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中国文化>>☆ 个人·文集 ☆>>兿云阁[yiyunz]>>中国歌谣的起源及发展.(收集)

主题:中国歌谣的起源及发展.(收集)
发信人: yiyunz(兿云)
整理人: red_angle(2001-10-05 21:01:21), 站内信件
一、荧惑说

陈仁锡《潜确类书》二引张衡云:“荧惑为执法之星,其精为风伯之师,或儿童歌谣嬉戏。”

二、怨谤说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言上号令不顺民心,...则怨谤之气发于歌谣,故有诗妖。”

三、《子夜歌》传说

《唐书·乐志》曰:“《子夜歌者》,晋曲也。晋有女子名子夜,造此声,声过哀苦。”

四、河南传说

其一是老天爷恨世间人太坏,便叫秦始皇下凡来杀人。他杀人的方法,除打仗外,便是筑长城。老天爷又在天上出了十二个日头,可以使人都疲乏死。这时一个善人的绣楼上的一位小姐,动了恻隐之心,便编出许多歌来。人们学了一唱,便忘了疲乏,于是得以不死。

其二也说秦始皇下凡,叫人兴筑长城,好让他们累死。但是好善的老头太白金星李长庚知道了,便私走红尘,教大家唱歌,使他们忘了疲劳而免于死。

五、江南传说

相传汉时张良,最会编唱调笑讥讽的歌谣。他骑在风筝上,腾到天空中,看见下面有两个女子,就唱起调情的歌来。等到张良知道是他自家的女儿时,他从云里掉下来,就呜呼了。(原歌)

六、两粤传说

粤俗好歌,明时已如此。因此有歌仙刘三妹的传说(不知跟刘三姐有什么关系)。

在这几种传说里,我们可以看出一种共同的趋势,就是,歌谣起于个人的创造。

 
 

 

歌谣的发展.
歌谣在演进中,接受别的相近的东西的影响,换一句话,也可说这些东西的歌谣化。古代文化简单,这种情形较少,近代却有很多的例子。现在就所知的分条说明:

一、诗的歌谣化

这种情形在古代的歌谣里就有。《乐府·相和歌辞·瑟挑曲》里,有《西门行》两首,《古诗十九首》里也有一首。苏州的唱本里,有一首“唐诗唱句”,又有一首是唐伯虎的《妒花歌》,是先由一个通文墨的人将原诗改写民间曲调,然后藉了曲调的力量流行起来的。

二、佛经的歌谣化

《白话文学史》上卷里说明这种歌谣的来源:“......先传的是梵音,后变为中国各地的佛赞,遂开佛教俗歌的风气。”比较有名的是《从军五更转》《太子五更转》。还有被称为“老婆经”,或叫“佛偈子”,有《香炉经》、《线蛋儿经》、《佛偈子》、《西方路上》等。

三、童蒙书的歌谣化

童蒙书指《三字经》、《百家姓》、《四书》等。这种歌谣多是儿歌,以摘引书句为主。有选《三字经》的、《百家姓》的、《大学》的、《孟子》的开篇句子。还有一些另外的,都很有趣。

四、曲的歌谣化

五、历史的歌谣化

歌谣里有[古人名]一种,这是历史的通俗化,来源于历史小说和故事。如取自姜太公、《三国演义》的。

六、传说的歌谣化

有安徽儿歌、吴歌、《暴暴》、《懒妇的答词》等。

七、戏剧的歌谣化

与[古人名]的格式相同,只是内容换了戏剧罢了。如甘肃的[话儿]、《看相》。

 



----
 http://www.my169.com/~freevoid/gif/person/figure/gent/1.gifhttp://go1.163.com/954marketing/77.gifhttp://netcity3.web.hinet.net/UserData/weichin2/Gingan.gifhttp://www.yueer.cn.gs/images/006.gif>http://www.yueer.cn.gs/images/005.gifhttp://www.yueer.cn.gs/images/004.gifhttp://weiai_2000.top263.net/01131.gif     http://www.chineseculture.com.cn/suo2.JPG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