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mzyh(PLA)
整理人: moonjj(2001-09-20 12:51:34), 站内信件
|
(一)昆明的地形
北部高,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中部隆起,东西两侧较低。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红色山原地貌次之。昆明的高原地形呈多层性的山原地貌,大部表现为海拔2000米至2500米的一级平台。大部分高原面保存较为完整,波状起伏,预部平坦,呈较大的块状分布。高原面上镶嵌着一系列南北向构造、排列不规则、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经长期河湖泥沙沉积而形成为肥沃的坝子。大的盆地内有低丘分布,多构造湖泊。坝子与高原面的相对高差一般为200米至500米。山体一般以海拔2000米至2500米的中山为主。北部边缘地形切割破碎,分布有3500米以高山。高原上石灰岩分布广泛,岩溶地貌比较发育,喀斯特地形随处可见。云岭山脉由西向东横亘伸延,在昆明地区形成梁王山和拱王山两大主要山系,是金沙江、南盘江、元江三大水系的分水岭。梁王山由东向中、南部伸展,最高峰海拔2833米;拱王山蜿蜒盘旋于北部禄劝、富民一带,轿子山峰海拔4247米,为昆明地区最高点。禄劝金沙江河谷最低,江面海拔746米,为昆明地区最低侵蚀面。
(二) 昆明市在地球仪上的准确位置:位于东经102度10分至103度40分,北纬24度23分至26度22分。昆明地处云南省中部,东与曲靖市接壤,西与楚雄州相连,南与红河州、玉溪市毗邻,北与四川省隔江相望。
昆明市域北窄南宽,系湖盆岩溶为主体的多层次山原地貌,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米之间,地势 北高南低,市中心区海拔1891米,城区坐落在滇池盆地北部,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天然成趣。 盆地、河谷、高原为三种主要地貌类型。(1)盆地和滇池盆地
昆明地区是盆地与高原相间分布。盆地俗称“坝子”。它们大小不一,形状多样。或成带相连,或孤立分散。大的在一百平方公里以上,小的还不到一平方公里。全市面积在一平方公里以上,坡度在8°以下的“坝子”共有68个,海拔一般在1600米至2000米之间。多数坝子地势平坦,土层较厚,土壤肥沃,气候、水利条件好,降水量适中,宜于机耕,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基地。全市相对高差在50米以下,坡度在8°以下的平地面积合计约2011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13%。滇池盆地是最大的断陷湖积盆地,位于普渡河大断裂带上,海拔1887米,面积763.60平方公里,是新生代时期形成。滇池盆地由北向南展布,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一马平川,地势坦荡,水网稠密,灰岩裸露,喀斯特地貌发育,洼地、漏斗遍布。地表相对高差约100米至500米,西山最高峰海拔2500米。地下水丰富,从各方向盆地汇集。
(2)河 谷 昆明地区的河谷,多属宽窄不一的河漫滩、侵蚀河谷盆地和河曲阶地。主要分布于螳螂川、鸣矣河、普渡河、掌鸠河、牧羊河、柴河、大河、螃蟹河、南盘江流域一带。这些河流两岸山地多属低山、低中山类型,相对高差一般不超过500米,两岸分水岭的距离也宽窄不等,曲直也不规则,构成宽谷或狭谷地貌。北部普渡河下游有少部分地表高差在500米以上的深切河谷。河谷一般都具有比较湿热、静风、雨量充足、灌溉便利、不易受霜雪和寒潮侵袭等自然特点,适宜于种植热带、亚热带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是全市粮食和经济作物的高产地区。如安宁鸣矣河、温泉一带,粮食生产历来均较高产稳产;富民、禄劝普渡河沿岸和金沙江南岸河谷地带,海拔746~1500米,相对高差700多米,适宜于柑桔、香蕉、甘蔗等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3)高 原 高原是昆明地区的基本地貌形态。整个昆明地区均座落在滇东高原面上,除镶嵌一系列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和纵横交错的宽、狭河谷外,并有低丘、中山的广泛分布,呈丘状高原性质。山地以海拔2000米至2500米的低中山为主,东南部路南一带山地表现为丘陵高原特征。北部禄劝边缘一带受金沙江水系强烈切割形成高山狭谷和条带状山地,地表相对高差大,地形较破碎,已具有山原地貌的特点。除西部少数地区成土母质系以红色砂岩和砂页岩为主的红色高原外,大部地区均属岩溶高原,岩溶地貌多样。如昆明西山一线的断块岩溶;滇池盆地的断陷岩溶。高原山地在昆明地区的分布很广。山地、丘陵面积约13213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84%,具有发展畜牧业、林业和各种经济林木的极大潜力。
---- 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消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