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winterlight911(辛勤工作)
整理人: winterlight911(2001-09-21 16:32:10), 站内信件
|
与死亡共舞
——记以色列防爆小分队
一直以来,很少有人知道,在以色列国内活跃着一支无论装备还是技术,都堪称国际一流的防爆小分队。 近来,一位已退役的前以色列防爆小分队的警官,在他的回忆录中首次披露了这支在地中海地带屡创奇迹、闻名于世的防爆警察小分队的内幕——
防爆队员的一天
一个寒冷的冬日清晨,新的一天8小时轮班又开始了,特拉维夫的防爆小分队紧张地忙碌起来。就在以色列前总理拉宾遇刺的那条大街对面的那栋大楼入口处,躺着个似乎被人随手遗弃的垃圾袋,但它却具备了傻瓜型爆炸装置的所有特征。
特别行动小组迅速做出反应,严密封锁现场,并且逐一盘问附近的行人和骑摩托者。在他们的巡逻车——一部白色的萨瓦纳吉普车上,装载了这支特别行动小组的所有装备,其中最惹眼的是一个6轮的以色列制造的哈伯机器人。
加比警官穿着橄榄绿色的凯夫拉尔防护衣,戴着一副野外护目镜,紧张地在安全距离之外扫瞄可疑物体。而此刻他的伙伴查奇,则调试着机器人,随时候命。加比推测,炸弹的电路和电源就隐藏在垃圾袋里。
加比遥控哈伯走上人行道,并向那个可疑装置挪去,然后小心翼翼地使它的手臂伸向那只垃圾袋。通过一个遥控的面板和控制杆,哈伯用12毫米口径手枪进行了瞄准。此刻查奇用扩音器警告周围的旁观者,他们将听到一声巨响,在得到明确信号之前,切勿向前跨出一步。然后,加比从容地开枪射击。随着一声轰响,垃圾袋被撕开了一个窟窿,但此后并没有爆炸声,也没有发现预想中的电线。
加比向垃圾袋走去。他很清楚,最后的这几步,是排爆工作中最惊心动魄的也是最考验人意志的时刻。会安然无恙?还是被炸得粉身碎骨?加比跪在那只可疑包裹的旁边,仔细端详了一番。终于,他松了口气,那的确是普通的垃圾袋。他将千疮百孔的袋子扔向了一边,转过身子,迈着轻快的步伐离开。
格维热大道,这条特拉维夫最繁忙的街道重又恢复了畅通。防爆工作人员加比和查奇则继续开始了巡逻。
世界最有经验的防爆警察
许多欧洲国家大城市的排爆是由军队的防爆小分队承担的,而在以色列,这种活则由警察的防爆小分队承担。如果单就过去30年里所接受任务的数量而言,以色列国家警察无疑是世界上最具经验的防爆技术力量了。
以色列国家警察是一支拥有3万名警官的国家武装力量,它在全国按区域划分有五个司令部,分别位于耶路撒冷、北部、中部、南部和特拉维夫。特拉维夫是以色列首都,在这里聚集着许多外国驻以的使馆,还有难以计数的以政府办公室。因此,保卫这座以色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使它免受恐怖分子袭击,对于以色列防爆小分队来说是件神圣的使命。
以色列的防爆处建于1975年,当时的主要打击目标是猖獗的犯罪活动。在全国范围内,这个防爆小分队每年大约要接到8万次要求检查可疑物体和汽车的电话。尽管最后真正是爆炸案的举报只占很小的比例,但是这种威胁的确无处不在。
以色列国家警察防爆处竭尽全力培训它的防爆分队,使他们能够有效处理任何可能遇到的爆炸装置,创造了无数新排爆技术。他们的大多数技术,从机器人技术到实战策略和工具,后来都被传授给欧洲和北美的同类警察防爆小分队。以色列防爆警察的另一个工作重点是推行全国性的防爆计划,包括监视密集人群和公众设施,在全国的学校内警告公民哪些可疑物体可能是致命的武器。
以色列警方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教育计划,包括在广播和电视上进行公开宣传,在巴士上、购物中心和火车站到处可见“小心周围可疑物品”的招贴画。甚至在一些大小只够藏得下一枚炸弹的邮递包裹上,也贴上了这样的警告标签。正是在这种努力之下,以色列人已经养成了对可疑物品的高度警惕。无论何物,从被遗弃的背包到装鸡蛋的纸板箱,任何外表可疑的物品只要它不符合安全许可,就可以拨打“100”——以色列的“110”。
防不胜防的哈马斯“肉弹”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炸弹爆炸之前,战斗在最前线,”这些口号是排爆小分队的工作宗旨。然而,哈马斯恐怖分子的自杀式“肉弹”让防爆小分队防不胜防。
哈马斯的一个习惯做法是在密集的人群里引爆自杀装置,同归于尽。1994年10月19日的早晨,阿布迪·拉赫曼——一个年轻的哈马斯成员,登上了特拉维夫的5路巴士。他随身携带的棕色包内装有一枚埃及造地雷不计其数的钉子和螺丝钉的下面塞满了20公斤的军用TNT炸药。当这辆巴士到达皇后大街拐角处的一个停车站时,在没有发出任何警告的情况下,拉赫曼平静地站立起来,打开了炸弹开关,那辆长方形的巴士在一瞬间化为一团火球。
由于爆炸被控制在一个封闭的空间内,爆炸产生了如恶魔般可怕的能量波、热量和榴散弹。尸体被炸成碎片之后从破碎的窗户抛向大街和附近的屋顶。爆炸现场惨不忍睹,闻讯赶来的警察目睹眼前支离破碎的肉体、散发腥臭的血污时,也恶心得直吐。防爆小分队的加比警官和最高指挥官麦可,自认为在加沙和西岸身经百战,也被眼前的景像吓得目瞪口呆。防爆技术人员在尸体碎片堆里和齐脚踝深的血泊里搜寻着可能潜藏的第二个爆炸装置。
1995年7月24日,在靠近特拉维夫股票交易所的一个十字路口,一个哈马斯恐怖主义者在登上第20路巴士之后,引爆了身上的炸弹,当场炸死5人炸伤30人。
1996年3月4日,一个哈马斯自杀爆炸者在特拉维夫最大的购物中心——地赞哥夫中心外引爆了一枚炸弹,当场炸死20人炸伤75人(这其中包括数十名儿童)。
1997年3月21日,一个哈马斯自杀爆炸者在特拉维夫的阿波罗波咖啡馆引爆了炸弹,炸死3人炸伤48人,包括一名6个月大的婴儿。
……
眼下巴以冲突眼下愈演愈烈,中东战争一触即发,各类自杀式爆炸事件此起彼伏。在惨案现场工作的防爆队员人人头皮发麻、如履薄冰。即便是那些久经沙场的老防爆队员们也备感沮丧。“也许我们永远不可能完成保卫市民的神圣使命,但是我们的确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使问题有所改观,”最高指挥官、特拉维夫区防爆处的司令官麦可无奈地说道,“我们拼命工作着,但是面对那些敢死队员时也无能为力。对于我们来说,还有比此时此刻措手无策更让人痛苦的打击吗?”
对于每一个特拉维夫警察防爆分队的指挥官和小组成员来说,那些因为爆炸事件而死去的无辜生命是他们心头永远的痛。每一天,每一次,当防爆小分队驾驶着特制的有篷货车巡弋在特拉维夫的大街小巷时,他们都要经过一个个铭记着血腥和恐怖的纪念碑。
与死亡、毁灭共舞
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和随时可能被炸得粉身碎骨的危险,是特拉维夫防爆警察每天所要面对的。他们也是世界上最忙碌的防爆技术人员。世界其他大城市的防爆小分队在一周甚至一个月之内接到10个发现可疑包裹的举报电话,而在特拉维夫的小分队可能在8小时之内就接到这么多。紧急召集,整装待发,精密部署,妥善处理各种复杂物品和装置,这些无论对体力还是脑力都是严峻的考验。
以色列防爆小分队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他们是特拉维夫百姓最后的安全防线,尽管这支身着蓝色凯夫拉尔防护衣的特殊部队要与普通市民一样整天与死亡和毁灭共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