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zgezi(凌云阁)
整理人: yanboguang(2002-07-24 16:27:53), 站内信件
|
禅典小品四则
●熊述隆
◎闲神野鬼
汾阳善昭禅师有一天对庙里的僧众说:“昨天晚上,我梦见死去的父母向我要酒肉钱。我心里难过,所以免不了要随风俗习惯,买点酒肉、纸钱来祭奠一番。”
于是就如此这般地张罗着把祭奠办了。但汾阳禅师在祭奠后却独自坐在酒席上,旁若无人地吃肉喝酒起来。
僧众们看不下去,纷纷指责他说:“今天才知道你原来是个酒肉和尚,怎么有资格当我们的导师呵!”便都打起包袱离开了。
只有石霜楚圆、大愚守芝等六七个人没走——他们后来都成为著名的大禅师。
事后,汾阳禅师感慨地说:“那么多的闲神野鬼——成不了气候的可怜虫呵!只消一盘酒肉、两百张纸钱就打发走了。《妙法莲华经》上不是说得很明白吗:真正住持在庙里的僧人应让根正、干正,有一颗真实的心就可以了啊?”(《崇门武库》)
【品评】禅是不讲究“形式”的。
一棵挺拔的大树,只要根正、干正,无所谓“枝枝叉叉”。一叶障目,不见大树者,怎能入禅?
◎背佛而坐
有个游方的行者到了佛殿里,背靠着佛像而坐。
庙里的和尚指责他:“你这位行者太无理了!请不要背对着佛坐!”
行者说:“师父,佛教不是说:佛的身体充满了整个宇宙吗?那你说我应该坐在什么地方,才不至于坐在佛的身体上呢?”
庙里的和尚无言以对。(《五灯会元》)”
【品评】“形式”是次要的,重在“实质”——行者的言谈、行状,机锋毕露,大有禅境。
◎罗汉家风
有个和尚问罗汉桂琛禅师:“您老人家的家风是什么?”桂琛说:“我不告诉你。”这个和尚说:“你为什么不告诉我?”桂琛说:“这正是我的家风!”(《五灯会元》)
【品评】“语言”所述,终如水中月、镜中花;因此,“不告”才是真正而准确的“告”。其“家风”,不正是“禅风”吗?
◎大士讲经
有一次,梁武帝请善慧菩萨(即傅大士)讲《金刚经》。大士在讲台上拍了一下惊堂木,就下台了。
梁武帝十分惊诧。
在武帝身边的志公(即宗教顾问)问道:“皇上,你了解吗?”
梁武帝说:“不了解。”志公说:“大士已经讲完经了。”(《碧岩录》)
【品评】佛、道、禅“不可说”,一说便有偏差;故无法可说,就是说法。
摘自《心潭莲影·禅典小品》
---- **************** 警句 ****************
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未见其长而日有所增。
作恶之人如磨刀之石,未见其消而日有所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