添加劑,許多路邊攤的蜜餞,傳統市場
加著色劑的醃菜、罐頭,漂白過的麵,加硼砂的肉丸,一再回鍋的熱油所
炸的食物,都應小心分辨再食用。東西好吃不一定健康,購買食物時應注
意標示的日期及成份,並慎選信譽良好的品牌,才不會誤食致癌的添加劑。


飲食及生活習慣:

    未加工之豆類、高纖維食物如全麥、糙米以及五穀雜糧根莖類、及新
鮮的蔬菜、水果都富含纖維質,能促進腸道蠕動,並刺激糞便快速排出,
減少致癌物與腸道接觸的時間,並沖淡腸道內致癌物質的濃度,因此纖維
質攝取多的人們得癌的機會比較低。此外研究亦發現自然界中有多種食物
可減少癌症機會,如:十字花科食物﹝青花菜、花椰菜、芥蘭菜、芥菜、
高麗菜、青江菜、甘藍菜、小白菜、白蘿蔔等﹞及含硫之食物﹝洋蔥、大
蒜﹞等,這些蔬菜可以多吃。 

    經常應酬者飲食過量,脂肪、熱量攝取過多造成肥胖,與結腸癌、乳
癌及其他之多種癌症有關。吃太多的肉類,攝取過量動物性脂肪,同時蔬
菜水果及卻又吃得太少,酗酒吸菸又沒運動,這些都大大增加了癌症發生
的機會。

    一般四十歲以上的民眾應可考慮定期作健康檢查或防癌篩檢。篩檢之
項目一般包括胃鏡檢查﹝或上消化道X光攝影﹞、女性子宮頸抹片檢查、乳
房檢查、大腸X光攝影檢查加上直腸鏡檢查(或大腸鏡檢查),肝臟部位超
音波檢查....等。至於高危險群,則必須針對可能罹患的癌病及早作防癌
篩檢。早期發現癌症是防癌工作的另一重點,藉由篩檢,可於癌症發生初
期即診斷出來,預後多半很好。

    最後,聖經上說:「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一個
人的心情若常保持輕鬆愉快,則他的自律神經、內分泌系統及免疫系統都
會運作正常,自然不易得癌症。因此,培養積極樂觀的人生觀,適度休息,
享受各樣美善的事物,行善助人,將使身體心靈都健康美好。

--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
胄惺?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BR>※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4.36.73]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