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ark7312(小马哥)
整理人: moonjj(2001-10-22 13:19:51), 站内信件
|
佤族共有人口35.1万人,其中云南有34.7万多人。主要聚居在沧源、西盟两县,双江、孟连、澜沧、镇康等县亦有分布。佤族的先民在先秦时期便是“白濮”族群的一支,唐代称为“望蛮”、“望苴子”、“望外喻”;明代称“古刺”、“哈刺”;清初称“卡佤”等。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崩语支,有四种方言。
佤族男子善于雕刻。在佤族村寨,无论是屋脊上,还是祭祀用品,或是公用大房子的墙壁上,都雕刻有人物或动物的图案。
佤族崇拜红色和黑色,服饰多数以黑为质,以红为饰,基本上还保留着古老的山地民族特色。西盟地区的男子用黑布或红布缠头,上身穿无领短衣,裤子短而宽,裤筒一般宽一尺二寸,喜欢赤足。青年男子身佩长刀,颈带竹藤圈,头戴银(或蔑)箍,身挎背带,显得威风凛凛。他们喜爱装饰品,耳朵穿孔戴大圆耳环或附银耳筒,颈带竹藤圈,手腕戴银镯银链。男青年串姑娘时,黑上衣内要多穿一件白衬衫,有的头上还加鲜花。
佤族妇女多留长发,饰以银质发箍,有些地区用藤蔑或麻线编织发箍。披肩的长发上常用马尾制作的发网网住,发网上饰有银珠。女子着黑衣、红裙,上衣十分短小,盖胸露腹,无领,对襟,短袖。裙子过膝,常以红色为底,间有黑白绿黄条纹。耳悬银质大耳环,银环一至三个不等,项带二、三个银质项圈和若干彩色珠料,再佩上两三串鸟骨或贝壳制砀项链,五光十色,十分耀眼。裸露的腰腹部缠绕若干竹圈藤圈,染成红或黑色,有的还雕饰有许多花纹。手臂戴两三个竹圈银圈,手腕佩银镯二只,小腿缠竹藤圈数围。
佤族热情好客,客至以水酒相敬。佤族男女普遍皆纹身,男子多在颈下、胸前、脊背和四肢绘刺花鸟、牛虎图案,妇女则在颈下、胳臂和腿上绘刺各种形状的花草。
佤族人民喜爱歌舞,常见的舞蹈有“圆圈舞”、“甩发舞”、“春米舞”等,主要在盖新房期间进行。盖新房的人们在月郎星稀的夜晚,手握木杵围着木臼,有节奏地跳跃,尽情地表现丰收的喜悦和欢乐。逢年过节,佤族群众会自动的聚到一起歌舞三天。他们唱歌的调子很多,主要有以《木鼓调》为主的哀歌,以《贺新房》主为的喜歌,以《芦笙调》为主的欢歌,根据不同的内容唱不同的调子。
西盟的阿佤人,每遇有大事,都要“剽牛”。剽牛是把牛拴在场中央的木柱上,先由山官一刀把牛尾巴砍下来,然后小伙子们一拥而上,争抢牛肉。谁抢到的牛肉最多,谁就是优胜者,特别是抢到牛角者,更被众人视如英雄,以此来表现勇敢精神。与之有关的节日有“拉木鼓节”
佤族男女都欢饮酒、吸烟和嚼槟榔。佤族民间文学丰富而优美,沧源岩画十分有名,是佤族艺术的珍品。
---- 小马哥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候里出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