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ed_angle(女权分子·凉夏)
整理人: red_angle(2001-10-11 04:37:49), 站内信件
|
《诗经》写什么?写爱情,写花,鸟,鱼,虫,写田园,写美政,更写了中国诗文的精神,以至它能穿越时空,流传至今。看到它,才能真正知道什么叫做流传千古,什么是中华文化的血与骨。
写爱情,柔美,流动。就像《关睢》里“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给人的感觉,爱情如同河流,情歌如荇菜,本来无心之做,却让人看见其中的亲缘,因为很早便有了这样的文字,后人方能懂得原来“柔情似水”源自有河流相伴的爱情,《诗经》中的情诗就是在吟唱那流之不尽的河畔之爱。《蒹葭》有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褰裳》中有“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有狐》中更有“有狐绥绥,有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无数的诗,就像放电影般的在你眼前掠过,让人看到的是浅笑中的波光闪动,旧梦中等情人白了的头发,多年后流水洗尽的铅华。仿佛世间的缘起缘灭都写在了《诗经》中。
写花鸟鱼虫,绝不是你在生物课堂上所认识的动,植物,而是不可上的主体,它们有灵魂,有感伤,有炽烈,甚至有反抗。《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在诗中,桃花竟笑着燃烧,一如花之魂。飘扬他的鲜红,展示他的斗志,雍容中涵着炽烈,有着希望,也有生存的动力。
然而更多的时候,悲凉充满在《诗经》中,“蒹葭凄凄,白露为”是因为“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虽有茂盛,却也萧条,仿佛千百年前先人便教我们人生的真实来自他的宿命。他们诉说。用他们对人生的悟,用他们包涵沧桑的双眸,生命来自凄凄白草,却炽烈如桃花,生命的高贵被着带生机的桃花诉说的淋漓尽致,为人生的不完满,则由《蒹葭》展示,艰难与无奈用茂盛的蒹葭来揭示,为何隔了“一水”而“在水一方”呢?为何道还“阻”且“长”?人生的真相就是这样的惨淡,千百年前已有人告诉我。
《诗经》中的文字都朴朴实实,却都显出古人的智,古人的悟,他们从容却潇洒,热爱生活却也敢大胆揭示生活,也许这都来自与他们所生活的遥远的时空,但已给作为后人的我很多的骄傲。
读《诗经》,读出的是中国文化的经典,是充满智,仁,善,勇的历史,它们都充满了人性的真实,,同时也充满了理性的思考,留给每个人的是“想”,我敢说这样的诗歌都是留给后人的一个世代的真实,同时《诗经》也是后来各代诗歌的鼻祖,它融入进了许多后代诗人的心里,成为了中国诗歌的源头与命脉。
----

帅哥为何哭泣?凉夏扁过的痕迹~ (开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