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ao_wong(up2u(复出))
整理人: kaiyun.lin(2001-09-27 20:34:46), 站内信件
|
杨淑群译 于 2001-9-25 23:38:00:
从新德里乘飞机出发,中途在泰国曼谷停留,然后再向北至目的地——北京,全程时间长达15小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并且又是近邻,印度和中国之间居然尚未开通直航,真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令人感到高兴的是,这一尴尬的境况有望在年内出现转机。如果两国政府能够就直航问题签署协议的话,中国民航将以合理的价格承接往返于新德里——北京的空中运输服务。
中国有望能够叩响发达国家俱乐部的大门
在北京,人们似乎还沉浸在2008年奥运会申办成功后的喜悦中。汽车的后玻璃上,路口的转盘处,满眼都是“新北京,新奥运”几个字。在为奥运会而兴建的体育场馆及相关设施的建筑工地四周,大幅印有“建设新北京,迎接新奥运”的宣传画更将这一股热情推向了新的高潮。
对于中国而言,这次能够申办成功意味着中国拿到了朝发达国家迈进的一张入场券。正如1964年日本东京奥运会以及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对两国发展的促进一样,在21世纪的头十年,中国有望能够叩响发达国家俱乐部的大门。
印度人爱吃的咖喱也不愁找不到
长安街两旁,一座座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宽阔的柏油马路上,一辆辆高级轿车穿梭如织。匆匆走过的行人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作为国家接班人的年青一代,神色间更充满了自信和对未来的憧憬。所有的一切无不在表明同一个事实: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是中国经济高度发展的20年,是中国发生巨大变化的20年,是卓有成效的20年。
中国商业繁荣,服务业发达,物美价廉的商品正等待着大批的印度游客来此消费。继新加坡和曼谷之后,北京已成为新的购物者的天堂,并大有超越前者之势。大型商场鳞次栉比,货品琳琅满目。徜徉在这座现代化的都市,你既可以买到世界高档名牌商品,享受成功人士的自豪感,又能于自由市场上体验讨价还价的乐趣。除此之外,中国的美食同样让人流连忘返。位于天安门广场的前门烤鸭店每天顾客盈门,楼下大厅人头攒动,十分宽阔。楼上雅致的包间里还可以享受单独服务。令我感到惊讶的是,这里的生意那么好,服务员们居然要用电话相互联系。此外,街边的各种特色小吃肯定能让你停住脚步,印度人爱吃的咖喱也不愁在菜单上找不到。
印度看到中国
中国一直致力于民族振兴的事业,并将此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去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着同样振兴愿望的印度在一些观点、做法上与中国大相径庭。首先,中国人所持的观点与现代社会比较合拍,而印度人却局限在本位主义和孤立主义之中。其次,中国希望打开国门,而印度由于害怕外面的世界,似乎更愿意关上国门。就拿加入世贸组织这件事来说,中国是积极勇敢参与,而在印度,教派主义者还要求政府退出。英文的《中国日报》引用了一些中国政府要员的话说:“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的愿望和决心是不会改变和逆转的。”对于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人同样充满信心,这种信心并非建立在盲目的基础之上。中国充分意识到了入世后可能会出现的许多问题,但相信能够有效地克服困难,保持经济持续繁荣。
在一次招待晚宴上,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借用邓小平的话表示:“在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选择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自由流通,对于飞进来的苍蝇我们并不惧怕。”席间,他还引经据典,以1200年前中国唐朝的对外开放为例,阐明了接受外来先进思想和文化成果对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他强调,目前的中国正充满自信地融入国际社会,让国家富强起来。
对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印度有些人总是持否定和怀疑的态度,但无论怎样,中国事实上正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印度是否会走中国的改革之路,目前还是个未知数,但印度至少要抓住中国经济大发展的机遇。尽管现在两国经贸额还不算多,但总体形势看好。过去3年间,印中贸易额以50%的速度增长,仅去年就达30亿美元。中国目前对印度在IT领域的成就十分关注,希望能努力迎头赶上。而印度的IT大公司也看好中国这个最大的软件市场,开始准备融入其中。如今,印度Aptech信息技术教育公司已在中国开设了60个培训中心,仅在北京一地就有150名印度IT工程师。
长期以来,印中两国关系一直为一些历史和政治问题所困扰。目前,让经济合作唱响双边关系主旋律的时候到了,两国应就此达成共识。从中国方面看,几乎没什么障碍。问题关键在于印度政府在处理对华关系的问题上能否采取现实主义的态度。 ([印]拉贾·莫汉文 杨淑群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