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aozhongwang(冰冷火焰)
整理人: yujinxiang.(2001-10-03 13:01:46), 站内信件
|
春天呢, 要是路过桂平西山, 不妨稍做小憩, 讨口香浓的茉莉花茶吧!
若配得正宗的钦州黑泥陶壶,取山溪上水,“候火新烹顾渚茶”器茗皆佳,
“绿芽千片火前香 ”,当是人生一大快事。
茶树是由南方的瑶族和苗族、侗族最先推广开来的,制作的方法也必源于
这些非汉民族。众所周知的侗族 “打油茶”是很好的例证。在未获得
充份生产资料的早期社会,茶不过是种烹调的味剂。这是最基本和和原始的
需要。而我亦相信,广西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之。早在秦代,广西与中原的接触远
比的云南来得频繁而紧密,而在汉代的《本草》才有记载神农尝百草。当然
《尚书》中也有过茶词句。从地理和自然环境上看,当时的中原地区,就是唐朝
的“茶圣”陆羽所在的湖北一带并不生长茶树,而《茶经》中也承认茶是南方的
嘉木。
因而我不禁要问:此“茶”真是彼“茶”吗?
当然这只是我偏执的成见。
唐朝以后茶就于全新的姿态回到广西。其中掺杂了政治,文学和宗教的作用。
政治,官家富户用的是制做和名气都比广西先进的福建、浙江的出品。
对本地的发展作用不大。
文学, 只是推波助澜。虽有点推广上的贡献,但“士”的传统观念,让读书人
认为“礼不及庶民”。分割了同享的普遍性。
反倒是宗教, 当禅宗的寺庙来到广西,它也带来了新的品种和工艺。当时
的院后都有种植。
今日的西山,也许就是沧海中珍贵的一粟,遗人凭吊。
班车在黎塘上高速。
黎塘位于广西中部,向南是以操话为主的南宁,梧州,玉林,钦州,北海。
而向北,就是以用柳桂方言为主的柳州,桂林,金城江,合山,等地。
和宾阳一样自古就商贾云集,宾阳从前就更有 “广西小上海”之称了。之后
更兴建“黎湛线”,连接雷洲半岛和桂中的铁路交通。
坦白说,更出名的要算是当地的假货。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从前开车经过
肯定有人追着车子兜售“云烟”,价钱和“甲天下”差不多。
也发生过在宾阳买了用土豆伪装的“皮蛋”,回家后才发觉“蛋”
居然也发芽的笑话。
还有“藏宝”的骗局,更是宾阳的全民运动。几个村合伙来干了票。那才
是精典的精典。
---- 我曾无声息的流过你的疆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