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appystar(快乐星光)
整理人: red_angle(2001-09-24 02:59:52), 站内信件
|
辛苦辛苦花了两天时间,只是希望大家看完不要摇头就好。:)
中国寺庙
寺庙是人们从事祭祀的地方,任何一座寺庙,为满足信徒需要,都会供奉多种神祗,但主要神只有一位。早期的寺庙,大多以石和木作为建筑材料,后来大量采用水泥,之后,则开始往高楼的方式发展。寺庙装饰物中,除了石雕之外,还有竹木、砖的雕刻,以及交趾陶,剪粘,泥塑和彩绘。在山西应县的佛宫寺是我国现存最古的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的建筑之一,它有九层高,类似这样的有着层层屋橼的木塔就叫做“楼阁式”。中国古代许多的塔庙都呈八角形或是六角形,这是因为这样的结构比正方型更加的牢固,且都在内外用了两圈柱子。使塔异常的坚固。
而现存最古的大殿则是五台山的佛光寺,它是木结构的大殿,由此可见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的水平之高。佛光寺是当时的十大寺之一,创建于5世纪末期,它完全的顺着山势而建,形成三个平台,大殿在地三个平台上。大殿在建筑上首次使用了“斗拱”并把屋脊做成一条柔和的曲线,与檐口的微翘相呼应,使整个建筑显示出雄伟壮丽的风格。
楼 牌
在中国古代,凡是孝顺,做好事的人,或贞节的妇女,朝廷会为她立匾额,或在里门上刻字表扬她。由 此渐渐演变成楼牌的形式,成为中国一种很有特色的建筑。在安徽省可以看到许多充满古意的牌坊。由朝廷建造,用来表扬对国家有贡献或者孝顺,贞节的牌坊,就有87座之多,所以安徽有牌坊之乡的美称。
四合院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宅建筑的一种。其布局特点是围绕院子,四边布置堂屋,住房,和厨房等。一般门窗开向院子,对外不开窗子,属于封闭式的设计,具有隐密和防御的功能。
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通常分前内两院,两院之间设“垂花门”(也就是旧时女子“二门不迈”的二门)内院是住宅的中心,在中轴线上南向为正房,北向为倒座,两侧为厢房。大型住宅可以由多个院子组成。因为形状像“口”字所以叫四合院。<br>
中国古桥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桥梁占有重要的一页。众所周知拱桥是中国桥梁史上一个重大的里程碑,并且中国古代木桥、石桥和铁索桥都长时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在桥梁发展史上曾占据重要地位,为世人所公认。例如,据文献记载,中国
早在公元前五十年(汉宣帝甘露四年)就建成了跨度达百米的铁索桥,而欧美直到十七世纪尚未出现铁索桥。1665年徐霞客的《铁索桥记》详细描述了建于1629年在贵州境内的一座长约122米的铁索桥。法国传教士于1667年出版了一本《中国奇迹览胜》,书中也介绍了中国铁索桥。世界科技史家英国李约瑟博士指出:这两本书直接启发了西方人建造铁索桥的尝试。
中国古城墙
古城墙可以说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那种兵戎相向一触即发的气势了,而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则是大家所熟悉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在中国古城墙的历史上,是一项极为伟大的建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就因军事需要,在边境线上修筑列城,烽火台,后来又用墙垣,可以算是修筑长城的开始。到了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才将燕,赵,秦所筑的长城连接成屏障中原的国防界线。现在的长城已经由保卫疆土的军事设施变为名满天下的观光景点。来这里参观的人,最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古人为什么要筑长城呢?”中国自古以来就不断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掠夺,战国时代,位于北方的秦、赵、燕等国,都在北边疆界筑起长城,
防止匈奴入侵。秦统一六国后,更大规模的兴建长城,并将原来燕,赵所建的部分连接起来,完成绵互北疆的万里长城。明朝为了防卫北方的敌人,而增修长城,并且建立许多城堡和烟墩,以便撩望敌况及传送军情。
中国园林
中国园林在世界上是被称为东方的一个奇迹的。光是中国园林的三大要素就在世界建筑园林设计界享有盛誉。这三大要素是山、花木、路。而突出这三点要素的有三:
其一是对景和借景,中国园林很少采用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景的方法,所谓轴线对景,就是人沿着一条长并且笔直的路,由远而近的观赏一个景。中国园林讲究的是“步移景异”随着脚步移动景物有所变化,这是西方园林很少能够做到的。而借景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围墙
上的隔窗,从那里面可以把更深处的景物透到表面。使得景中有景。
其二是山石生情,在中国园林中可以说是“无处不石”“无园不石”孔子曾说“仁者乐山”石是“山骨”,在园林这样的小天地里不能再现完整的山,所以就用石头作出山根坡脚,使人由此而来联想到完整的山,这也就是片山有致的意思。
其三是园亭点景,在差不多的园林里点出不同的则是各式的亭子,园林名著《园治》中下了这样的定义“亭者停也”,所以亭子多建在观景点景的地方。以点缀园林和供游人休息。
做为中国古代园林典范的有北京的仙山琼阁--颐和园、杭州的湖山胜景--西湖、以及江南的苏州园林。
--(部分资料引自《中国建筑史》《辞海》)快乐星光2001,9,19
|
|