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oonjj(月牙)
整理人: clarafire(2001-10-04 22:29:10), 站内信件
|
今天看了凤凰卫视的《水木清华90年》,深有感触,联想到去年去北京旅游,唯一最想看到的建筑不是长城,不是天安门,也不是什么王府井大街,而是清华园!于是我用电话联系了个在网上认识的清华化工博士(目前在加拿大进修),打的到了海淀区清华园,清华园很大,很安静,清华礼堂门口的大草坪和花坛非常非常漂亮,穿园而过的小河杨柳依依,微风袭面。那博士骑自行车从博士生宿舍来接我,后到他宿舍上网玩,兴奋得要命!可能清华园太大,我没能仔细看看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那小亭子……原来朱钅容基曾就读于清华大学机电系,难怪在他身上有迷人的学者风度,也难怪国内外文人如此拥戴他。
我的一个男同学(现两夫妇在美国就业)也曾考入清华土木建筑系,他母亲是老师,从小就守在他的身边教他念书,往往是第二天老师要讲的课,他母亲已经在头天晚上给他上过了。因此那年高考,他以几乎全省第一名的成绩升入清华。我想,在这样新时代里,在这样一个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年代里,我们能认识到知识才是第一生产力,还为时不晚。
《水木清华90年》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杨武一的儿子杨振宁获诺贝儿奖,而他隔壁的邓(名字我忘了)的儿子邓稼先却是中国的原子弹之父,还有钱钟书与杨绛两夫妇从容笑对文革罹难的故事;还有朱自清老先生因为目睹了美国兵轧伤中国人而从此以生命拒绝美国援助的故事;清华园搬迁至昆明成为西南联大的故事,李公朴和闻一多先烈在昆明的牺牲;建国初期,清华水利建筑学院全院在北京密云水库的大会战(片中说:当大跃进给全国留下哀鸿遍野的时候,清华水利建筑学院却留给北京一碗清水!——可见知识的重要!)当看到文革时期,蒯大富把清华园变为武斗战场的情节;批斗会上刘少奇鼻青脸肿地被架出场,那些有名的清华学究一个个被迫害致死致残的时刻,我心剧痛,我觉得一个不重视知识不重视人才的社会已经没救了!粉碎“四人帮”以后,百废待兴,清华园的四名教授联名写信给邓小平,这才又把“科技兴国”提到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上来。
目睹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变迁举世瞩目,而中国领导人的成熟与知识化也令世界耳目一新!相信政界也会如我们的国家足球队一样,日趋成熟,逐步有了比赛经验,带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走向富裕,走向兴旺发达!
如果这样的话,也可告慰所有清华园逝去、离开或在读的莘莘学子的心愿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