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八桂飘乡>>【八桂休闲】>>【观光游记】>>诗意地栖居

主题:诗意地栖居
发信人: 7664002(源儿JJ)
整理人: yujinxiang.(2001-10-12 16:11:16), 站内信件
    有一位同事是内蒙古人,十几年前他所在的部队到我们那个县城招兵,他与本地的一位女孩一见钟情。爱情让他远离家乡,涉过千山万水,来到江南这个很小的山区县,与他心爱的女子生活在一起。   
                    
  前不久,他带着妻小回了趟内蒙古,归来时带回了两大包家乡的土特产和一大叠的相片。吃着那种甜甜酸酸的干果脯,看着一张张那个游牧民族的照片,突然想起以前见过的一幅油画。   
                    
  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原,丘陵缓缓起伏,土地上线条的变化宛如童话中不可思议的幻境。天与地之间只有一条微微起伏的地平线,有一棵孤独的树,长在漠野的正中,西落的斜阳把树影画得很长很长。   
                    
  这就是那个曾经有过千匹良驹,曾经有过无数洁白乖驯的羊群,曾经有过不熄的理想,曾经有过许多生龙活虎般的骑士在草原上奔驰……还有洁白的哈达,醇香的美酒……这就是那个只在书中诗中见过的那个美丽的民族的土地吗?当初见到这幅油画,让我陡生一种向往,向往那种“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是荷尔德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诗句。他思考的是人生的诗化,是对精神家园的永恒寻求,是人类对自己的生命理想的一种关注。   
                    
  周围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天水一色,茂密的野草在风中摇曳着优美的舞姿,湖边点缀着几个银白色的蒙古包,车子就在没有路的大草原上行驶……“风吹草低见牛羊”!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在诗意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多么的微卑,还有什么可以比自然更让人动容的?!   
                    
  人们在世俗的生活中劳作和休息,“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这时,“漂泊”就成了一种生存的形式。许多时候“漂泊”一词更密切地接近那些有许多幻想的人,是那样一些理想主人者,他们也许不是出于生存所迫,他们选择了漂泊或许是因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那位名叫余纯顺的男子抱着徒步旅行中国大地的理想四处漂泊,最后葬身于陌生的罗布泊。“楼兰已毁/尽管那里曾经有过多少难舍的爱/多少细细堆砌而成的我们/难舍的繁华……而我并没有忘记/每个月夜/我都在月光下记录着水文的痕迹/为的是好在千年之后/重回原处等你”,站在漂泊之外静静聆听一位诗人的诗,就能够深深地体会到余纯顺的漂泊其实是一种对生命的诠释,是每个人心灵深处溢出的歌声。   
                    
  人的一生,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有无法解消的矛盾,也许唯有这样,社会才会不断进步,生活才会不断更新。那些为了心中的理想而在现实中漂泊的人们,是不是更加接近土地?   
  那片诗意的沃土,曾让多少人热爱和向往!


----
梦里,拈一把桃红的妩媚,轻轻放飞……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